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其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5G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與數字經濟的底座,不斷催生經濟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各類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鏈、價值鏈融會貫通,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7月6日,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的5G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5G與4G尚未拉開差距,在一般的消費應用場景下,用戶體驗不出5G的優勢,市場上有一些需要5G特點支持的應用,但5G網絡能力又顯不足。
截至今年5月份,我國5G基站總數達到284.4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5.3%,縣級以上行政區覆蓋率達100%,與此同時,5G分流比的持續提升,不僅充實了5G這一新通道,也減輕了4G的網絡壓力。
鄔賀銓表示,從網絡性能來看,中國名列全球,在2023年5月全球城市移動下載速度上,全球平均上行42.3Mbos,下行10.3Mps,時延28ms。其中,北京位居移動寬帶城市第六名,下行173.97Mbps,上行29.55Mbps,時延18ms,上海位居第八,下行165.53Mbps,上行25.34Mbps,時延18ms。
與此同時,鄔賀銓表示,5G采用TDD模式,考慮到消費應用通常下行帶寬需求高于上行,TDD時隙按7D3U配置,上行能力僅為下行的3/7因終端天線數與發射功率遠低于基站在蜂窩邊緣上行帶寬更低,因此,目前實測上行峰值為下行24%,均值為22%;而在sub6GHz頻段100MHz載頻下行峰值理論上可達1.3Gbps,目前實測統計略低于一半,均值為峰值的66%。“5G下行為4G的7倍,上行還不到3倍,5G與4G還未拉開差距。”鄔賀銓說。
一是VR/AR和車聯網能夠體現高帶寬低時延的需求,但一方面VR/AR產品成熟性和車聯網可靠性及法規滯后限制了市場啟動,另一方面目前5G仍嫌能力不足。
二是行業應用與智慧城市將加快物聯網的發展,輕量級、高密度、寬覆蓋、低成本、長壽命成為趨勢,目前5G物聯網還不適應對成本很敏感的應用。
三是,5G之初雖然也提出面向工業應用,但面向消費應用的思路主導了系統架構設計,現在看5G還不能完全適應工業應用對大上行帶寬、確定性時延、高可靠與精定位等要求。
鄔賀銓表示, 針對上述不足,5G-A (5.5G)應運而生,通過展寬頻譜、進一步擴展天線振子數發揮AI賦能作用,與5G相比實現性能數量級提升。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