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3號智能玻璃溫室,各類新品種花卉含苞待放,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花香,工人們來往忙碌,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現代化的花卉智能分選線上,產業工人彭麗正和工友們忙著對已完成分選的鮮切玫瑰進行裝箱。“我和丈夫都在現代農業示范園上班,工作環境好,收入也不錯,下班后還能照顧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作為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首批上崗的產業工人,彭麗已經完全適應了按時按點上下班的“農業產業工人”這一新身份。
在彭麗的記憶里,以往每年春節過后,她都會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把身體不好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在外務工不到兩個月,春耕時間一到,又要回來種地,種完地又出去務工,莊稼收獲的時候再回來,收完繼續出去務工……用彭麗自己的話說,那些年,來回折騰,家沒有顧上,錢也沒有掙上,日子過得一點都不順心。
轉變,始于2017年。這一年,隨著蘭州新區的建設發展,鏵尖村村民彭麗一家因征地拆遷,被安置到了新區火家灣小區,并和其他拆遷安置村民一起,通過應聘、崗位培訓后,順利成為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的產業工人。
“這邊找工作容易,離家近,工資還高,孩子讀書也有校車接送,干啥都很方便。”近期,是新區現代農業雙創基地蘑菇出棚的高峰期,從舟曲縣果耶鎮搬遷到新區的王百蘭,正忙著在大棚里采摘蘑菇。
“干了一輩子農活,做這些根本不在話下,我一天最多能采80筐。”談起新工作,王百蘭十分高興。來新區后,她學到了不少新技能,除了采蘑菇,還會維修維護農業設施,現在還和“物聯網”打起了交道,“干活越來越輕松,錢越掙越多,日子越有盼頭了。”王百蘭說,像她這樣的搬遷農戶到新區產業園上班的,不在少數。
近年來,新區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壯大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規模,打造“半小時就業產業園”,探索形成了“國有企業+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創造就業崗位2萬多個,輻射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業有了新希望。
像彭麗、王百蘭這樣參與新區現代農業,成為產業工人的農民越來越多。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吸引著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穩增收,讓更多家庭得到團聚,使家中老人養老、兒童教育問題得到解決,農村面貌得到改善,公共服務短板得到補齊,鄉村治理得到提升,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記者 魏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