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廣核獲悉,中廣核福建寧德核電項目5、6號機組已獲國家核準,將采用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設備國產化比例將超過90%,單臺機組額定電功率為1210MW。
目前,該項目正在穩妥有序推進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此外,由中廣核全面參與項目建設的華能集團所屬山東石島灣核電廠擴建一期工程項目1、2號機組也同步獲得核準,該項目將采用中廣核“華龍一號”技術。
中廣核福建寧德核電站航拍。
(資料圖)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表示,中廣核作為我國清潔能源發展的國家隊、主力軍,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緊緊圍繞清潔能源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發揮作用。目前,中廣核27臺在運核電機組持續為迎峰度夏能源電力安全保供作貢獻,在建“華龍一號”機組按計劃安全有序推進。
單臺“華龍一號”機組年發電量近百億度
中廣核寧德核電項目位于福建省寧德市轄福鼎市太姥山鎮,是福建省首個開工及投產的核電站,于2008年2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項目規劃總容量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一次規劃,分期建設,項目一期四臺機組已于2016年7月21日全面建成。
寧德核電項目一期總投資562億元,且帶動其他產業4至5倍的投資,基地內各單位為地方長期提供各類工作崗位,累計招聘3000多名寧德籍當地員工。截至2023年6月30日,項目一期四臺機組累計上網電量2579億度,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減少標煤消耗約79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2.1億噸,相當于種植了約58萬公頃森林。
項目二期5、6號機組采用中廣核“華龍一號”技術,單臺機組年發電量達近100億度,能夠滿足100萬人口的生產生活年度用電需求。
中廣核多基地、多機組同時在建
隨著寧德核電項目5、6號機組獲核準,中廣核已形成多基地、多機組同時在建格局,“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
2023年3月25日,我國西部地區首臺“華龍一號”——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投產發電。迎峰度夏期間,該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源源不斷地為廣西及周邊提供清潔電力,為我國夏季用電高峰提供了有力保障。防城港核電站4號機組已完成反應堆壓力容器本體役前檢查工作,三臺主蒸汽隔離閥全部就位,預計將于2024年上半年高質量投產。
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
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1號機組核島、常規島主設備安裝工作順利推進,7月22日,500kV電源主設備主體安裝完成;7月29日,控制棒驅動機構耐壓殼安裝焊接工作完成。項目2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已于近日發運,核島主設備及其他安裝吊裝工作正全面開展。
浙江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組首個大型主設備——蒸汽發生器已完成進廠,正在推進安裝工作。項目2號機組核島安裝工程于6月30日正式開工,輔助系統支架安裝、環吊安裝等工作陸續啟動,預計將于年內完成穹頂吊裝工作。
在廣東汕尾革命老區,中廣核陸豐核電項目5號機組核島鋼襯里模塊5于7月15日吊裝就位;內殼6層于7月26日澆筑完成,周邊廠房首層墻體基本
具備同時開工近20臺“華龍一號”機組建設能力
自大亞灣核電站建設以來,中廣核已建成27臺核電機組,其中CPR1000批量化建設高峰期同期建設規模達16臺核電機組。
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寧小平指出,中廣核現已全面掌握了核電站設計和建造關鍵技術,培育了核電工程關鍵工藝施工組織能力,培養了一批覆蓋核電建設全周期的專業化人才,具備了較強的核電工程現場總集成能力和行業優勢資源掌控能力。經過CPR機組的建設經驗與能力積累,在國內產業鏈的支撐下,中廣核已具備同時開工近20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建設能力。
中廣核浙江三澳核電項目“華龍一號”建設現場。
在“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的進程中,中廣核積極聯合核電產業鏈上下游5000多家企業,開發新技術,研制新裝備,輸出管理經驗,協助搭建完善的質保體系,有效促進了國內裝備制造業和施工產業鏈的整體能力提升。
“依托中廣核‘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中國一重完成了二代到三代的核電設備更新迭代,實現了企業由單件小批量到智能化、批量化的產能升級發展。”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大連核電石化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許崇勇表示,中國一重已成為中廣核產業鏈管理互通、業務共榮的最大受益者。
“作為最早與中廣核開展核電主設備自主化、國產化產業鏈合作的戰略伙伴,近年來東方重機與中廣核的合作不斷走向深入。”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衛東透露,當前雙方以合作項目為載體,持續提升核電技術水平及裝備制造能力,在核電焊材、電加熱器等關鍵原材料國產化、制造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等方面正在全面加強合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