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夏季體感更熱的,莫過于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7月22日11時54分,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00億元大關,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最快破100億元的暑期檔。截至發稿,票房已來至114億元。
這一喜報令人沸騰,畢竟在暑期檔還未拉開序幕之前,無論是宣發平臺還是電影從業者,幾乎都未曾預料到這個夏天影市的恢復力度和速度如此猛烈,甚至有遠超2019年暑期檔綜合票房之勢。
同時“票房逆跌”“大規模點映”“經典IP排片率慘淡”也成了這屆暑期檔被一再提起的現象,刷新著各類歷史紀錄。
沒想到“逆跌”也能如此頻繁
往常來講,一部電影的首日票房會因為營銷與預售,集中達到上映期間的最高水平。按照市場規律,后幾日的票房表現較首日會呈現下跌趨勢。
所謂“票房逆跌”就是指某日的票房趨勢打破了這一市場規律。受口碑話題等諸多因素影響,出現了后續票房反超首日票房的現象。
目前暑期檔名列前茅的幾部作品,均出現過票房逆跌。這也與首日預售票房不高有關,在真實口碑未發酵完全前,說明這屆觀眾對于購票相對謹慎。
最典型如《消失的她》。據貓眼專業版顯示,該片上映首日預售票房為2530萬,首日累計票房為1.59億,比起2022年暑期檔票房TOP《獨行月球》少了將近一半。直到上映后一周到兩周后,隨著話題量的堆砌,票房才開始大幅度逆跌,創造了次周工作日連續五天票房逆跌的奇跡,并在距離上映首日九天的情況下,以單日3.35億的成績刷新了單日票房紀錄。
本以為是少見的票房現象,沒想到接下來的《八角籠中》《長安三萬里》《茶啊二中》《封神第一部》《芭比》均不同程度的走出了這條華麗曲線,而推動這一態勢的全都不外乎影片良好的口碑。
《封神第一部》《芭比》《超能一家人》分別于7月20日、21日上映。從首日票房來看,三部作品呈現出了口碑反饋與首日票房負相關的曲線,《超能一家人》豆瓣開分4.5不容樂觀,首日票房高達8000萬;《芭比》首日票房只有800萬,豆瓣開分8.8;《封神第一部》首日票房4900萬,豆瓣開分7.7,夾在二者之間。
但隨著新一輪互聯網口碑正向發酵,《芭比》和《封神第一部》均開始票房逆跌,排片占比大幅上漲。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截至7月25日《封神第一部》已累計五次拿下暑期檔票房日冠,連續五日實現票房逆跌,總票房突破5億。《芭比》則在7月23日沖破單日票房3000萬大關,比首日票房高出3.5倍不止。
《超能一家人》則深陷差評囹圄,在7月21日首映當天拿下票房日冠后,日票房走勢一路下滑。這點在影院排片占比上表現更加明顯,《超能一家人》與《芭比》屬于同天上映,但從排片占比上存在明顯反差,前者從上映首日的36.8%來到上映五日后的10.3%,后者從上映首日的2.4%來到上映五日后的9.8%,目前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畢竟市場大盤不變的情況下,有逆跌自然就有“真跌”。像《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和《掃毒3:人在天涯》,也是排片率高開低走的案例。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7月14日上映當天,《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排片占比約為25.4%,高出同天上映的《茶啊二中》一倍左右,但上映三天后,《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的排片占比便降至14.4%,與《茶啊二中》差距日漸縮小,亦被上映七天的《長安三萬里》開始反超。。
進入本周,《長安三萬里》更是與《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拉開了明顯差距,連之前的《茶啊二中》都要比后者高出4%左右的排片占比。
雖然好萊塢大片在國內集體遇冷早就有跡可循,但如此這般落寞,還是不免令人唏噓,畢竟前作《碟中諜6:全面瓦解》也是曾在2018年國內暑期檔拿下12億票房的選手,排在當年暑期檔綜合票房第五名。
《掃毒3:人在天涯》也面臨著類似問題。既有前作《掃毒2:天地對決》13億票房在前,也有一眾香港實力派明星傾情加盟,但隨著國內觀眾對港片警匪對立的老舊套路與港式動作片的審美疲勞,未能引得起觀影熱潮,目前豆瓣評分也只有5.8,在《掃毒》三部曲中口碑最低。以至于從上映首日20%左右的排片率,來到了如今的0.5%左右,在一眾佳片如云的暑期檔,實屬慘淡。
綜上其實能夠發現票房逆跌與觀眾口碑的正相關關系,畢竟這屆暑期檔幾乎不存在“是金子不會發光”的現象,因為“沒關系,觀眾會出手”。
就算是《芭比》這類首映排片不足3%的作品,如今也在各類KOL和自來水助推下開始發生逆襲。《封神第一部》更不用說,從早期點映時的口碑兩極化,到如今首映后的觀眾大規模進場,輿論逐漸轉向良好,票房在“我為封神宣傳獻策”“推廣封神,人人有責”“封神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等互聯網熱詞帶動后持續逆跌。
全國點映大規模開啟,各家打出了什么牌?
