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在中春,陽和方起。一場起先被互聯網金融企業追捧的金融科技盛宴,經過國有大型銀行深謀熟慮和夜以繼晝地布局,格外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4月18日,建行基于經六年鍛造而出的“新一代”核心系統,把3000名研發人員整體剝離,將內部科研力量整體市場化,在上海成立國有銀行首家金融科技公司,為打造金融科技能力外聯輸出的“技術盟主”拉起了序幕。
一石經起千層浪??偸?ldquo;先人一步”的“建行人”,這次布局顯然是有備而來。早在今年3月,該行高管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就已透露風聲:“近些年來傳統銀行一直備受金融科技公司的折磨,現在我們可以說,老銀行也要顛覆它們了。”
因時而變,順勢而為。從“折磨”到“顛覆”,不僅僅是金融機構的發展轉型史,更是金融大國的改革開放史。而其領導者,則非大型銀行莫屬。
新時代,給中國大型銀行賦予了更多使命。在這場世界金融力量格局的更迭變遷中,主動擁抱互聯網,“搶灘”金融科技,無疑是大國銀行初心和智慧的精神內涵和具體表現。
“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是我國當下金融工作的三項主要任務。金融的初心,顯而易見,是服務于實體經濟,和實體經濟榮辱與共。
以建行為例,基于“新一代”系統開發的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一經推出,市場增長速度在4倍左右;同時,基于大數據平臺首家推出住房價格指數和住房租賃指數,改售為租,住房租賃平臺已累計上線房源12萬套;基于人工智能推出了國內首家“無人銀行”和場景式“無感支付”,人臉數據庫每天新增40萬左右張人臉,已儲存8000多萬張,預計目標數是6億張……
技術進步是因,金融創新是果。升級的是技術,不變的是初心。從人工智能到大數據,從區塊鏈到云計算,大國銀行主動擁抱互聯網,用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進行決策、管理、運營和創新,只為更準確地把握換擋節奏,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
察勢者智,責任與機遇并存。盡管吃盡了苦頭,被稱作建行“超強大腦”的“新一代”系統建設用時前后跨度長達6年,人員先后投入過萬人次,換來了一次徹頭徹尾地對業務流程的重新梳理,金融產品的重新定義,參數化組裝化產品的裝配工廠……確立了我國銀行在全球金融同業的領先地位,具有里程碑意義。
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如同一場正在發生的深刻的“化學反應”,對金融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國大型銀行既是金融科技發展的受益者,也正成為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推動者。
在這場金融科技的盛宴中,大型銀行成為了資源之間的鏈接者,成為了和客戶之間的鏈接者,成為了同業之間的鏈接者。通過把合規、合法的創新成果和管理經驗輸出給中小銀行及其他非銀機構,既實現金融科技資源共享,提升行業效率,又有助于維護金融安全、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肩負重任,砥礪前行。從專業銀行到商業銀行,從國有獨資到股改上市,從被譏“技術破產”到高踞全球榜首,我國大型銀行主動融入金融科技成為了這一宏大敘事的又一曲美妙樂章。
未來已來,由大型銀行主導的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將在推動中國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迸發出最強有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