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關末
這兩天,“精致窮”再上熱搜,引發網友對消費觀念的討論。針對部分年輕人“收入有限、消費超前”,有人認為,自己的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也有人批判,“精致窮”正在摧毀新一代。
究竟何為精致、何為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社會不斷發展,選擇越發多元,差不多功能的商品設計形形色色、品牌五花八門、質量有高有低。正所謂各花入各眼,愿意為自己偏好或認可的東西埋單,也是大家生活水平上升、消費能力提高的表現。當然,絕大部分年輕人步入社會時間不長,財富積累相對有限,但只要自食其力,又在能力范圍內,同樣有權追求品質消費。
但消費自由不是鼓勵透支,為愛好埋單不是被牽著鼻子走。不知何時起,購物價碼成了彰顯趣味審美的風向標,甚至還牽扯上了社交階層、職場尊嚴。很多人為了尋求虛無縹緲的“檔次”或“認同”,勒緊腰帶也要買買買。為了帆布袋子上的奢侈品logo,不惜大排長隊去“買書”;哪怕所在城市沒那么寒冷,也執著于置辦頂級羽絨服……加之多如牛毛的網貸平臺、分期付款等“無痛支付”誘惑,令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被掏漏了錢包。
無節制的超前消費,能帶來多久愉悅,又真的與“精致”有關嗎?朋友圈里的點贊,可以抵消寅吃卯糧的負債痛感嗎?《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中提到,“本來是市場選擇了他們,并把他們培養成消費者,剝奪了他們不受誘惑的自由,但每次來到市場,消費者都覺得自己在掌控一切?!背跋M看似是享受當下,可很多時候都是被人“狠狠拿捏”了。放眼互聯網上,制造焦慮的商業廣告無孔不入,各路“網紅”為引流狂曬亦真亦假的奢侈生活,一時間,仿佛理性克制就是“不愛自己”,踮著腳“買買買”才能與同齡人“坐在一起喝咖啡”。可墜入一個個“假精致”陷阱后,最終可能面對的是更加一地雞毛的生活。
過什么樣的生活理當由自己定義,而非陷入他人制造的牢籠。當內心足夠強大,不為取悅而裝扮,不被裹挾而選擇,自內而外散發的氣質遠比物質堆出來的“精致”更美好。(北京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