除了票房逆跌現象頻繁,今年暑期檔各家影片動輒開啟時間超長、規模超大、無縫銜接首映的點映活動,也令人頗感意外。
點映作為電影宣發的一種常見模式,一是可以方便片方在正式上映前根據觀眾口碑調整營銷策略,二是對于一些內容質量過硬的作品,可以在首映前引發觀眾自發討論,增加院線排片率。一般在時間上會提前一周左右,規模相對不會太大。
但今年《八角籠中》從正式上映前半個月就開啟了全國點映,首映前兩天排片率更是高達20.1%,與首映時的26%相差并不大。截至首映,光點映的累計票房就有4.2億元,超越2020年《八佰》創下的2.34億元國內電影點映紀錄。
即將上映的《熱烈》也選擇在首映前六天開放全國大規模點映,平均每天覆蓋2.5萬場次,7月25日的點映場次目前已經到達3.1萬場。雖然比不上《八角籠中》規模空前,但相較于同檔期的《長安三萬里》《茶啊二中》還是數量不少。
關于暑期檔電影大規模開啟點映的宣發行為,從事過電影宣發工作的肖博對骨朵補充道:
“這一情況有一定的官方原因。近兩年官方開始關注重要檔期內重要大片的排片、預售等宣發策略,因此今年暑期檔的定檔,有一部分原因是官方統籌規劃導致的。定檔以后的電影檔期比較難以動態調整,很多影片需要通過大規模點映來應對市場變化。
另一方面則是片方對影片質量有較強信心,需要通過點映來為影片積累口碑、提升首日上座率。像《封神第一部》點映我感覺至少有兩個效果,一是爭取《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上映后不及預期而留出的市場份額,二是如果這部影片前期沒有足夠討論,肯定會影響上映前的排片。不管口碑如何,至少點映之后討論度上來了。”
雖然點映的宣發方式相對靈活,對題材甚至口碑都沒有相關限制,但以目前幾部開放全國點映的影片來看,各家差異化也很明顯。
《消失的她》礙于懸疑題材需要保留懸念,直到首映前一日才開放了全國點映,并在次日附上微博話題#看完消失的她不劇透是一種美德#。《八角籠中》相對前者沒有太多劇透顧慮,點映期間,通過釋放出大量影片中強情緒的片段配合著主創個人經歷,完成了成功的營銷。
《茶啊二中》提前一個月開始點映,因為點映期間上座率頗高,于是從一開始的點映15到25城,直到擴展至全國。
《封神第一部》點映時間為期五天,作為一部大體量、重工業的視效大片,為了保證絕對觀感,只開放了全國IMAX和CINITY等特效廳的點映密鑰。
八月將至,誰是下一部票房黑馬?
如果說六七月的暑期檔已經足夠熱情似火,那即將到來的八月還能將這把火燒得更旺。
八月電影同樣覆蓋多題材多類型,不過從數量來看,以現實主義題材為大頭,諸如《孤注一擲》《最后的真相》《少年時代》《燃冬》《我經過風暴》《學爸》,就分別將視角對準境外詐騙、律政黑幕、時代掙扎、青年困境、家庭暴力、雞娃困局等方面,且大多擁有名導演、名演員的加盟。
暑期上半程,《消失的她》《八角籠中》已經用票房實力展示了這屆觀眾對國產現實主義題材的喜聞樂見,那八月定檔的這些新影片票房能否繼續高歌,更加值得期待。
像《我經過風暴》已宣布在首映前20天開啟全國15城的點映活動,提早接受觀眾的口碑檢驗。
《孤注一擲》目前在燈塔平臺“想看日增榜榜首”連續上榜七天,超過港影《暗殺風暴》和好萊塢大片《巨齒鯊2:深淵》位居第一。而《巨齒鯊1》也是曾在2018年國內暑期檔拿下10億票房的選手,排在當年暑期檔票房第六名。
《暗殺風暴》和《掃毒3:人在天涯》都是香港導演邱禮濤的作品,從題材上同屬警匪片范疇,從釋放出的預告片來看,二者氣質十分接近,還是主打男性群像、生猛刺激的動作場面。在后者票房遇冷之后,估計《暗殺風暴》的市場反饋很難有所超越。
而就在昨日,諾蘭導演新片《奧本海默》正式宣布在中國內地定檔8月30日上映,于暑期檔壓軸出場,避開廝殺正酣的絕對戰區。這在《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也全面遇冷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畢竟中國觀眾的口味和審美與早些年相比發生了不小變化,他們已經對引進片見怪不怪,在歐美獲得一片贊譽的作品,放在國內市場也可能遭遇滑鐵盧。據電影咨詢公司Artisan Gateway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美國電影在中國的總票房收入為5.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6億元),遠低于2019年上半年的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6.6億元)。
而與此對應的是,這屆中國觀眾對于富含本土文化、國潮色彩、囊括社會情緒的作品更加青睞,目前暑期檔票房前五甲就是很好的例子。國產電影《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里》包攬冠亞季軍,前兩者同屬現實主義題材,從內容到宣發摁住社會情緒。后者則與第五名的《封神第一部》一樣,因中式美學與國潮色彩濃厚受到觀眾的認同與喜愛。
這些點,或許是許多引進片投放中國市場時未曾想到的,或者說,想到了,但沒有想到這樣快,如同這個暑期檔全面恢復的速度一樣讓人猝不及防。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