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能日新2022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國能日新(301162)2022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
(資料圖)
公司系服務于新能源行業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十余年深耕于新能源行業的數據應用與開發,致力于成為行業內領先的清潔能源管理專家。公司主要向新能源電站、發電集團和電網公司等新能源電力市場主體提供以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產品(包括功率預測系統及功率預測服務)為核心,以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系統、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營系統、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為拓展的新能源信息化產品及相關服務。公司業務全面覆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各環節,為清潔能源提供專家級數據服務和應用產品,實現客戶對新能源電力“可看見、可預測、可調控”的管理要求。公司以北京總部為核心,產品及服務覆蓋全國各個地區,并在東南亞、中亞、非洲等國家已經成功開拓了新業務,逐步向全球拓展。截至2021年末,公司服務新能源場站達到約2,400個,員工總數378人,形成了標準化、規模化的應用市場,為可再生能源數字化發展和如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一)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公司主要服務于新能源信息化領域,屬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在新能源領域的融合應用。1、信息化應用規模將持續擴大,滲透率將繼續加深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2021年末我國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分別達到3.29億千瓦和3.06億千瓦,年新增裝機容量在2019年至2021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35.93%和35.01%。2020年下半年國家“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提出給國內新能源產業注入更大的動力,在此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下,我國進一步提出了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50%以上的清潔能源發展目標。根據以上目標推算,預計2021年至2030年,我國平均每年風電、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不低于70GW,高于前一個10年平均每年51GW的風電、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對相關支持性和配套性行業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如為提高新能源發電效率和新能源電力利用效率而產生的對新能源發電環節信息化的需求。未來,隨著數字化改革與能源領域的深度結合,電力交易、虛擬電廠等新能源領域的新業務和新業態的產生和發展,新能源信息化的應用規模將持續擴大,滲透率將繼續加深。2、信息化應用將更多地以服務的形式體現新能源信息化應用在早期階段主要集中在電站端,主要為監控類軟件和綜合控制類軟件等。隨著新能源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在我國“可看見,可預測,可調控”新能源管理目標下,新能源信息化應用領域逐漸從傳統的單一電站管理、設備管理轉向發電、輸電和用電等環節的全流程管理。未來,隨著新能源信息化應用環節的增加以及應用對象的轉變,類似新能源功率預測等各類信息化服務將成為主要需求,信息化應用將更多地以服務的形式體現。3、信息化將促進能源大數據生態的建立新能源信息化應用的逐漸加深打破了原先產業內的數據壁壘,使得有效利用新能源生產、傳輸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成為可能。圍繞這些數據,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將形成如新能源電力交易等新的市場和需求,也有利于加強產業上、中、下游的聯動,建立新能源(001258)產業內的大數據生態,促進電力生產、傳輸和消費全流程效率的提高,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效率。(二)公司主要產品及服務1、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在當下我國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時期,全國各省市新能源市場快速擴充,風電和光伏電站的大規模并網發電,對電網穩定運行提出了新的挑戰。基于新能源電力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等特點,如何實現新能源電力的有序并網,提高電網對新能源電力的消納能力,減少“棄風棄光”等資源浪費,已成為新能源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相關政策,要求新能源電站必須定時向電網調度部門報送短期及超短期功率預測數據。