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履新后“首秀”:公司上市后不能做“鐵公雞” 引導QFII等加大投資力度)
(資料圖片)
財聯社9月4日訊(記者 高萍)“目前,北交所上市不同于傳統IPO,企業上市前要在新三板掛牌一年,有觀點認為這影響了企業的上市效率。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在準備不充分、基礎不扎實的情況下倉促申報上市,成功率不高。”在今日召開的2022服貿會“資本市場助力國際科創中心建設”論壇上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如是說,這也是周貴華履新北交所董事長后的首次公開亮相。
在周貴華看來,通過先掛牌,企業相當于提前接受監管部門的輔導,可以充分利用掛牌期間的抵近式監管、貼身式服務,把問題溝通在前面、解決在前面,把基礎打牢,上市也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周貴華同時呼吁,上市公司要充分認識到,投資者的支持和認可是其自身立足市場的根本,要始終牢固樹立尊重投資者、善待投資者、敬畏投資者的意識。比如,公開發行定價不能只考慮眼前,一味追求高估值,做一錘子買賣,要兼顧上市前后的投資者利益;上市后不能做“鐵公雞”,要結合自身實際,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積極主動回報投資者,與投資者共享企業發展紅利。
北交所各項制度初步經受了市場檢驗 在審和在輔企業超400家
9月2日是北交所宣布設立一周年,一年來,北交所發展如何?周貴華介紹,北交所探索形成了一套特色制度安排,突出錯位、普惠的特點,延伸服務范圍,對于一些規模還不是很大、尚處于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也能夠包容其進入交易所市場。
北交所支持了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數據顯示,目前已累計實現公開發行融資235億元,平均每家融資2.1億元。通過上市融資,企業研發動力顯著增強,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同比增長42%,平均研發強度為4.6,是規模以上企業的3倍。
安永在服貿會上發布的報告也指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有著顯著特征。以北交所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在2021年的發展數據為例,從行業分類來看,超7成企業屬于工業基礎領域里的高端制造業 ;營收規模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及通用設備制造業;從運營數據看,排名前五的行業中,多數代表企業在2021年保持兩位數營收增幅,發展勢頭強勁。
另外,北交所“初步形成了一個良性市場生態”,周貴華表示,各類市場主體踴躍參與,合格投資者超500萬戶,社保基金、保險資金、QFII等均已入市,超500只公募基金加速布局。中介機構加大投入,形成了一批深耕中小企業資本市場服務的特色券商。“中小企業掛牌上市的動力不斷增強,目前北交所在審和在輔企業超過400家;作為北交所‘預備軍’的創新層公司近1700家,較北交所設立前增加了三分之一;一年來超過300家企業申報掛牌,同比增加了兩倍。”周貴華說道。
“總的看,北交所開市以來,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各項制度初步經受了市場檢驗,市場特色、亮點逐步顯現,改革取得了預期成效、實現了良好開局。”周貴華稱。
大力推進各類資金入市 適時落地北證50指數
談及建設北交所過程中的想法,周貴華強調,沒有投資者,就沒有市場。“資本市場是一個投融資雙方共同參與的市場,只有賣方,沒有買方,交易就無從談起,交易所也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周貴華稱,北交所將以促進投融資平衡為目標,加強投資端建設,大力推進各類資金入市,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完善有關制度安排,暢通投資、退出渠道,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另外,北交所將常態化開展北交所“走近投資者”活動,倡導價值投資的理念,引導公募基金、私募機構、QFII等加大投資力度,拓展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投資渠道,為各類資金入市提供便利條件。
上市公司質量是北交所龍頭撬動作用發揮的依托,是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周貴華指出,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要切實轉變觀念,踐行企業家精神,樹立為公司負責、為社會負責的理念。要珍惜自己的聲譽,不要以身試法搞財務造假、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從事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因小失大,給公司和個人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便利投資者交易退出方面,周貴華透露,北交所將以增強交易便捷性為目標,多措并舉,不斷探索完善符合市場特征的多元化交易機制。適時落地北證50指數并引導市場主體開發配套基金產品,便利投資者進行組合投資;優化新三板和北交所信息披露制度,讓投資者看得清、看得懂;提升交易機制適配性,探索混合做市和融資融券交易,提高市場交易效率。
周貴華同時倡導,證券經營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市場主體對服務中小企業要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站位和格局,不能光算小賬、只看眼前,要算大賬、看長遠,堅持普惠金融政策理念,加大對中小企業資本市場服務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