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陶鳳呂銀玲)短視頻剪輯、直播帶貨等領域網絡侵權行為將迎來更為嚴格的監管。12月29日,國家版權局發布《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推動新業態、新領域版權保護,將網絡領域作為版權保護主陣地,不斷提升版權管網治網能力。其中強調,要完善體育賽事、綜藝節目、網絡直播、電商平臺等領域版權保護制度。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8.88億。與網絡迅猛發展共生的,是版權保護領域的短板逐漸顯露。北京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洪江律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版權局將網絡領域作為版權保護主陣地,是與時俱進,充分呼應了網絡領域“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件”高發頻發的特點。
李洪江介紹,網絡領域著作權侵權現象有多種表現,比如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將傳統媒體上的作品上傳到網絡上供他人下載獲取流量現象頻發。“傳統媒體囿于其傳播速度較之于互聯網傳播速度慢、受眾相對較小等特點,一旦將傳統媒介中的小說、照片、美術作品等放置于互聯網,其傳播速度、受眾群體都會有很大變化;該行為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失也是最大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侵權行為定位,借助區塊鏈技術進行電子存證取證,以恰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李洪江說。
此外,隨著互聯網電視、IPTV三網融合模式的不斷發展壯大,體育賽事、綜藝節目未經權利人許可被他人從電視熒屏轉移到互聯網平臺上,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李洪江指出,互聯網電視領域取證相對于傳統互聯網領域比較困難,特別是在專網運營的情況下,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可以避免取證的尷尬。
對于網絡直播帶貨、電商平臺領域,李洪江表示,“短視頻侵權現象極為猖獗,維權成本遠遠高于侵權獲利收入,因此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至關重要,對于獲取更高的賠償額大有裨益”。
今年以來,短視頻領域的版權保護行動緊鑼密鼓。4月9日,73家影視機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對影視作品進行任意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為采取維權行動,并呼吁短視頻創作者尊重原創、保護版權。隨后,騰訊等長視頻平臺與70多家影視傳媒單位、500多名從業者發布倡議書,聚焦影視行業“二次創作”等短視頻領域相關問題,再次呼吁保護影視作品版權。12月15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明確禁止未經授權短視頻擅自剪切影視劇,被認為是短視頻行業的最嚴新規。
在各領域的維權行動基礎上,網絡版權保護漸漸走上了更為嚴格的規范之路。為加強監管,此次發布的《規劃》提出,依托國家版權監管平臺,進一步擴大監管范圍和監管對象,深入開展對新型傳播平臺的版權重點監管工作。
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將在未來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將充分利用新技術創新版權監管手段,提高執法有效性和精準度,提升版權保護水平。加強對版權治理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與監管,完善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的快速反應機制。《規劃》還強調,建立重點關注市場名錄,針對電商平臺、展會、專業市場、進出口等關鍵領域和環節構建行政執法快速處理渠道。
據了解,國家版權局每年都會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的“劍網行動”,2021年“劍網行動”重點打擊的就是短視頻、網絡直播、體育賽事、在線教育等領域的侵權盜版行為,特別將體育賽事版權秩序納入專項行動之中。
《規劃》提出,未來將持續開展專項行動,針對關鍵領域、重要環節、重點群體,持續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專項行動。指導各地積極查辦侵權盜版案件,突出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處,加大對反復侵權、惡意侵權、規模侵權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并加強新聞作品版權保護,完善紅色經典等優秀舞臺藝術作品的版權保護措施。
關鍵詞: 推動 新業態 新領域 版權保護 十四五 版權規劃 工作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