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中國銀行業從成立到上市用時最短紀錄的江西銀行(1916.HK)交出的半年業績看似亮麗實則隱患重重。
數據顯示,上半年,江西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3.42億元,凈利潤15.75億元,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9.83億元,僅為2017年全年的34.61%。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不好看,與該行業務調整密切相關。
2017年,江西銀行曾自豪地稱,傳統存貸利差縮小,該行調整業務結構,發力信用卡、網絡金融等中間業務,成效明顯。截至目前,該行接受網貸平臺資金存管101家。不過,在資產新規等政策影響下,該行理財手續費縮水至0.27億元,暴跌92.34%。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在銀行業整體不良率下降的背景下,江西銀行還存在不良貸款增長較快、不良率繼續攀升現象。截至6月底,該行不良率為1.7%,較年初上升0.06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該行訴訟纏身,截至6月底,涉訴訟總額15.52億元。
上周,針對上述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多次致電江西銀行,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扣非凈利9.83億僅為上年1/3
上市之后,江西銀行的盈利能力似乎在大幅縮水。
8月27日,該行披露的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實現營業收入33.42億元,占去年全年的48.41%,營業利潤19.39億元,占上年全年的48.96%,凈利潤15.75億元,約占上年全年的54.9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9.83億元,僅為上年全年的34.61%,約為三分之一。
上半年,該行的非經常性損益為5.92億元,主要是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收益,說白了就是財務核算而得。
由此可見,非經常性損益為江西銀行上半年業績增色不少。
公開資料顯示,江西銀行是在南昌銀行合并景德鎮商業銀行基礎上成立的,于2015年底成立,至今僅有兩年零九個月。
江西銀行曾被寄予厚望,其成立過程頗為曲折。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07年,江西省就籌劃組建省級法人銀行江西發展銀行,其后,又相繼提出鄱陽湖銀行、江西銀行等,最終定名為江西銀行。歷經8年,多次調整方案,直到2015年底,由江西省內規模最大的南昌銀行和規模最小的景德鎮商業銀行合并,由兩家城商行走到一起組建成江西銀行。
此前,作為江西省內規模最大的城商行,南昌銀行也一直走在上市路上,遺憾的是一直未成功。
江西銀行正式亮相后,上市進程加快,僅用兩年半便實現了上市目標,且隨著擴張步伐加快,資產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6月30日,江西銀行總資產已達到4040.93億元,較年初增加了340億元,較2015年底組建之時的2114.49億元幾乎翻了一倍。目前,該行在蘇州、廣州設有分行,旗下還擁有一家金融租賃公司。
成立以來,江西銀行的經營業績堪稱驕人。
2015年至2017年,其實現的與營業收入分別為33.75億元、53.69億元、69.03億元,2016年、2017年的同比增幅分別為29.05%、28.58%。同期,凈利潤為7.73億元、16.37億元、28.65億元,增幅為111.94%、74.9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為7.56億元、16.13億元、28.40億元,增幅為113.30%、76.08%。
對比發現,上半年江西銀行經營業績較為慘淡,為什么?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該行盈利水平下降與中間業務縮水、資產減值增加有關。上半年,該行實現利息凈收入41.3億元,同比增長19.84%,但中間業務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7.02億元,同比下降44.54%,資產減值損失18.25億元,同比增長24.50%。
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降44.54%
直接影響江西銀行盈利能力的中間業務中,受資管約束,理財手續費等收入大幅下滑。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金融創新、大資管趨勢下,銀行業掀起了轉型潮,除了經營好傳統信貸業務外,紛紛發力中間業務,最為突出的當屬銀行理財,尤其是一些中小銀行,頻頻推出普遍高于大型銀行理財收益的理財產品。此外,如江西銀行、恒豐銀行等,還發力互聯網金融業務,如接受網貸平臺資金第三方存管等。
不可否認,上述業務為銀行帶來了不菲收入,但也埋下了隱患。如接受網貸平臺第三方資金存管,雖然銀行自身不承擔風險,但存在以銀行信譽為平臺做隱形擔保問題,一旦平臺出問題,直接影響銀行聲譽。
在2017年年報中,江西銀行也曾有過這樣的描述,報告期凈利潤增長73.72%、營業收入增長5.39%。主要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受利率市場化影響,傳統存貸利差縮小,傳統業務量增價降。二是調整業務結構,加強中間業務發展力度,特別是信用卡、網絡金融條線的發展。2017年,中間業務收入占比為17.37%,較上年提升了6.03個百分點。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016年末,江西銀行上線的P2P平臺資金存管數量為29家,如今已達101家。
然而,隨著資管新規出臺、網貸平臺頻頻暴雷,江西銀行的中間業務面臨收縮。
數據顯示,上半年該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5.78億元,同比下降25.92%,而支出為1.75億元,同比增長224.46%,最終,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44.54%。
在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承兌及擔保手續費、銀行卡服務手續費、金融租賃手續費、結算和電子渠道業務手續費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但這些業務收入的基礎不大,如增速高達177.44%的承兌及擔保業務手續費在2017年上半年僅有767萬元。相比之下,影響最大的變動因素是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主要是理財手續費)。
2017年上半年,江西銀行的理財手續費為3.56億元,去年全年為4.22億元,而在上半年僅有0.27億元,同比跌幅高達92.34%。
未決訴訟涉及金額超15億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相關數據發現,上半年20家A股上市銀行平均不良率1.465%,在銀行業整體不良率下降的背景下,江西銀行的不良率逆勢攀升。
2015年,江西銀行剛剛組建之時,不良率曾高達1.81%,隨著該行不斷處置不良貸款等,不良率持續下降。2016年、2017年分別為1.68%、1.64%。然而,上半年,在銀行業不良率普遍下降的情況下,江西銀行的不良率大幅上升,達到1.70%,較年初增長了0.06個百分點。
同時,該行的撥備覆蓋率也從年初的215.17%下降至214.54%,微降了0.63個百分點。
不良率攀升表明該行資產質量在惡化。
截至6月底,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5.15億元,較年初21.25億元增長了3.9億元,增幅為18.35%。2017年全年,該行不良貸款增長3.1億元。與此同時,該行的關注類貸款余額為71.75億元,占比為4.85%,較年初增長1.55億元,增幅為2.21%。
對于關注類貸款及不良貸款增長,江西銀行解釋稱,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經營效益下降,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導致違約貸款進一步增加。同時,存量不良訴訟時限較長,處置難度較大等,導致不良貸款清收成效滯后。
存量訴訟直接影響江西銀行不良,而這些訴訟案不在少數。
截至2017年底,該行作為原告本金在3000萬元以上的待決訴訟及仲裁有69筆,涉及金額約34.27億元(含已核銷),作為被告本金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訴訟有3筆,涉及金額約為15.07億元。
今年半年報顯示,江西銀行作為被告涉及的訴訟金額為15.52億元。此外,還涉及一筆銀行票據糾紛案,涉及金額10.48億元。
訴訟纏身、不良攀升的同時,該行的資本充足率也在大幅消耗。
2015年至2017年末,江西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4%、10.87%、9.38%,出現了三級跳。今年上半年,借助上市募資凈額63億元補充資本金,才使得核心資本充足率升至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