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飲料(605499.SH)上市后首份業績預告出爐。
7月14日,東鵬飲料發布2021上半年業績預告。經初步測算,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預計達到36.0億元-37.2億元,較上年同期預計增長45.78%-50.64%,凈利潤實現6.65億元-6.85億元,同比增長50.69%-55.22%。
公告中,東鵬飲料將業績增長歸因于廣東省外的市場拓展所致。截至2020年起,東鵬飲料擁有1600家經銷商,較2018年的經銷商數量增長477家,且新增經銷商多在廣東省外。其中,華東區域、華中區域、華北區域、西南區域四大市場的的經銷商數量分別達到289家、303家、283家和281家,均已經超過同期廣東省經銷商數量,且四大主要市場的收入增長較快。2018年-2020年,上述四大市場營業收入最低年均復合增速為35.34%,遠超同期廣東區域營業收入22%的復合增速。
不過,截至2020年,公司在廣東區域銷售收入在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占比為55.74%,較此前超六成的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但份額仍較高。
上半年凈利潤預增超50%
資料顯示,東鵬飲料前身為1994年全民所有制性質的深圳市東鵬飲料實業有限公司,為深圳老字號飲料廠家。今年5月27日,東鵬飲料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A股“功能飲料第一股”。在國內功能性飲料市場上,東鵬飲料的市場份額僅次于紅牛。
從公司過往業績看,東鵬飲料的經營業績在近兩年增長較快。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東鵬飲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0.38億元、42.09億元、49.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81%、38.56%、17.81%;凈利潤分別為2.16億元、5.71億元、8.12億元,同比分別變動-27.13%、164.36%、43.32%。
不過,與功能飲料龍頭紅牛品牌相比,東鵬飲料仍有不小差距。目前,紅牛產品在中國市場主要分為泰國天絲紅牛、紅牛安奈吉與華彬集團旗下中國紅牛三種,三款產品由不同代理商運營。僅以華彬集團的銷售額來看,2020年,中國紅牛銷售收入達到228億元,在國內功能性飲料市場中的份額占比超過四成,遠超東鵬飲料同期的收入規模。
今年以來,由于華彬集團受制于紅牛品牌糾紛,相關宣傳投放受阻,東鵬飲料借此機會提高品牌曝光頻率,同時加快市場擴張,經營業績延續連續前兩年的快速增長。
業績預告顯示,2021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收36.0億元-37.2億元,同比增長45.78%-50.64%,凈利潤實現6.65億元-6.85億元,同比增長50.69%-55.22%,扣非凈利潤實現6.5億元-6.7億元,同比增長45.26%-49.73%。
值得一提的是,東鵬飲料股價上市后一路飆升,一度連拉15個漲停板,公司總市值更是上市不足一月便突破千億。東鵬飲料不得不多次發布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目前股價已嚴重背離公司基本面情況。
7月中旬以后,東鵬飲料股價逐漸回落。截至7月15日,東鵬飲料收報242.60元/股,降幅為2.94%,較發行價46.27元/股仍上漲424.31%,公司當前總市值為970億元。但東鵬飲料是否能夠撐起近千億市值?目前在資本市場各方中仍存有爭議。
能量飲料銷售收入占比95%
正如東鵬飲料自己發布的風險提示公告所言,在靚麗的業績與股價背后,東鵬飲料的經營也存在一定風險。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收入來源單一問題。
目前,東鵬飲料旗下的拳頭產品為能量飲料“東鵬特飲”,一直以來,東鵬特飲的收入在公司總營收中的占比保持在95%左右。2018年-2020年,東鵬飲料能量飲料的收入分別為28.85億元、40.03億元和46.55億元,在同期總收入中占比分別為95.51%、95.50%和94.32%。非能量飲料、包裝飲用水業務合計才帶來約5%的收入。
不僅銷售產品單一,東鵬飲料的銷售市場也高度集中在廣東區域。數據顯示,2018年和2020年,公司在廣東區域銷售收入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61.10%、60.12%及55.74%。
從東鵬飲料的經銷商分布看,公司已有意加速推進廣東省外的市場擴張,同時向下滲透至小賣店、獨立便利店等傳統渠道,以及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油站等特通渠道。截至2020年底,東鵬飲料合計擁有1600家經銷商,與2018年底的1123家相比,累計增長477家,且新增經銷商多來自廣東省外。2020年,廣東區域經銷商數量為222家,占比為13.88%,較2018年僅增加11家;同期,華東區域、華中區域、華北區域、西南區域的經銷商數量分別為289家、303家、283家和281家,兩年間分別凈增41家、79家、61家和188家,且目前數量均已經超過廣東省內。
雖然上述幾大省外市場當前收入體量不大,但增速較快。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東鵬飲料在廣東區域的銷售收入由18.46億元提升至27.51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約為22%;期間,華東區域、華中區域、華北區域、西南區域營業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速約分別為36.91%、39.87%、35.34%、171.51%,均高于廣東省內市場的收入增速。
(記者曹雪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