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報道稱,蘋果對人工智能(AI)技術的冷靜態度與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比,而蘋果鮮少提及AI的主因是,蘋果對AI技術未來愿景和其他科技巨頭不同,而且蘋果大部分收入仍然來自iPhone,不需要也沒必要提到AI。
在本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Google(GOOGL-US)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他的團隊提到人工智能(AI)達66次; 微軟(MSFT-US)CEO 納德拉(Satya Nadella)和高層提到了47次; Meta(META-US)管理層則提到42次。
(資料圖)
分析師認為,蘋果過往鮮少提及AI,推斷下周財報發布會上,投資者也不該指望下周從蘋果財報中聽到太多有關AI的內容。
比起AI 蘋果更愿提及“機器學習”
在今年5月份的蘋果財報會議上,蘋果執行長庫克只提到2次AI,而且是在回答問題時提及,在蘋果于6月召開的年度WWDC發布會上,盡管它宣布了幾項由AI驅動的新功能,但該公司高層基本上從未提到AI這個詞。
盡管蘋果不怎么提及人工智能,但在實際中,蘋果對人工智能的應用一點也不少。
蘋果高管用的是“機器學習”一詞,該詞更受學者和從業者歡迎。相比于其他科技企業把人工智能描述成無所不能、近乎魔法的技術,蘋果高管更傾向于談論其軟件為用戶做什么,例如整理照片、改進打字系統或編輯PDF文件等。
蘋果將人工智能作為核心底層組件而不是用來描畫未來的工具,代表了向消費者展示該技術的另一種呈現方式。蘋果的人工智能在后臺運行,該公司并沒有像其他一些公司那樣大喊大叫,因為它不需要這樣做。
蘋果新興技術布局策略
蘋果大部分收入仍然來自iPhone,該公司第二財季948.4億美元的收入中,iPhone貢獻了513億美元。
盡管Meta、微軟和Google都渴望為 AI 淘金熱提供關鍵工具,例如云服務和開發者工具,但目前還不清楚AI將如何改變他們最重要的領域。產品以及何時可以開始改善資產負債表。
蘋果向來不喜歡談論尚未上市的產品來激發投資人興趣,僅有外媒的傳聞不斷釋出。外媒近期爆料蘋果相關AI的傳聞有Ajax計劃,內部希望統一機器學習開發類似于ChatGPT的生成式AI,被蘋果內部工程師稱為Apple GPT。
分析師預期蘋果下周不太可能像其他科技巨頭本周那樣詳細討論AI。 蘋果庫克上一次的財報會議上很快將 AI 話題轉回到公司產品和功能上。 庫克當時回應:“我們認為AI是巨大的,我們將繼續深思熟慮地將其融入我們的產品中。”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科技巨頭在新興技術熱潮初期緩慢推出相關產品其實是更佳的策略。
根據分析公司Gartner研究,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新興技術會經歷一個“技術成熟度曲線”(Gartner Hype Cycle),這包括:科技誕生的促動期、過高期望的峰值期、泡沫化的底谷期、穩步爬升的光明期,以及實質生產的高原期。
隨著新興技術部署速度慢于最先的預期,而且達到膨脹預期的峰值后,將陷入泡沫化的底谷期。
目前投資人和相關企業正從AI熱浪中受益,最明顯的例子是,投資人意識到英偉達GPU對AI技術至關重要,促使英偉達2023年迄今為止股價已升破220%,來到科技誕生的促動期。
市場關注一旦過高期望的峰值期過去,AI日常消費應用若沒有流行起來,那么許多AI相關的企業和投資可能陷入幻滅的低谷,好比5月份推出以來,OpenAI的iOS應用程序的下載量在本月早些時候有所放緩。
一些分析師開始意識到,基于新 AI 產品的投資機會不會立即出現,而且如果企業向這一方向投入,那么可能回導致成本增加。
摩根大通分析師Needham的Laura Martin提醒投資人,將早期需求轉化為大規模實施和確認收入的過程將是一個多年趨勢,而不是瞬間轉變。
而瑞銀分析師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仍然是谷歌的“懸念”。谷歌管理層對通過搜索生成體驗解決解決方案‘更深入、更廣泛’的能力表示樂觀,但我們不認為該公司已經走出困境。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