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ChatGPT引領的生成式AI大模型風潮已經席卷全球,人類社會從未像現在這樣離AI世界如此之近,AI也有史以來真正走進了用戶的多個生活場景。
作為連接多個生活場景、硬件消費市場、信息消費市場、基礎通信和互聯網應用的樞紐,智能終端在AI大模型時代將扮演何種角色引發行業熱切關注,AI大模型如何與智能終端相結合?智能終端設計在AI時代將會發生何種變化?AI大模型與終端結合將會存在哪些機遇和挑戰?
(相關資料圖)
既是場景也是算力
智能終端之于AI大模型,既是實際落地場景也是邊緣算力支撐。由于生成式AI模型的使用量和復雜性在不斷增長,動輒千億參數的大模型疊加上眾多應用以及數十億的用戶基數,給支撐AI的云端算力帶來負擔也是顯著的。華為云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IEEE/CAAI Fellow田奇表示,從小模型到大模型,過去10年內AI算法的算力需求提升了40萬倍,AI大模型開發和訓練一次的成本高達1200萬美元,算力成本劇增,如何實現科學運算已成為全行業課題。
就在3月召開的巴塞羅那2023 MWC上,高通在搭載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臺的手機上,進行了全球首次在終端側運行超過10億參數模型,基于文本輸入生成圖像的Stable Diffusion演示,且性能和精確度達到與云端相似的水平。該演示首次將終端AI算力帶到大家面前。
谷歌緊隨高通,在5月召開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從云到邊全AI戰略框架,發布全球首個支持邊緣端的大模型PaLM 2。該AI大模型充分結合谷歌的云端算力和海量安卓終端邊緣算力,為行業展示了新的發展思路。
另外,作為AI大模型的落地場景,形式多樣、使用場景多樣的智能終端能將AI觸角深入到人們數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年召開的華為春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華為帶來智慧搜圖功能,基于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在手機端側對模型進行小型化處理,實現了自然語言手機圖庫搜索體驗。對此,IDC中國研究總監盧言霞表示,手機上的對話助手、智能相冊和地圖等都可以基于AI大模型升級。
探索AI大模型終端應用場景的不僅是華為,2023年5月,百度推出小度手機,意在于終端側探索大模型落地。小度科技CEO景鯤對天鵝獎記者明確表示,小度手機很多AI功能都是大模型的應用,它有點像大模型的一個端,目前小度手機已經接入了文心一言的能力,在文心一言基礎上,小度做了垂類優化。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手機能脫離原來硬件的屬性,變得更側重軟件系統和能力匹配。景鯤認為,AI是很多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手機這條路上,也需要差異化產品。
或引發終端變革
AI大模型的引入極有可能催生智能終端產業的革命性變化,行業專家認為,未來AI大模型將帶動移動互聯網生態革命,并再造新的終端設計范式。
終端移動互聯網生態變革,首先發生在交互方式上,由原來的點滑方式變為通過自然語言與APP進行溝通,甚至直接和終端本身AI助手溝通。現階段的移動互聯網生態,依靠在終端中打開千萬個APP實現交互,每次操作都需要適應APP的UI界面,包括登錄、支付、地址信息等設置,而理想化的AI大模型生態,將使APP AI助手,甚至終端AI助手直接完成用戶的自然語言指令,無需繁瑣的學習過程和設置過程。同時,AI大模型的深度學習能力,將有效管理用戶的個人信息,可將終端應用生態進行優化和定制,讓移動互聯網變得更為人性化和個性化,AI大模型極有可能成為5G乃至6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高通全球副總裁兼高通AI研究負責人侯紀磊表示:“長遠看,這也將在交互層面,改變用戶與各種應用的互動方式,或許未來只有一個APP——數字助手。”
移動互聯網生態的變革必將催生新的終端形態革命,目前,以蘋果手機開創的觸控屏+應用商店模式已經從2007年起延續至今,手機的外觀和功能保持了多年的固有形態,而AI大模型的出現極有可能重塑手機的設計理念,當交互方式主要以自然語言為渠道時,智能手機在重量、大小和形狀上都將突破原有的桎梏。未來,智能終端的性能比拼極有可能不再是參數和容量,而變為隱藏在終端之后的AI大模型數據質量比拼。
產業鏈需共同參與
未來,在“超算中心+數據資源+市場需求”驅動下,隨著底層技術革新,AI大模型與終端結合的“底層技術支撐—模型訓練——終端模型規模應用——數據反饋優化” 的循環路徑進一步清晰。
目前,整個終端產業都看到了AI大模型的巨大潛力和商機,無論是云計算企業、終端企業,還是電信運營商,都在積極布局AI大模型,在云端、終端、應用生態鏈上也累計了各自的能力,但由于成本問題和技術壁壘存在,AI大模型與終端結合還有不確定性。
首先,AI大模型的接口標準化問題尤其突出,數量大、數據規模大是大模型的兩大特點。同樣,市場上海量的終端品牌在性能和形態上各異,將海量類型各異的AI大模型與海量終端進行對接,就需要相關接口標準的統一,在統一架構下形成有效協同機制,是推動AI大模型與終端形成規模化結合和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AI大模型與終端相結合需要從國家、產業、企業和科研機構多機構、多角度協同推進。從實驗室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到洞察、發掘終端用戶對AI大模型的應用需求,從成本調度到聯合調試,都需要全產業鏈的共同參與。其中,電信運營商作為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運營服務國家隊、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主力軍、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排頭兵,同時聯通基礎算力、科研單位、終端企業和消費等上下游市場,可在產業鏈協同推進AI大模型從建設到落地終端發揮引領作用,從而主導終端產業的新一輪大變革。
2021年以來,智能終端市場面臨需求下滑、創新不足的困境,產品交互機械化、產品體驗同質化問題突出,而AI大模型與智能終端有著天然的契合度,兩者結合,可以給與用戶“更聰明的交互、更豐富的終端”。“智能”終端只有更為智能才能找到新的市場定位,從而破局,AI大模型極有可能就是這個答案。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