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看個綜藝追個劇就需要開會員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小孩的動畫片和大人的電視劇就分成了兩個會員,需要分別收費;就連普通的影視會員,大屏端也比手機端貴上一倍的價格,更過分的是,哪怕充錢成為了會員,看最新的電影常常還需要單獨付費……
我國的有線電視一直有著鮮明的公益屬性,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電視的媒體功能逐漸淡化之后,電視的公益色彩也逐漸褪去。如今,智能電視內置的視頻資源已成為“套娃式收費”的重災區。特別是現在電視的主流使用人群是老人和孩子,過于繁瑣的收費流程和觀看體驗讓這些用戶在使用電視的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
今年2月,中消協在其發布的《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明確表示,在線會員亂象已成為投訴熱點,智能電視平臺“套娃式”收費更是引發了消費者不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消費者協會等有關單位,在京召開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工作動員部署會。會議要求今年年底前,開展試點工作和專項整治,聚焦解決“收費包多、收費主體多、收費不透明”問題,電視“套娃”收費現象得到明顯改觀;大力改善用戶開機看電視的體驗,基本實現有線電視和IPTV開機即看直播電視頻道。
不難看出,有關單位整治的決心是很大的,畢竟一個健全的盈利模式才能讓整個行業走向良心發展,尤其對于彩電行業這個內容的載體來說,本身就處在下行周期,如果內容端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話,整個行業也許就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夕陽了。
不過,電視究竟為什么會演變為如今的“套娃式收費”,電視端會員又為什么比手機會員貴上許多,這其中還真不只是廠商的貪欲作祟。
眾所周知,彩電行業在中國的競爭極為慘烈。1989年8月,面對嚴重積壓的庫存,長虹打響了國內彩電價格戰的第一槍,50天后,國家出臺了彩電降價政策,從此價格戰成為了中國彩電市場最為鮮明的標簽之一。
三十多年的紅海市場,讓國內彩電行業的利潤低得驚人。根據奧維云網的統計,2021年彩電行業的利潤僅為1.8%,可以說是家電及消費電子大行業中利潤率最低的品類之一。
總而言之,僅憑彩電產品本身的利潤率,是很難支撐起行業的正常發展,乃至產品的迭代升級的。而彩電的增值服務,也就是廣告和付費會員,就成了廠商營利的重要途徑。以小米為例,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小米集團中國大陸地區電視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增長超25%,2022年12月,智能電視全球月活躍用戶數超5800萬,電視互聯網付費用戶規模增至600萬。另據了解,小米電視的增值服務營業額每年大約為30-40億,占到小米互聯網收入的15%。
其實這也是為什么索尼、三星等國際品牌沒有開機廣告的原因,因為它們擁有足夠高的品牌附加值,產品的利潤率也有所保證,不需要廣告進行“補貼”。而國內廠商在價格戰的背景下,哪怕沒有開機廣告,也需要機內的彈出廣告和會員進行二次收費,這其實和游戲行業近年來流行的DLC商法相似,都是成本擴張的前提下錨定了價格,不得不利用“套娃式收費”來支撐行業發展。
至于電視端會員費用更高的問題,其實也有答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視頻網站的電視端app和手機app的名稱并不相同,像優酷的TV版名為“CIBN酷喵”,愛奇藝是“銀河奇異果”,B站則是“云視聽小電視”。這是為什么呢?
2011年10月28日,廣電總局印發了《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文件的編號是【廣辦發網字(2011)181號】,因此這份文件在行業內也被稱為“廣電181號文件”。在“181號文件中”規定了“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只能選擇連接廣電總局批準的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機構設立的合法內容服務平臺”“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不能與設立在公共互聯網上的網站進行相互鏈接,不能將公共互聯網上的內容直接提供給用戶”。
也就是說,根據國家的規定,不僅視頻網站無權在電視上播出內容,互聯網上的影音資源乃至網站都不能在電視上直接展示,必須要通過廣電總局批準的內容服務平臺才可以。截止目前,廣電總局一共頒發了七張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牌照,分別是CNTV(未來電視)、百視通、華數、南方傳媒(云視聽)、湖南廣電(芒果TV)、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銀河互聯網電視)、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IBN)。
因此也就有了上文所說的大屏端app名稱不同的現象,實際上,電視的視頻平臺就是視頻網站與牌照商“聯名”的產物,運營的主體實際是牌照商,因此大屏會員費相比手機會員多出的部分,相當于是額外支付給牌照商的運營服務費。另外,大屏端的內容也受到額外的把控,像云視聽小電視中是無法直接觀看B站彈幕以及無版權視頻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廣電總局表示今后將不再發放集成播控牌照,這意味著“七大牌照商”的概念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不得不說的是,企業追逐利潤本無可厚非,為了推動行業的發展,更是需要一定的利潤保證,但“套娃式收費”很多時候無視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相信在整治過后,各方會拿出更為合理且可行的收費方式,在不損害下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讓電視行業保持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