(原標題:從就業目標看支持民營經濟和制造業的重要性)
(資料圖片)
【登峰看景】
從重點行業對就業的貢獻度和近年來吸納就業的變化趨勢看,當前更重要的是強化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
李劍峰
2014年和2017年,中國政府制定的就業目標分別從900萬人和1000萬人調升至1000萬人和1100萬人,2013年和2016年經濟保持7.8%和6.9%的較高增速,2014年和2017年經濟繼續保持7.4%和7.0%的較高增速;2021年的就業目標從900萬人調升至1100萬人,背景是疫情沖擊下2020年經濟出現2.2%的階段性增速低點,隨后2021年經濟增速大幅回升至8.4%。
受疫情影響,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至3.0%,在此背景下將今年的就業目標從1100萬人調升至1200萬人,看上去與2021年有些類似。但實際情況是,在2020年經濟增長出現2.2%的階段性低點后,2021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被定為6%的較高增速;而在去年經濟增速降至3.0%后,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被定為5%左右,實現它有待各方努力。
為了應對大規模的就業需求,以及完成調升后的全年就業目標,需要在經濟結構和行業結構方面尋求解決之道。
在經濟結構方面,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對穩就業意義重大。從黨的二十大,到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被多次明確提及。
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城鎮社會從業人員中,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從業人員占比從2012年的19.9%降至2019年的12.7%,私營企業和個體的從業人員占比從2012年的35.4%升至2019年的58.0%。民營經濟對城鎮就業的重要貢獻可見一斑。
因此,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促進就業方面大有可為。從實現全年就業目標的角度,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是必然選擇。
在行業結構方面,制造業對城鎮就業的貢獻最大,不過制造業從業人員占比已經從2013年的29.0%降至2021年的22.5%。在三年疫情期間,制造業對就業的貢獻度明顯下降。無論是從發展實體經濟,還是促進就業的角度,均應該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
除制造業外,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對城鎮就業的貢獻度也很大。這兩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占比從2013年的18.2%降至2021年的14.7%,2018年后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期間的降幅最大。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房住不炒”基礎上,房地產扶持政策頻出,近兩月政策效應開始顯現,預計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對城鎮就業的拉動作用有望較前幾年提升。
制造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對城鎮就業的貢獻度已經超過37%,除此之外,2021年公共管理業與教育業的城鎮從業人員占比分別為11.7%和11.6%,且分別比2013年提升3個百分點和2.2個百分點,這兩個行業對就業的貢獻度也較大。
從重點行業對就業的貢獻度和近年來吸納就業的變化趨勢看,當前更重要的是強化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
綜上所述,今年完成1200萬人的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在實現經濟增長5%左右的基礎上,更多地需要通過發展民營經濟和支持制造業來發揮結構效應對就業的促進。
(作者系中天國富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首席策略、經濟學博士)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