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靈活就業人群規模已達2億多人,為穩就業、保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勞動者及其家庭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靈活就業是勞動標準、生產組織管理及勞動關系運作等均達不到一般企業標準的用工和就業形式,包括個體經營、非全日制和新就業形態。其中,新就業形態包括外賣騎手、網絡主播、視頻制作者、網約車司機等。2020年2月,數百萬“外賣騎手”有了明確的職業名稱“網約配送員”。
根據人社部報告,“十四五”時期,網約配送員需求量預計將達3000萬人。中國社科院的調查顯示,騎手從事靈活就業最主要的原因是“就業門檻低”,其次是“能兼顧家庭”,兩者的占比分別為28.2%和24%。近三分之一的受訪騎手表示,五年之后還愿意從事這份職業。智聯招聘調查顯示,疫情期間32.5%的受訪白領表示從事過靈活就業或兼職。美團相關就業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美團獲得收入騎手總量同比增長16.4%,近四成騎手擁有其他工作,其中8.8%的騎手擁有不止一份靈活就業工作。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和集成創新,靈活就業將釋放出更多就業機會,有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針對靈活就業人員缺少穩定可靠的勞動權益機制性保障,面臨繳納社保難、勞動關系難認定等挑戰,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支持體系建設。
——探索建立單項參加社保的新機制。盡快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工傷、失業保險的辦法,針對靈活用工等新就業形態特點,加大制度創新。探索將提供網約車、外賣、快遞勞務等新業態從業人員,以及在從業單位工作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實習學生、單位見習人員、在家政服務機構從業的家政服務人員等未建立勞動關系的人員,納入工傷保險參保范圍。從業單位可按“自愿”原則選擇為上述特定從業人員單項參加工傷保險,繳納工傷保險費。
——完善靈活就業服務管理。建立新業態平臺靈活就業人員就業信息采集制度,探索將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統計監測指標,將辦理就業登記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城鎮新增就業、失業再就業等統計范疇,為其參加各項社會保險的登記、繳費、核查和待遇領取提供基礎信息,為政府掌握社會就業失業情況、更好服務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支撐。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公共人才就業服務范圍,給予就業扶持、創業補貼等政策幫扶。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技能補貼范圍,通過建立線上線下結合、時間方式靈活的新就業形態技能培訓體系,開展補貼試點,提高平臺企業組織勞動者參訓積極性,滿足靈活就業人員職業技能提升和職業發展需求。
——加強對靈活就業的多元保障。研究制定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兜底措施,推動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社保的戶籍限制。降低養老保險參保門檻,靈活就業人員無論戶籍是否在就業地,憑身份證和就業登記證明就可在就業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開展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將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納入職業傷害保障范疇。合理界定平臺企業責任,探索用工企業購買商業保險、保險公司適當讓利、政府加大扶持的機制。著力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關聯企業與新就業形態人員協商確定基本權益,加強勞動監察和執法。拓寬法律援助服務范圍,加強監督檢查和違規糾正,及時處置新就業形態領域勞動糾紛,使勞動者得到合理救濟。抓緊清理和取消不符合上位法或不合理的收費罰款規定,為靈活就業創造好的環境。
(作者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