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頭顯產業如火如荼時,沉寂多年的裸眼3D正悄然崛起。
【資料圖】
十余年的技術沉淀后,裸眼3D被廣泛應用于醫療、教育、軍事、娛樂、廣告等領域,面對巨大市場價值,各大科技巨頭、面板廠商、家電制造商們紛紛加碼裸眼3D。如近期,京東方發布110英寸8K裸眼3D商用顯示屏;華為以5.5G助推裸眼3D發展;努比亞發布全球首款AI裸眼3D Pad……
如今,依托優質的光學顯示、5G技術的普及、良好的用戶體驗等,裸眼3D技術邁入發展成熟期,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3年是3D產業的關鍵之年。巨大發展潛力之下,是否意味著裸眼3D產業即將走向巔峰?裸眼3D技術仍存在哪些短板?
巨頭聯合重建3D生態圈
在京東方2023年全球創新伙伴大會上,除了展示新品110英寸8K 3D商顯外,還亮相了多款3D產品,如顯示器、平板、電子相框等,其中27寸裸眼式桌面全息交互一體機(以下簡稱:一體機),就搭載了裸眼3D顯示技術,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款設備還是一款demo樣機,主要用于教育領域,能夠進行虛擬仿真培訓。
具體到產品技術參數,一體機的觀看距離為65-100cm,具備雙視點,能進行智能眼球追蹤定位等功能。由此可知,區別于普通3D顯示,裸眼式3D能夠擺脫偏光眼鏡的束縛,用戶無需佩戴VR頭顯設備,只要保持一定的觀看距離,在多項技術共同作用下,即可獲得深度逼真立體形象的沉浸體驗。
另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發布新品外,發布會上,BOE(京東方)還攜手信通院、品牌終端、內容公司、方案公司、產業聯盟共同打造3D生態圈,通過深度合作、協同開發、價值共創的理念,BOE與全球合作伙伴一道助推顯示升維革命,為終端消費者提供超高分辨率、超高刷新率的3D顯示一體化解決方案。
那么,為何說裸眼3D技術沉寂多年?事實上,自3D技術誕生至今,已有幾十年時間,早在1983年,3D電視就已問世,但遺憾的是,由于電視機點位限制等問題,致使用戶在長時間觀看后,產生了嚴重的眩暈癥狀,因此3D電視被迫停售,此后在2009年,電影《阿凡達》再次掀起3D技術革命,然而由于缺少核心應用場景,以及良好觀看體驗,裸眼3D產業走向下坡路,直至近年,伴隨顯示技術升級,疊加元宇宙概念的助推,裸眼3D再次頻繁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CINNO Research資深分析師劉雨實向中國家電網記者表示,短暫火爆又沉寂多年后,市面上已很長時間不再有相應的3D軟硬件基礎。如今BOE致力打造3D生態圈,事實上就是重新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再建3D生態圈,從而更好地推廣相關產品。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副教授王鵬則認為,打造3D生態圈需要各項技術和創新,涉及3D顯示屏、3D傳感器、3D軟件等等。京東方這一舉措可以說是比較有前瞻性,一方面是推動3D行業整體發展,另一方面也推進了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和商機,促進經濟增長。
除京東方外,近年來,入局裸眼3D企業包涵TCL、康佳、康得新、萬維云視、兆訊傳媒等。為進一步解決裸眼3D技術和產業的共性問題,且聚合產業資源,6月初,由中國信通院、TCL華星光電、華為、榮耀、小米、中興等3D領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還聯合發布了裸眼3D產業推進倡議。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對此曾表示,通過聚合產業資源標準化,將加速推進裸眼3D移動應用和發展,目前,裸眼3D核心技術基本成熟,5G及5G-A的高速率、低延時特點和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可有效發揮裸眼3D感知性、沉浸感、交互性等特點,讓用戶獲得更加沉浸式體驗。
短板猶存,裸眼3D創造新的商機
盡管裸眼3D核心技術已逐漸走向成熟,但從行業發展現狀來看,裸眼3D行業仍屬于新興產業,且正處于萌芽階段。根據中研網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3D顯示器出貨量和市場規模預計2.8億臺和830億美元,未來裸眼3D市場滲透率將達到50%以上,預測2026年裸眼3D行業投資規模為10.78億元,其中2021-2026年裸眼3D行業投資規模復合增長率為5.31%。
另外,目前已上市且滿足用戶使用需求的裸眼3D產品,包括PAD、顯示器、筆記本等,市場調研機構認為,預計支持裸眼3D的手機產品或將于2024年發布。
從應用領域來看,劉雨實表示,目前,裸眼3D的主要應用方向為商用,在家電領域發展空間受限,尤其對電視而言,3D技術已經被市場淘汰,想重新說服市場接受可謂困難重重,如今京東方、夏普等大型面板廠擁有足夠多的LCD產能和強大的技術積累,在消費市場不斷萎縮的現狀下,開發LCD衍生技術從商用市場尋求突破是其發展的重要方向,裸眼3D也是其技術儲備的重要一環。
針對家電領域的應用,王鵬也提到,主要涉及電視和影音娛樂,未來或許可以在智能家居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將裸眼3D技術與智能家居系統相結合,實現家庭多媒體設備的互聯互通。用戶可以通過裸眼3D顯示屏控制和觀看各種智能設備,提供更便捷和智能化的家居體驗。
成熟的技術卻并不意味著沒有任何短板問題,綜合來看,裸眼3D的可視距離、可視角度、分辨率仍是行業亟需解決的難題,此外,受限于眼球追蹤和立體聲效技術效果,頭顯設備也擁有比裸眼3D更加沉浸和逼真的3D體驗。
王鵬認為,短期內,裸眼3D還不能完全代替頭顯設備,未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優化,裸眼3D顯示技術會接近頭顯設備所提供的3D效果。目前,裸眼3D研發企業,需要聚焦裸眼3D高畫質處理技術方面,重點開展裸眼3D分辨率提升、大視角連續觀看顯示、裸眼3D圖像合成、3D圖像后處理、人眼追蹤等關鍵技術研發,從而形成一套系統解決方案。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在廣告、設計、醫療、教育、娛樂等領域,裸眼3D已經收獲了較大成果,尤其是在文化創意產業已趨于成熟,同時在元宇宙助推下,裸眼3D有望與VR、AR等技術結合,由此創造出更加豐富、逼真的虛擬世界,筑就新的產業鏈,帶來無限商機與發展機遇。
從發展前景來看,劉雨實坦言,裸眼3D技術未來發展,取決于相關生態的重建進程,或在特定商用場景下有一定生存空間。盡管當下,裸眼3D設備走進消費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廠商的持續投入,同時相關產業鏈上下游被打通,裸眼3D產業仍會柳暗花明,掀起新的浪潮。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