隨著新能源電站的并網裝機容量規模的不斷擴大,電網對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的精度不斷提出更高要求,各地區能源監管機構對新能源電站發電功率預測的考核也日趨嚴格。公司的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產品以多源天氣背景場數據為基礎,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對數據進行降尺度等處理,獲得電站所在區域的高精度氣象數據,再將氣象數據與電站發電機組參數數據等各項數據作為預測模型的輸入參數進行發電功率的計算,對單個或多個風電場、光伏電站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輸出功率進行精準預測,從而增加新能源電力的并網容量,提高新能源電力的利用效率,在新能源電力管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司的功率預測產品可有效幫助風電場、光伏電站制定生產計劃,合理安排運行方式,增收提效;可有效配合電網調度部門提前做好傳統電力與新能源電力的調控計劃,改善電力系統的調峰能力。同時,通過科學合理的預測發電能力,可有效避免新能源電站在電力交易市場中的日前和日內現貨市場交易中由于預測偏差帶來的經營風險和經濟損失。2、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為了保證新能源場站發電與負荷之間的平衡,電力系統需要根據整體電力供需情況對新能源發電進行有效的管控,使其具備可調性、規律性和平滑性。公司的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系統應用于新能源電站,根據電網的要求對電站進行實時管控,以調度發電計劃為目標值,通過不斷優化控制算法,提高精度和控制速率,滿足電網需求,保障新能源電站和電網運行在安全可控范圍內。根據控制方式的不同,分為自動發電控制系統(AGC系統)、自動電壓控制系統(AVC系統)和快速頻率響應系統。公司的控制類系統(AGC/AVC)可適用于集中式新能源電站、分布式電站及升壓站等場景,通過對場站的實時出力進行實時優化控制,緩解電網調峰壓力。通過多目標優化控制策略算法,保障電網和電站安全;控制精準度高、響應速度快、安全防護能力更全面。提供智能化調整控制策略,根據不同場景提高場站經濟效益。公司的快速頻率響應系統能夠快速、精準的協調控制全站風機/逆變器的有功出力來實現風電場/光伏電站的調頻功能,快速響應頻率波動,在相應能力范圍內,減少頻率階躍擾動影響,實現有功調節的協調與統一,為大電網頻率的整體平衡爭取時間。3、電網新能源公司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公司提供優質的數據服務,幫助客戶構建智能電網、提供新能源大數據應用解決方案。針對電網在新能源管理上的難點開發了包括“新能源消納分析”、“承載力評估”和“數據管理”三大模塊,幫助電網公司提前規劃消納方案,提高對新能源電力的使用效率。對可接入分布式新能源電力容量的裕度進行評估,分析電網對分布式新能源的承載能力,為當地分布式新能源電站的建設規劃等提供管理依據。對電網側提供包括數據抓取、數據訂正和數據分析等功能。4、電力交易、虛擬電廠、儲能管理、分布式群控群調(電網側)除主營業務持續發力外,公司新產品新技術也在快速布局與增長。在國家電改的逐步變革實施中,公司結合政策、市場、應用等多方面需求,深耕新能源數據技術與應用開發,創新研發開拓了新能源電力交易、虛擬電廠、新能源儲能及分布式群控群調(電網側)等產品和業務領域,并實現了市場化應用。(1)電力交易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推進及巨大的市場需求下,綠色電力交易的新興市場逐步建立。公司基于新能源行業多年深耕經驗,協同領先的功率預測技術應用水平,成功研發電力交易輔助決策支持平臺,可實現精準掌握電力交易市場動態,為新能源發電集團、場站提供中長期交易、現貨交易、輔助服務交易等整體的申報建議和分析復盤。幫助新能源發電企業科學決策,輔助集團營銷人員及電站交易人員高效參與交易,開展交易市場分析、交易策略推薦、交易復盤分析等,提高電量銷售收益和市場競爭能力。公司電力交易輔助服務在國家第一批現貨試點省份甘肅和山西省均實現創新性應用,幫助當地新能源電站科學規范地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提高新能源的消納與利用。(2)虛擬電廠2021年,國家能源局修訂了《電力并網運行管理規定》、《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鼓勵新型儲能、可調節負荷等并網主體參與電力輔助服務,虛擬電廠管理平臺需求相應產生。其協調源、荷、儲資源參與電力市場的屬性,將在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巨大作用,輔助電網建立起“源荷互動”的友好型電網運營模式。公司研發有虛擬電廠智慧運營管理系統,并組建了專門的虛擬電廠團隊,為用戶提供虛擬電廠平臺開發、資源接入、虛擬電廠運營等服務,負責全國各地政策與商業模式的探索、梳理,為客戶提供虛擬電廠建設、資源評估、虛擬電廠運營等參與電力市場的一站式服務,輔助客戶開展虛擬電廠業務,創造增值收益。隨著全國多個輔助服務市場政策的利好公示,公司虛擬電廠業務得以拓展,已成功與國網及多家發電集團開展該項業務。(3)儲能智慧能量管理儲能近年來在全國廣泛應用,為穩定電力供應起到了重要支撐。當前發電側儲能及獨立儲能的盈利場景包括參與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功率預測修正、棄電消納、電能量交易等。針對以上背景,公司儲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統除了滿足傳統實時監控、協調控制等需求外,從緩解棄風棄光、降低兩個細則考核、結合市場價格配合電站參與交易等場景來制定充放電策略,保證儲能的經濟性調用。