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15日,是我國首個全國生態日,生態環境部和科學技術部共同發布第八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名單,國家植物園(北園)獲評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國家植物園位于北京西山地區,是以開展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為主,兼具科學傳播、園林園藝展示和生態休閑等功能的綜合性場所,是國家植物多樣性保護基地。園內有淺山、林地、溝谷、溪流、河灘、人工湖泊等多種環境類型,生態環境良好,生物多樣性種類豐富。目前共收集各類植物1.7萬余種(含種下單元),其中珍稀瀕危植物超過1000種,數量和水平全國領先,處于世界前列。記錄哺乳類、兩棲類、爬行類動物40余種,鳥類200余種、昆蟲1500余種。2022年開展的野生動物調查中,時隔百年再次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斑羚在此區域的身影。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北京植樹時提出關于加強彩化的要求,國家植物園持續開展彩化植物研究推廣工作,彩色針葉樹藍云杉目前已可以實現大規模育種,已在全北京范圍推廣應用,為首都增彩延綠提供了優良樹種。除了藍云杉外,國家植物園已成功引種來自世界各地的云杉24種,占全球一半以上,完成3個云杉新品種的選育。近年來培育了海棠、云杉、月季、玉簪等30余個新優植物品種,讓群眾春天能看到更多的花、秋天看到更多的彩葉、冬天看到更多的綠色。
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植物園一直堅持傳播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講好中國植物故事。通過開展植物與人類生活主題展、植物科學畫展和極小種群珍稀植物圖片展等多種科普展覽,及“專家帶您識花草”“線上云科普”“中小學校外教育培訓”多項科普活動傳播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今年7月以來,以國家植物園科普館為依托,傾力打造生物多樣性科學文化論壇《萬物共生大講堂》。通過邀請植物、動物、生物多樣性研究等方面的專家,向公眾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通過講堂在專家和公眾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向公眾全景式展現、立體式還原中國悠久的植物科學文明和燦爛的生物多樣性文化。
同時,國家植物園還肩負著為國家生物安全保駕護航的重任。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維護國家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措施。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國家植物園加強科學支撐和技術攻關,完成《中國外來植物名錄》編寫出版,收錄14710類群,為外來入侵植物研究奠定堅實基礎。加強界定外來入侵植物和全數據信息匯總,制定防治技術措施。受國家林草局委托,承擔全國范圍外來入侵物種技術指導、督導評估工作,為全國外來入侵植物的物種信息調查、預警監測、防治機制和防治技術措施作出了貢獻。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代麗麗
流程編輯:U016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