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二季度末,納入審議的176家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6%,較上季末下降2個百分點;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5%,較上季末下降2個百分點。其中,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72%、240%和299%。
對此,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保險行業自身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償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合理區間較高位運行,戰略風險和聲譽風險均呈現向好趨勢。另一方面,當前外部環境正發生較大變化,各種外部沖擊對保險業構成嚴峻挑戰,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依然是保險監管的首要任務。
不容忽視,在全行業持續防風險、嚴監管、調結構的嚴峻態勢下,傳統大型保險公司依靠深耕行業多年的經驗和較強的綜合實力,及時優化公司業務結構,提升服務水平,穩占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部分中小險企隨著業務拓展消耗資本加大,同時公司資源、人才、規模相對較弱,在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承保虧損不斷加劇,企業利潤出現明顯下滑,償付能力頻頻亮起黃燈,亟需‘補血’緩解償付能力壓力,以便更好調整業務結構,助力公司轉型升級。因此,不少險企的增資計劃正在提速。”有分析人士稱。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以來已有27家險企合計增資約740億元,是去年同期增資額的2.8倍。具體來看,多家險企通過股東直接注資和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等方式提升償付能力。截至目前,股東直接注資的險企有20家,增資金額為292億元。同期,共有7家險企獲批發行10年期資本補充債券,總計不超過445億元。其中,中國人保及其子公司人保壽險獲批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規模較大,合計不超過300億元。
與以往不同的是,利用發債補充資本已經不單單是大型險企的選擇,眼下中小險企也開始通過此渠道獲得資本,比如,今年已有農銀人壽獲批發行不超過35億元資本補充債券,英大泰和財險獲批發行不超過15億元資本補充債券,中英人壽獲批發行不超過25億元,幸福人壽獲批發行不超過30億元等。
“盡管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條件相對嚴格,門檻也高,但是資本補充債可在央行的監督管理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采用這種方式保險公司無需付出流動性溢價,融資成本較低,加之可以進行二級市場交易,交易靈活,投資者更加活躍,自然有不少險企會優先選擇此方式進行籌資。”業內人士指出。(記者 李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