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評價是發現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勵人才干事創業的重要導向。
近年來,甘肅省不斷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形成并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不斷激發科技人才創業創造活力,讓他們在創新舞臺大展身手。
放寬科技人才職稱評定條件
為改變以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鼓勵支持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深耕專業,在技術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和參與智庫研究等方面下功夫,甘肅省人社廳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科技人才職稱評價政策,放寬職稱評定條件:
作為第一完成人,研發技術創新成果并成功實現轉化和產業化,單個技術項目轉讓交易額累計到賬50萬元或3年內多個技術項目轉讓交易額累計到賬100萬元的,可視同一項主持完成的省部級課題。
國家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及以上,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二等獎,可代替1篇核心期刊論文;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可代替1篇省級論文;國家級動植物新品種審定證書,可代替1篇核心期刊論文;1項發明專利可代替1篇省級論文要求。
鼓勵參與智庫研究,作為第一完成人,撰寫的應用對策研究報告、建言獻策報告、調研報告或政策建議等智庫研究成果,被國家部委辦、省委省政府采納的,可作為1條職稱評定業績成果。作為主要起草人,負責制定(修訂)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且該標準在相應范圍內得到實施應用的,可作為1條職稱評定業績成果。
為破除“四唯”現象,我省率先在中小學教師、衛生系列取消了評審正高級職稱須有1篇核心期刊論文的“門檻”條件,率先在衛生系列取消了評審高級職稱須在低一級任職以來至少有1次年度考核優秀的限制性要求。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企事業單位中,經批準離崗創業或兼職的專業技術人才,可在原單位按規定正常申報職稱,其創業或兼職期間工作業績作為職稱評審的依據。
創新分類人才評價條件標準
科學規范的評價方式,才能實現對人才的精準評價。
我省創新分類人才評價條件標準,根據不同類型人才,實行差別化評價,建立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的綜合人才評價機制,實現科學評價、分類評價、精準評價。
對基礎研究人才,以同行學術評價為主,側重評價其原創提出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能力、學術水平和影響等。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側重評價其技術創新與集成能力、解決技術應用問題的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技術突破、成果轉化及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等。
對科技管理服務人才,重點評價其技術支持能力、服務對象滿意度、行業評價認可度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才,重在同行認可和社會效益;對主要從事理論研究的人才,重點評價其在推動理論創新、傳承文明、學科建設等方面的貢獻;對主要從事應用對策研究的人才,重點評價其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問題,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服務支撐的能力業績。
開通職稱評定“綠色通道”
我省對科技人才開通職稱評價“綠色通道”,對作出重大貢獻的省內人才,從國內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新興行業身懷絕技的人才,可不受專業、學歷、論文、臺階限制,以“一人一事、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方式進行職稱評定。
去年底,蘭石集團冷作工首席操作師闕衛平和車工首席操作師鄒斌通過省人社廳特殊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參評職稱,取得正高級工程師職稱資格,成為“工人教授”。
何彩是武威市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一直從事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工作,為武威引進檉柳等沙生植物50余種,黃芪、黃芩等藥用植物60余種,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21年,何彩通過特殊人才“綠色通道”破格晉升正高級工程師。
據統計,2018年以來,全省共有372名科技人才獲得高級職稱,其中自然科學研究系列336人,社會科學研究系列36人。這些人才在各自領域發揮“領頭羊”作用,成為推動我省科技高水平發展的重要力量。
(記者 文潔)
關鍵詞: 科技人才 職稱評定條件 創新分類 人才評價 條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