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閃送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D1輪融資,創下其單筆融資金額歷史紀錄。記者獲悉,即時配送已成為上半年快遞物流領域投融資第一大方向,進入下半年,多路資本更是大手筆加快投資,即時配送領域競爭進入白熱化。
市場混戰之下,包括交通事故頻發、信息屢屢泄漏、服務質量下降等一些行業亂象也漸漸浮現,亟待加強監管。據悉,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出臺了一些舉措。此外,有關即時配送服務規范標準也通過立項并進入編寫階段。
即時配送迎投資高潮
8月28日,閃送對外宣布,已完成6000萬美元的D1輪融資。而此前閃送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2014年閃送創立之初獲得400萬美元A輪融資,2015年獲得B輪5000萬美元融資。2017年上半年完成C輪系列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
閃送并非個案。近段時間以來,即時配送迎來新一輪投資高潮。順豐上線同城急送業務,菜鳥以2.9億美元控股點我達,UU跑腿獲得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達達-京東到家獲得來自沃爾瑪、京東最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蘇寧易購也發布即時配送解決方案“蘇寧秒達”。
“事實上,阿里、騰訊為代表的資本巨頭早就在即時配送領域布局,從外賣、電商、商超等領域整合各種資源發力即時配送服務。”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副院長王曉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即時配送領域的入局者眾多,主要分為幾大類:其一是起源于外賣模式的即時配送,比如餓了么的蜂鳥配送,美團的美團專送團隊,京東到家的新達達;其二是新興即時配送企業,包括點我達、閃送、UU跑腿、人人快送;其三是傳統物流企業推出的即時配送服務,包括順豐的即刻送業務,圓通的計時達,韻達的云遞配等;其四是蘇寧、天貓、京東等在線平臺提供的即時配送服務。
王曉平表示,在“懶人經濟”和快節奏生活下,中國即時配送市場用戶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全國完成近100億單即時配送訂單,相當于傳統物流25%的業務量。外賣大戰驅動即時配送大發展,高速發展仍可持續。預計未來即時配送的體量將會達到傳統快遞的一半以上。
資本對即時配送格外青睞的背后,是其高增長率和巨大的市場空間。以閃送為例,2014年閃送業務上線,僅僅時隔兩年,2016年就實現了盈利,之后保持了年300%的高速增長。目前平臺業務已經覆蓋了全國222座城市,平臺每天活躍閃送員超過48萬名。
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即時配送已成為今年上半年快遞物流領域投融資第一大方向,即時配送的同城速遞領域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30%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
“我國快遞市場已經連續六年保持高增速,不少資本紛紛布局其中。而與普通快遞相比,即時配送擁有更大的市場空間。”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即時配送頻次更高,更能滿足當前消費者即時化、客戶化、便利化的需求,而且能夠攜帶較低頻次市場,具有更明顯的競爭優勢。其二,國內快遞小哥的勞動力紅利依然明顯,加上互聯網平臺和導航技術的支持,能夠低成本、高效率、短周期地實現個性化需求與個別化供給的直接對接并形成規模。第三,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快速增長的市場往往需要進行重資產的投入。比如目前順豐在建鄂州機場,不少快遞企業也在購買運輸倉儲裝備,以獲取未來競爭優勢。資本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唯快之下亂象漸顯
值得注意的是,即時配送超速發展的背后,一些行業亂象也漸漸浮現。交通安全、信息安全、服務質量更是屢遭詬病。
據了解,目前同城即時物流平臺多以第三方眾包配送服務模式為主,已實現低成本快速開拓市場、靈活調配人員的目的。但是眾包模式對配送人員的約束力較弱,加大了整體的管理難度。
“隨著即時配送的高速發展,騎手行車安全、信息隱私等問題頻頻發生。”王曉平說,部分即時配送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配送時效的考核指標不科學,使用超標配送車輛,配送人員則為了搶時間造成闖紅燈、逆向行駛、爭道搶車、駕車過程中接打電話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另外,此前曝出多家外賣平臺用戶信息被泄露,網絡賣家、外賣騎手出售外賣訂餐客戶姓名、地址、訂餐平臺、訂餐次數等信息已經引起廣泛關注。
對于企業本身的發展來說,即時配送也面臨一系列挑戰。在劉大成看來,即時配送末端目前主要依靠快遞小哥,單個供應商和單個用戶之間對接形成規模的能力依然不如,即時配送在裝備、溯源、服務質量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針對即時配送中遇到的產品破損、退換貨問題,無法有效抵御和及時響應。此外,由于信息系統不完善,末端網絡有稀有疏,需求和供給之間尚有矛盾,配送員、接收方和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實時交互性也不足。
此外,為了及時給用戶送單可能需要將大單拆分為小單,這就需要在人力、配送、站點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跟成本。王曉平認為,企業成本的增加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攤到用戶身上,因此對于一些配送平臺來說,如何最大化地控制配送環節所增加的成本問題也是難點。
資本的可持續性投入也是問題。“未來布局即時物流的‘分鐘級’、‘小時級’物流倉配企業也會越來越多,相互之間的競爭可能導致燒錢速度越來越快,從而給資本帶來風險隱患。如何取得穩定收益,是未來資本助力即時配送持續發展的關鍵。”劉大成說。
行業監管亟待跟上
在專家看來,未來即時配送要持續健康發展,既要優化末端物流網絡布局,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撐,還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行業監管。
王曉平指出,對于即時配送平臺來說,如何獲取訂單量和流量是關鍵,這離不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撐。“需要在滿足干線物流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末端物流整體性、系統性、全局式的網絡布局。盡快融入AI、導航等先進技術,更好地實現線上線下對供需市場的有效匹配。”劉大成認為。
針對騎手行車安全、信息隱私等問題,王曉平認為,未來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即時配送行業的監管。
事實上,此前國家、地方已經出臺了一些規范明確行業準則。比如,2018年3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會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召開了全國公安交管部門視頻會,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快遞暫行條例》要求,嚴查嚴管配送員闖紅燈、逆行、占用機動車道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加強源頭管理,提高配送員行車安全。
2018年5月,深圳交警指導深圳市食品行業協會、電動自行車行業協會及各外賣企業建立“即時配送行業交通安全聯盟”(簡稱“即安聯”),對即時配送行業電動車實施統一備案上牌、配置鳴響裝置等“八個統一”,進一步加強行業規范化。
在行業自律方面,今年1月,中物聯電商分會聯合美團外賣、UU跑腿、鄰趣、快服務、閃送等五家共享配送領域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共享配送聯盟。
此外,有消息稱,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電商分會等組織并起草的即時配送服務規范標準通過立項,目前已經進入標準編寫階段,出臺后將有利于規范即時物流市場發展。
“隨著相關規范的出臺和監管的加強,加上行業自律管理、市民協助監督等一系列舉措,將優化即時配送行業服務體系。未來優勝劣汰的競爭市場也將為用戶帶來更高質量的配送服務。”王曉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