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過半,小貸市場再現“冰火兩重天”局面。7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日來,包括字節跳動、京東科技等互聯網巨頭頻頻傳來旗下小貸增資消息,但巨頭競跑的另一面,不少空殼小貸公司也在或主動或被動地持續出清。前排競速、“差等生”淘汰,在業內人士看來,后續小貸市場將進一步分化。
巨頭競速增資
小貸行業近日掀起一股增資熱潮。
最新的消息是,有媒體報道京東旗下重慶小貸公司即將完成新一輪增資。
北京商報記者搜索天眼查發現,目前京東科技旗下有多家小貸公司,包括北京京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重慶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6億元)、上海京匯小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注冊資本9億元)、重慶京東同盈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7億元)、西安京匯長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已注銷)等。若順利完成增資至50億元,京東科技旗下小貸公司有望跨進跨區展業的小貸公司之列。
除了京東科技旗下小貸公司增資消息外,字節跳動旗下小貸公司近期同樣動作頻頻。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深圳市中融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小貸”)再度增資,由30億元增至50億元,增幅達66.67%。
值得一提的是,自字節跳動低調收購中融小貸之初,中融小貸注冊資金僅為4億元,從1月底大幅增資至30億元,再到如今猛增至50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字節跳動此舉同樣是為滿足監管對全國性網絡小貸的注冊資本要求。
針對京東科技、字節跳動旗下小貸增資一事,北京商報記者向二者進行采訪,但前述公司均表示不便回復。
事實上,多家互聯網巨頭旗下小貸公司頻現增資。就在今年4月,騰訊旗下的財付通網絡小貸也增資至50億元。而在更早之前,包括螞蟻、度小滿、蘇寧等巨頭,也紛紛對旗下小貸公司進行了增資,其中螞蟻小微小貸注冊資本金更是達到120億元。
早在2020年11月,央行和銀保監會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在跨區經營、注冊資本、杠桿、聯合貸款、貸款投向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確要求。對于全國性業務網絡小貸注冊資本要求更是上升到了5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
一業內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幾家巨頭旗下小貸公司增資到50億元以上,一方面是為符合監管要求所做的準備,另一方面也是在新杠桿要求下,擴充業務量的需要。金融業務必須持牌和金融監管不斷加強背景下,網絡小貸牌照成為互聯網公司開展金融業務的抓手之一,不過未來全國性業務的網絡小貸公司申請更難。
對此,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同樣表示,多家巨頭旗下小貸公司增資,一方面表明貸款類業務仍是巨頭金融業務中的重點構成,另一方面也表明在2021年消金牌照批設情況尚未明朗的當下,選擇小貸牌照進行增資以實現規模擴張,成為部分巨頭的現實路徑,而這也將使得小貸行業的競爭加速。
地方小貸陷尷尬困局
巨頭競速小貸增資的另一面,是空殼小貸公司持續退場。
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近日公布,該局對轄內小額貸款公司開展了清理規范工作,現將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被市場監管部門列入異常經營的小額貸款公司名錄予以公告。根據名錄,被清理的小貸公司高達91家。
除了海南外,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21年以來,包括湖南、大連、廣州、吉林、遼寧、安徽、江西等多個省市均對轄區內小貸公司進行了清理整頓,監管措施包括停業整改、取消從業資格……
“近幾年來,高利率、違規營銷、暴力催收等信貸市場亂象頻發,監管機構針對信貸市場出臺了多項規范。”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相對于銀行等傳統持牌金融機構,地方小貸公司由各地金融辦監管,數量眾多,標準化程度低,業務質量和合規程度參差不齊,其遇到的挑戰和生存壓力更大,因此不少地方小貸公司逐步退出市場。
“很多地方小貸經營,現在越來越難了,一方面是嚴監管大環境下,公司合規成本在不斷提高,另外很多業務線受到掣肘,在業績上也很難取得突破,小貸業務線在公司一度處于拖后腿狀態。”一小貸公司高管同樣向北京商報記者感嘆道,曾經的香餑餑小貸業務,現在竟成了手中的雞肋。
可以印證前述小貸公司高管觀點的一個現象是,北京商報記者在阿里拍賣平臺搜索發現,目前市場上不少小貸公司股權被轉讓。截至7月22日,阿里拍賣平臺與小額貸款相關的變賣/拍賣標的高達1346個,當前正在進行拍賣的標的包括昆明市官渡區中炬小額貸款有限公司30%股權,報價254萬元,從拍賣熱度來看,0人報名,僅3人圍觀。另從阿里拍賣平臺展示的過往競拍情況來看,小貸公司拍賣也曾現多次流拍,低價拋售但無人問津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除了阿里拍賣平臺外,自今年以來,也頻現不少上市公司,對旗下小貸公司的股權進行轉讓,包括誠意藥業旗下的誠意小貸、多氟多旗下的富多多小貸、智度股份旗下的智度小貸等。
在蘇筱芮看來,目前市場上,部分地區仍存在“失聯小貸”“空殼小貸”等亂象,一些小貸機構面臨增長乏力、核心競爭力不足、業務高度同質化等窘境。此外,還有很多機構受制于杠桿要求,更青睞于消費金融牌照,由此,很多地方性小貸陷入尷尬境地。
差異化發展是關鍵
業內認為,后續小貸行業仍將持續分化。洗牌后,如何提高數據風控能力、完善治理制度和機制、提升公司金融科技能力和線上化服務水平等,將成為小貸公司后續生存關鍵。
正如蘇筱芮所稱, 小貸作為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將進一步發揮“毛細血管”作用,建議從業機構深耕地域經濟,充分挖掘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的需求,提升服務能力與科技水平,打造自身的特色業務。
于百程則建議道,未來,地方小貸公司要發揮自身靈活和了解本地的優勢,與傳統金融機構形成差異化發展,做到小而美,同時也盡可能地利用技術手段,降本增效。
(記者 岳品瑜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