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南京市民劉女士是想在電視上付費給孫子看幾集動畫片,發現竟然就要花100多元。這讓她想不通。“過去的電視,直接打開就能看節目,現在看個電視怎么這么難?”
這類遭遇并非個例,“看電視難”引發了人們的共鳴。智能電視以海量資源、智慧大屏、高清畫質等特點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但目前,智能電視存在會員收費花樣多、頁面形式繁雜、適老化服務缺失、誤導消費等多方面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這些“槽點”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相關資料圖)
智能電視逐漸被“冷落”
“我們家也算是智能電視的老用戶了,但是現在都快被智能電視‘勸退’了。”年初,家住南京的王海嬰女士買了一臺智能電視,但是已經兩個月沒打開過電視了。她告訴記者,智能電視反復“套娃式”收費讓她非常失望。
“有一次,一家人想在電視上看一個節目,我已經開通了會員,卻還要再花12塊錢,而且只有48小時的有效期。”王海嬰說,此外,會員自動續費也有點難以接受,續費說明字體小到看不清。
除了“套娃式”收費,頁面復雜、操作繁瑣,也困擾著老年人。前不久,已過古稀之年的邢少銀家里也換了一臺新的智能電視,然而,新電視卻帶來了新問題。“現在的電視操作太復雜了!”邢少銀感嘆,他向記者展示了新的遙控器,上面貼滿了小孫子手寫的注明按鍵功能的標簽,“我年紀大了,學得慢,現在想看戲了,還得等孫子放學回來調。”
同樣是看電視,魏正蘭老奶奶的舊電視反而很便利。幾年前,魏正蘭生病后很少出門,看電視成了她生活的重要一環,而這臺電視的“年齡”也不比魏正蘭正在上大學的孫女小幾歲。魏正蘭的丈夫陳紹剛告訴記者,這是一臺十幾年前的老電視,但是一打開電視就能看中央臺和各大衛視,對患病的妻子來說很方便。
智能電視會員協議告知不充分,霸王條款也讓人無奈。家住泰州的錢林浩在給自家智能電視更新系統后發現,隱私條款中出現“讓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代為處理電視數據,以用于本隱私條款中規定的用途”,但在條款后的選項中,只有“同意并繼續”,沒有拒絕按鈕。于是他撥打了服務電話,但對方告知只能同意,否則無法使用。“為什么只能將數據提供給第三方才能繼續使用?這難道不是‘霸王條款’嗎?”錢林浩說。
部分廠商平臺“竭澤而漁”
在采訪過程中,不少消費者表示,如果智能電視未來一直都是這樣,只能讓電視機“吃灰”了。“我們也愿意付費,關鍵是太‘坑’了,而且操作也很復雜。”王海嬰介紹,她最近新買了一部投影儀,剛買不久的電視已經“失業”了,“現在我們一家想看電影電視劇,就在網上找好資源,下載到電腦后就連接投影儀來看。”
近年來,電視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不僅突破了傳統的單一影視播放功能,同時還具備了娛樂、游戲、資訊等其他功能,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智能電視”。然而,近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智能電視相關問題消費調查報告》顯示,智能電視“套娃式”收費問題突出,超六成消費者認為買了智能電視會員還要買視頻平臺會員不合理;超四成消費者認為同一平臺的不同端口單獨開通會員不合理;超八成消費者認為智能電視操作復雜繁瑣;視頻平臺或智能電視系統制定的會員協議大多數內容冗長、關鍵條款提示不充分,且存在“霸王條款”。
這一系列問題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報告》顯示,67.15%的消費者認為是各視頻平臺相互獨立、影視資源過于割裂;53.43%的消費者認為是電視廠商、視頻平臺需要創新營收模式;還有45.7%的消費者認為影視內容版權過于集中在幾大視頻平臺。
江蘇省消保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能電視本應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商家通過智能電視賺錢也無可厚非,然而,部分電視廠家和視頻平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為了賺錢“竭澤而漁”,這是問題頻發的根本原因。
“由于電視機屬于耐用消費品,消費者購買后短時間不會再購買。加上在數字經濟時代,伴隨著技術的革新進步,智能電視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電視機硬件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有限,電視廠商更多盈利來自于廣告和會員付費。”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慧表示,以“套娃式”收費為代表的亂象使智能電視“不智能”、電視機成為擺設,背離了智能電視的初衷,“廠商行為無異于殺雞取卵,長期來看會影響整個智能電視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消費者不該被“野蠻收割”
隨著版權保護意識的提高,消費者并不排斥為內容付費。但是,消費者愿意為內容付費,卻絕不等同于被“野蠻收割”。
《報告》顯示,25%的消費者認為智能電視會員價格涉嫌誤導宣傳。以會員續費為例,某影視vip連續包月首月15元字樣較大,次月自動續費按照35元/月標準,但是續費說明的字樣較小,容易造成消費者誤解后續包月與首月價格一樣。此外,消費者反映部分視頻平臺在投屏時存在一定的限制及誤導宣傳。以游客身份在某平臺觀影,會提示觀看高清、準高清清晰度視頻需要開通白金vip,實際上黃金vip就可以觀看。
江蘇致邦(自貿區南京片區)律師事務所律師夏磊表示,從法律的層面來看,這幾種行為都涉嫌價格欺詐,根據《價格法》第十四條規定,“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屬于不正當價格行為。針對此種情形,《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規定,價格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市場監督機關吊銷營業執照。在夏磊看來,智能電視適用不同消費需求,優惠促銷、服務多樣、會員級別都可以有,但需要明碼標價,誠信經營,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放心消費。
針對《報告》中的問題,江蘇省消保委建議,出臺相關行業標準,提升監管效能。通過行業標準探索建立多個用戶端互相兼容的電視會員體系,進一步明確開通智能電視會員的具體服務內容、收費標準、時效等。
采訪中,很多人認為智能電視操作復雜繁瑣。年輕人適應操作都要花一定時間,何況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操作繁瑣的智能電視不能成為老年人的“攔路虎”。
“一些企業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在老年產業細分領域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性仍不足,要在適老性服務方面多下功夫。”李慧建議,政府部門應出臺相應激勵措施,鼓勵、引導智能電視廠商參與智能電視的適老化改造;廠商應不斷改進智能電視技術,使智能電視具備大字體、大音量、可語音互動、操作簡便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點。
責任編輯:胡笑柯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