公司的儲能EMS能量管理系統一方面適配新能源電站配比儲能的調控需求,一方面結合新能源電力交易實現新能源電站高效能充放電應用管理,已經在多個發電側和用戶側儲能電站得以有效地實施應用。(4)分布式群控群調(電網側)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是實現“雙碳”目標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公司研發的分布式群控群調系統實現了分布式電源的可觀可測、可控可調,形成了一套區域分布式的綜合管理和控制方法,進行區域電網分布式新能源的協調控制,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適用于地市、縣級電網調度,滿足整縣屋頂光伏試點的功率控制需求。(三)經營模式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采購、銷售、研發、生產服務等業務流程,形成了穩定的經營模式,主要通過銷售軟硬件產品和提供服務兩種方式取得收益和利潤。其中,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系統、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營系統、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等以產品方式銷售,以產品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差額作為盈利來源。公司的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產品包括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系統和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服務。其中,發電功率預測服務是主要價值所在,其核心是通過算法模型的構建,結合電站裝機數據、氣象預測數據等為客戶計算精確的功率預測數據。除上述主要產品和服務外,公司同時也為客戶提供其他產品和服務,通過交付產品或提供服務的方式取得收益和利潤。(四)行業競爭地位公司作為新能源行業數據開發與應用服務的先行領導企業,在功率預測領域連續多年領跑市場。根據沙利文的《中國新能源軟件及數據服務行業研究報告》,2019年公司在光伏發電功率預測市場和風能發電功率預測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2.10%和18.80%,居行業首位。公司功率預測服務精度行業領先,通過在提升氣象預測數據的精準性及功率預測技術的先進性上的持續投入,不斷提升功率預測的精確度。2020年5月,在國家電網東北電力調控分中心組織的十幾家功率預測服務企業預測精度橫向對比中,公司在新舊“雙細則”功率預測偏差考核體系中均處于前3位(前3名無排名差異)。公司多年以來一直專注于新能源信息化的發展,通過不斷的自主創新和持續的研發投入,在氣象、算法和軟件開發領域均取得了大量的核心技術,建立了完備的知識產權體系。公司憑借領先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強大的綜合實力,承接了多項政府項目,連續八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報告期內,公司取得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證書,通過了重點軟件企業評審,并獲得了2021年度北京軟件核心競爭力企業(創新型)、北京市企業創新信用領跑企業、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等榮譽獎項。此外,公司近年來陸續獲評北京市軟件企業、2021年度第一批北京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021中關村高成長企業TOP100、工業互聯網能源行業標桿企業、領跑中國可再生能源先行企業100強,以及電力創新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等行業內多項省國級榮譽與獎項。(五)報告期內的主營業務情況2022年上半年,公司繼續堅持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不斷提升以功率預測產品為核心的主營業務服務能力及產品水平,穩固領先市場地位。同時,為更好的提供服務和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公司在綜合能源服務應用技術上進一步開拓,以數據技術實現不同維度的新能源規劃應用與管理,開發電力交易,虛擬電廠、儲能等交互性的應用系統或平臺,力爭達到多種能源高效互補,協同發展的目標。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072.9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0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07.3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96%。1、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報告期內,公司新能源功率預測業務在存量客戶服務費穩步增長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了新增用戶,使得功率預測服務累積效應逐漸凸顯,具有高毛利水平的功率預測服務規模不斷上升。