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來,我們看到了智能電視與智能投影在技術、性能與使用體驗方面的進步,搭載新技術、支持新標準的新品層出不窮,加之價格更加親民的趨勢,讓這類身為家庭影音體驗核心的產品越來越有吸引力。
智能電視與智能投影在家庭場景下的對比也可以說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近兩年來顯示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高素質液晶面板與Mini LED背光的廣泛應用,使得常規消費級液晶電視也能擁有以往旗艦級電視的畫質等綜合性能,換句話說就是旗艦屬性的逐步下放,為這一部分目標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提升。
不過智能投影產品相比電視而言,即使有著亮度、清晰度等畫質綜合屬性的短板,它也存在自身的優勢區間,例如相對輕便可移動,可靈活布設使用的特性,呈現中大尺寸畫面時的性價比等等。如果我們將比較的范圍進一步縮小至入門級,例如千元級的行列,尚未在這一區間實現畫質硬件飛躍的智能電視,可以說真正面臨著來自智能投影的競爭壓力。
(相關資料圖)
入門級電視的目標受眾主要是部分下沉市場用戶,以及初出茅廬、進入社會的年輕群體。來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輕人,很多時候受限于比較緊湊的居住空間,或是因工作規劃原因時而需要更換住處,由此便遇上了智能電視的兩個傳統痛點:占用空間大、不便搬運。
在這方面電視能與投影同臺競技的原因依然來自定位,入門級智能電視以中小尺寸為主,42吋或55吋的入門級電視因機身硬件用料等原因,相比中高端電視會輕盈許多,基本上能夠單人搬運,對獨居青年而言屬于可以被克服的小困難。
而我們常見的投影形態相比電視無疑更小巧輕盈,能夠隨時搬運移動、安裝調整,對居住空間的占用則根據其多樣的安裝方式能夠繼續優化。
我們要考慮的另一方面因素則是視覺效果,這也是一般消費者可能會對投影產生的疑慮,在畫面色彩、清晰度、對比度等畫質領域,家用投影能夠做到至少不比電視差太多嗎?
投影的原理本身要求其必須在十分理想可控的環境中才能達到最佳視覺效果,而普通用戶的居住空間則受到各種復雜因素影響,包括各種環境光、投影表面材質等等。家用投影需要憑借其亮度、對比度等綜合屬性,在這個基礎上提供用戶可接受的畫質觀感。
而對入門級電視而言,環境光同樣是嚴苛的考驗。相比應用了分區背光、Mini LED等技術的中高端電視產品,千元級電視在亮度方面受限于硬件,延續了此前數年來的部分技術特性,例如一體式背光、峰值亮度在300nits上下的屏幕等等,這就使其面臨與入門級投影相似的挑戰。
電視也需要通過提升亮度、表面抗反射能力等來對抗環境光干擾。家用投影也通過兩方面硬件來改善環境光影響下的觀感:一是投影本身的光源亮度、二是專用的特殊材質幕布。
光源亮度的提升用于抵消濾光、成像、投射、反射過程中帶來的亮度損耗,最終提升呈現在用戶眼中的感知亮度;幕布則是通過特殊表面材質與紋路設計,使得從投影處射入的光學獲得最佳反射效果,同時對來自其它方向的環境光作吸收或漫反射處理,從而提升投影畫面的抗環境光能力。
總體而言,千元級與入門屬性對硬件配置的影響,幾乎使得電視與投影身處平等的起跑線,而不是重復主流中高端價位電視優于投影的慣例。在這個級別,它們各自能夠提供一些獨特優勢:例如電視的原生高分辨率,無需額外配置即可實現的色彩觀感;投影可靈活移動布置,可呈現更大尺寸的畫面等等。
但它們最終呈現的畫面效果,也就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決定性因素,根據不同品牌、尺寸、型號等差異還存在很多懸念。近期我們正計劃一次1500元入門級智能電視與智能投影的對比橫評,將會為選購家庭大屏的用戶提供獨特且直觀的角度,感興趣的讀者們可以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房家輝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