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吃A”重啟 ,考慮到市場反應“牙茅”通策醫療擬先當二股東)
終止半個月后重啟收購計劃,“牙茅”通策醫療對和仁科技控制權可謂是“情有獨鐘”。不過,公告發出后通策醫療火速收到監管工作函,而該筆收購似乎也不被投資者看好。
收購事項發酵一晚后,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通策醫療、和仁科技股價上演了一番截然相反的走勢。2月27日,通策醫療低開低走,盤中股價一度重挫逾8%。截至收盤通策醫療報145.73元/股,跌幅為6.46%。反觀和仁科技,開盤漲幅曾超11%,不過收盤股價漲幅收窄至1.44%。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番場景讓不少股民感慨似曾相識。2022年5月15日,通策醫療首次披露收購計劃時就曾出現股價下跌的情況,彼時跌幅近8%。不過,此次收購又與上次存在些許不同。
公告顯示,通策醫療考慮到市場的反應,結合自身醫療數字化戰略的需要,降低投資額度以二股東的方式戰略投資和仁科技,并保留成為控股股東的可能性。具體來看,該公司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受讓和仁科技4992.03萬股股份(約占和仁科技股份總數的19%),交易金額為5.01億元,收購股份數量較上次縮水1/3。
此次受讓和仁科技股權事項也被外界評價為“掏空口袋式”收購。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該公司貨幣資金6.94億元,而在2021年末該公司貨幣資金還為8.44億元,若收購和仁科技股權事項完成,通策醫療貨幣資金將大幅縮水。
事實上,為應對集采這場大考,通策醫療業績增長已經被按下了暫停鍵,此次再花費大手筆進行收購,該公司的經營情況恐會受到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通策醫療實現的營業收入為21.39億元,同比增長0.14%;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15億元,同比下降16.92%。與2021年通策醫療33.19%、42.67%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相比,已經顯示出疲態。
針對前三季度業績下滑情況,通策醫療稱,主要原因之一即是為下一步發展做好準備,特別是為后集采時代的準備,擴大生產力,主動降存量支持蒲公英發展的策略等。
通策醫療股價也受到種植牙集采消息影響出現回調。自2021年6月25日達到421.99元/股的最高點后,該公司股價一路震蕩下跌,截至目前,股價在150元/股左右徘徊,市值已較歷史高點蒸發超800億元。
花費5億元收購和仁科技股份,通策醫療想要得到什么?
通策醫療表示:“通過戰略投資和仁科技,充分利用和仁科技多年來服務于大型三甲醫院的信息化建設能力,提高旗下各醫院醫療質量與運營水平,為客戶和股東創造更高的價值。”
據2022年半年報,通策醫療打算逐步將現在培育的除口腔以外的其他專科都剝離到和仁科技,將和仁科技打造成多專科醫療集團。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王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