(1)聚焦核心業務優勢,進一步升級功率預測平臺建設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在氣象技術研究、業務系統開發及網絡、硬件環境建設方面增加了投入,采購多種優質氣象觀測資料、優質氣象預報場等數據作為公司高精度氣象預測技術的數據基礎;進一步擴大高級氣象和算法研發人員隊伍,完成公司高精度氣象智能預測平臺的整體優化升級,開展包含全國高精度氣象模式、氣象產品釋用算法、極端天氣要素預測等相關領域深入研究工作;優化氣象業務系統程序,提高平臺運行效率和穩定性;同時,升級計算服務器、數據存儲服務器等硬件設備和網絡數據資源,為天氣預報物理模式及氣象預測機器學習算法提供硬件支撐,為公司氣象智能預測平臺提供復合網絡通道、優質的運行環境,充足的網絡、硬件及系統備份冗余,保證平臺安全穩定運行。(2)激流勇進,保持市場競爭優勢隨著新能源預測考核力度增加,新能源電站功率預測系統精度會極大影響電站的收益,因此為找到最優的預測服務廠家,很多電站甚至集團公司會引入多個預測廠家對同一項目進行預測,通過對比各家的預測精度選擇最優的預測廠家提供服務。報告期內,公司積極參加集團公司和電站發起的對比,力爭發揮公司精度優勢獲得項目替換。(3)自我突破,拓展業務縱深為進一步提升新能源電站功率預測精度,尤其在異常氣象條件下的預報準確性,公司在報告期內創新設計氣象預報預警模塊,并與國內相關氣象機構進行洽談合作,基于專業機構提供的異常氣象預警信息,結合新能源電站具體情況研發了新能源電站異常氣象預報系統,并根據預報結果重新設計了預測算法,為未來新系統在各個省區推廣應用提供基礎。(4)進一步建設區域功率預測技術、服務體系公司持續加強電網端區域功率預測與服務產品的研發設計和團隊建設,一方面加大電網功率預測與服務產品的人員投入,擴大電網功率預測算法、精度運維服務團隊,初步建成了響應迅速、服務優質的電網功率預測精度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推動電網功率預測產品平臺的設計和研發,初步完成電網產品新平臺搭建,穩步推動電網功率預測與服務產品的升級和優化,大力提升團隊綜合效能。2、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1)不斷精進產品功能,成功進入山西市場報告期內,公司功率控制類產品實現了軟硬件的全面國產化,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平臺上實現功率控制裝置雙機運行,并接入調度數據網雙平面(調度一平面和二平面),進一步完善產品功能、優化產品性能,通過了在山西第一個項目的電科院測試,成功進入山西市場。(2)持續創新,加大新業務、新產品布局報告期內,公司增強了控制類業務新領域布局,完成了快速電壓響應產品的預研,整縣分布式光伏的可觀、可測、可調、可控相關產品的預研與布局;在風儲、光儲電站實現發電機組與儲能單元的功率協調控制,為配置儲能的新能源場站參與輔助服務市場實現利益最大化奠定技術基礎。3、電網新能源電網新能源方面,隨著新能源裝機容量的持續提升,尤其是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電網公司新能源的管理持續加強,公司對新能源消納分析、承載力評估和數據管理等子產品進行了升級和完善,新增單機數據接入和分析、風光資源評估等子產品,進行新能源運行分析和消納評估。4、其他產品與服務公司其他產品與服務包含現有客戶的技術升級改造,以及電力交易、虛擬電廠、儲能、分布式群控群調(電網側)等新產品新業務。(1)跟蹤政策升級趨勢,持續推進技術革新報告期內,公司緊跟政策需求,完成了多項升級改造工程,同時根據電網最新的考核規范動態,不斷優化各類產品功能,快速適配最新管理及考核規范要求。功率預測方面,基于2021年發布的最新風電功率預測系統技術規范要求,公司為冀北電網區域客戶以及山西、內蒙等客戶實現預測系統移區改造等多項功能改造,以及南方電網5個省區的預測結果上傳方式和上傳內容改造等。同時,根據山西省“兩個細則”以及西北區、南方區電網考核規范最新要求,優化更新功率預測產品多項相關功能。在AGC/AVC方面實現了根據江蘇及南網各省新出規范的對應功能開發及試點電站部署;針對山東省調要求,在原有快頻產品的基礎上新增快壓、慣量響應等功能,形成3合1的新能源主動支撐裝置,進一步提升產品性能。(2)持續關注電改進程,推進新開電力交易省份系統研發公司持續跟蹤市場政策,隨著山東新能源參與交易,擴展了適應山東交易模式的電力交易決策平臺,并成功應用于山東的新能源電站。隨著二批試點的推進,電力交易針對未來服務省份的擴展,完成了電力交易2.0版本后臺微服務架構開發、大數據存儲數據庫的架構,平臺更穩定、安全。全新研發了中長期45天氣象預測產品,成功應用于山西電力市場中長期交易指導;為了更好的為市場主體提供信息服務,擴展了微信小程序公開看板,提供價格行情及走勢預測。針對中長期電量預測,搭建了公司發電量預測業務平臺,以支持全國發電量預測子站業務推送。(3)設立子公司,加碼虛擬電廠業務布局報告期內,公司多點發力,進一步加大虛擬電廠業務布局力度。一方面進一步研發優化虛擬電廠平臺設計,一方面投資設立子公司拓展市場,并根據目前參與京津冀、河北南網的經驗以及西北、華中的政策需求,重新規劃了虛擬電廠軟件系統;借助于多個實際項目不斷優化完善虛擬電廠業務系統的功能,并形成項目儲備。(4)完善儲能產品體系,提升儲能利用效益公司持續研究山東、山西等全國近十個省份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政策,并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結合儲能自身的充放電特性,探索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交易策略,成功完成了儲能智慧能量管理終端及儲能智慧決策云平臺的研發,實現儲能整體收益的提升,提高儲能的利用率。(5)進一步探索分布式群控群調實踐方向公司在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產品的基礎上,結合整縣屋頂光伏試點建設和發展,加大以分布式光伏為核心的分布式電源群控群調產品研發和落地。