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以“水”為筆繪就美麗生態畫卷,是當下美麗鄉村建設正在經歷的涅槃。近年來,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西墅村黨總支書記季文斌始終以腳步丈量河流,用行動守護碧水,帶領村民齊奏創新看水、鐵腕治水、用情活水、實干興水“四部曲”,傾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水韻西墅”。季文斌獲得“省‘百名示范’村(社區)書記”“省農村基層黨建突出貢獻獎”“省勞動模范”“市5A黨組織書記”等殊榮;西墅村也摘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特色田園鄉村”“省傳統村落”等稱號。
看水悟思路
人因水而生,地因水而名。西墅村位于湟里鎮中部,北干河、大墩浜、麥雜頂浜繞村而過。“水環境的整治,不能光靠政府,要全民參與。”這是季文斌常掛嘴邊的話,也是他的治水理念。這些年,為了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他帶領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等實地走訪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先后到過牛馬塘、仙姑村、柚山等地,凝聚起全村的“精氣神”,拓展視野,改變理念,“走出去”參觀學習,“引進來”為我所用。
治水綠復來
歷經千百年的演變發展,西墅村形成特有的結構、形態、人文特點和自然風貌。習慣走村串戶的季文斌發現,在老一輩西墅人的印象中,兒時的大墩浜,不僅清澈宜人,還是捕魚捉蝦的好去處,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沿岸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中,造成了嚴重后果。為還西墅兒女一河碧水,季文斌千方百計籌措350多萬元,全力推動西墅村大墩浜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打出截污治污、清淤疏浚、拆違控違、生態景觀建設等“組合拳”,讓大墩浜實現了提升水質和改善水環境的有機結合。投入250萬元對轄區內34個小微水體進行集中系統整治,高質量打造水清岸綠生態景觀,既留住村莊的“原汁土味”,又散發出“鄉村土氣”,把一個個池塘變身一處處水岸新景。去年,西墅村被評為市、區“小微水體河長制示范村”,大墩浜入選省“生態河道”。
活水潤鄉野
水是資源要素,也是文化之源。季文斌認為,沿著河道的自然肌理,可以看到清晰的文化脈絡,更能感覺到水是留有很深的歷史印記和鄉愁記憶的。西墅村以大墩浜深厚的歷史積淀和人文底蘊為依托,提出了“孝愛原鄉地、三生和諧村”這一創建主題,重點挖掘中國古代二十四孝王祥臥冰求鯉的歷史典故,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打造傳統孝道文化,將水文化與黨建文化、田園文化、農耕文化、鄉賢文化、知青文化等相融合,不僅治理清潔之河,更是打造生態之河、文化之河。
興水促和諧
西墅因水而生,也因水而靈動。沿河布置的19個景觀節點是這座美麗鄉村最靈動的明珠,更彰顯了“水韻西墅”的獨特魅力。“村莊水環境的治理面臨過不少困境,但只要理順工作思路,實施精準治河,就能有效解決困擾的問題。”季文斌直言,連年來,西墅村始終把小微水體整治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和設計當中,持續推進“村企聯建、村校聯合、村民聯心、上下聯動”,及時組建河道保潔員隊伍,完善河長制管理體系,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并構建全流域網格化管理體系,推行村干部定點定崗定位,分工分片分管,不斷通過網格與網絡的疊加,智慧與智能的融合,打通水環境整治的“最后一公里”,共繪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共治“六治融合”的“人水和諧”畫卷。
(易佳)
關鍵詞: 全流域網格化管理體系 水環境整治 最后一公里 常州市武進區 以腳步丈量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