優選采用調度數據網、營銷用電采集、配電自動化采集、5G無線專網等通信方式,探索具有經濟性和可推廣性的分布式群控群調技術方案。結合落地項目,進一步探索實踐面向電網調度部門的源網荷儲互動技術,基于電網調度生產控制大區,實現分布式光伏、儲能、樓宇空調、電動汽車、柔性工業負荷等多種電源的多能互補、協同控制。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領先的產品優勢和行業地位 公司作為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市場的領跑者,在市場占有率及預測精度方面均居行業前列。 圖表1:2019年光伏功率預測市場占有率 數據來源:沙利文《中國新能源軟件及數據服務行業報告》 圖表2:2019年風電功率預測市場占有率 數據來源:沙利文《中國新能源軟件及數據服務行業報告》 近年來,隨著“雙碳”目標下新能源電力消納目標的逐步落實,為保障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我國各地區能源監管機構對新能源電站發電功率預測的考核日趨嚴格。尤其自各地區陸續出臺新版“雙細則”后,考核罰款機制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和加強,發電功率預測的精度直接影響到了電站的運營與盈利情況。 公司憑借十余年的功率預測產品研發經驗,以及領先的技術研發實力,通過不斷的技術迭代和算法優化,持續從提高氣象數據精度、提高算法模型精度等角度提高發電功率預測產品的精度,取得了領先的精度水平,降低了客戶由“雙細則”考核帶來的損失。 (二)行業領先的技術與研發優勢 作為一家以創新驅動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通過不斷的自主創新和持續的研發投入,形成了行業領先的新能源信息化技術創新研發能力,擁有由數十名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碩士、博士組成的研發團隊;經過多年的深入研究形成了與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營及電網新能源管理等相關的核心技術與算法,幫助客戶實現新能源發電功率的精確預測、發電功率的高效調控、電站的智能運營及新能源電力的高效調度管理等。 在軟件開發領域,公司通過了最高級別的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5認證,表明公司已具備了持續研發并為客戶提供高質量軟件的能力。公司專注于新能源管理領域,通過不斷地自主創新和持續地研發投入,在氣象、算法和軟件開發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發成果及核心技術,形成了完備的知識產權體系。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取得發明專利39項,軟件著作權79項。在此基礎上,公司每年持續投入技術研發,通過技術創新維持和提升公司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8.01%。 (三)服務優勢 公司作為專業化新能源信息化廠商,是行業內較早建立完善的售后運維體系的企業。 新能源電站的建設地點一般為光照強度較高、風力較大等擁有極端氣候資源的地方,集中式光伏電站還需要大片的建設土地,因此新能源電站的建設地點一般遠離人口密集地區,這給電站的運維帶來了難度。公司擁有覆蓋范圍廣泛、響應及時的運維服務體系,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技術服務隊伍近百人,并開通7*24小時的400客戶服務熱線,可在產品出現故障或是客戶有升級改造需求時及時到達現場響應客戶需求,避免電站停運等損失,幫助客戶實現電站的持續高效運營。 (四)品牌及行業經驗優勢 1、行業中深耕多年,用戶口碑良好 公司在新能源產業中深耕多年,憑著產品和技術優勢樹立了良好的用戶口碑,與新能源產業的主要市場主體均建立了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客戶粘性較高。公司服務的客戶幾乎覆蓋了新能源電力產業的各個方面,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五大六小發電集團,協合新能源、中國節能、隆基綠能(601012)、晶科電力等主流新能源集團,四方電氣、長園深瑞、許繼集團、明陽智能(601615)、三一重能等主流電力新能源設備廠商,以及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等大型新能源工程承包商等等。 2、新能源電力信息化經驗豐富,緊貼客戶需求 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骨干均具有豐富的新能源行業從業經驗,對新能源產業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公司是行業內較早從事新能源信息化研究和相關產品開發的企業之一,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年新能源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經歷,并累計服務了兩千余個新能源行業客戶,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公司能夠精準地把握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洞悉客戶需求,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 3、產品算法先進,經歷了大量檢驗 公司在功率預測領域深耕多年,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不斷針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算法模型的優化和升級,突破了新能源電站功率預測中特殊地形、特殊氣象條件、設備狀態難以識別等難點,可以實現產品在各種條件下的高精度預測,從而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功率預測服務,并更好地響應客戶的需求。 (五)前瞻性的產業布局 數字化改革與能源領域的深度結合,為綠色低碳發展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公司基于能源數據技術的多年應用服務經驗和深刻的行業理解,在國家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方向下,深耕前沿領域的技術研發與應用,順應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進行前瞻性戰略布局,保持創新動力,通過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實現產品性能的提升和產品線的延伸。公司持續拓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深耕新能源后服務應用市場,在新能源電力交易、輔助服務市場、虛擬電廠、新能源儲能、分布式群控群調(電網側)等新業務新領域充分發力,助力能源轉型,實現源網荷儲融合互動應用,以能源數字化技術實現對清潔能源的高效、智能化管理。
三、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應對措施 1、行業政策變動風險 公司所處的新能源行業較容易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雖然隨著“雙碳”政策的不斷推進,新能源電力市場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若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出現重大調整,減少對新能源進行政策上的支持,將會影響新能源行業的投資規模,行業整體市場成長放緩,則有可能對公司業務增長有一定影響。 應對措施:公司將建立健全快速的市場政策分析與監測機制,有效捕捉政策動態,緊密追蹤市場政策走向,重視行業交流,定期將監測到的國家政策、行業動態、市場信息對公司管理層進行提示,以幫助公司及時準確地了解到行業最新動態,做出經營決策。 2、市場競爭風險 公司所處的新能源信息化領域內雖然專業化企業數量較少,但是其中卻有在新能源行業或是電力行業具有較強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盡管公司主營產品所屬領域均不是上述大型企業集團的業務重點,但是如果公司不能持續保持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或上述企業集團著重在發電功率預測等公司主營業務領域發力,則公司將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風險。 應對措施:公司將不斷推進技術創新與突破,充分發揮自身競爭力,持續保持創新發展動力,持續提高核心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公司將持續擴大產品的應用領域,挖掘客戶需求,拓展綜合能源服務能力,從而進一步穩固公司在新能源信息化行業的領先地位。 3、應收賬款風險 由于公司所處行業的特點,同時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余額相應增長。未來,如果客戶的資信狀況發生變化或收款措施不力,則公司將存在賬款不能及時回收的風險,將對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應對措施: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工作,不斷完善信用管理措施,通過客戶分級管理制度對回款進行有效規劃及跟蹤,從事前、事中、事后等多環節,全面加強應收賬款的監控和管理,強化對客戶信用的風險和跟蹤管理,加強對應收賬款的跟蹤、催收,降低壞賬風險。 4、募集資金投向風險 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擬投資項目與主營業務和未來發展戰略聯系緊密,且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市場環境。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建設將優化公司的產品功能,提高公司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鞏固現有業務并為公司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對公司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均經過科學、縝密的可行性論證,但是受技術開發的不確定性、技術替代、宏觀經濟政策變化、市場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上述項目仍然存在不能達到建設預期的風險;另外,若遇到不可抗力因素,上述項目不能如期完成或不能正常運行,也將影響到公司的收益,給公司帶來風險。應對措施:公司將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及相關規章要求,嚴格執行募集資金相關管理規定,緊密把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進展及相關外部因素動態,對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做到提前研判、提前預防,推進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