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縣級媒體而言,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智能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安吉新聞集團是浙江省首批開展媒體融合建設的單位,始終響應國家號召,堅持融合式發展,在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媒體融合變革路程上也始終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一個智慧化的主流輿論陣地、綜合信息樞紐以及社區服務平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人工智能運用于媒體融合的現狀
人工智能本質上是一種技術,以大數據作為基礎,算力作為平臺,算法作為引擎,借助計算機來輔助人們的工作。而媒體業態的發展經歷了內容為王的時代和社交媒體時代,已經跨入了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智能媒體階段。人工智能技術開始滲透進媒體內容生產的各個環節。除此之外,也實現了更精準的用戶場景匹配,實現個性化的服務和內容分發。
近年來,許多國家級和省市一級媒體,為了加快媒介融合的進程,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的各個環節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2017年12月26日,新華社和阿里巴巴合資在成都發布中國第一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向海內外媒體提供服務,探索大數據時代媒介形態和傳播方式的未來。“媒體大腦”向媒體機構提供“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新聞生產、分發和監測能力。融合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項技術,“媒體大腦”將扮演智能時代新聞生產基礎設施的角色,為各類媒體機構提供線索發現、素材采集、編輯生產、分發傳播、反饋監測等服務,智能化新聞報道。2018年12月27日,“媒體大腦”中的“MAGIC短視頻智能生產平臺2.0”上線,能快速完成短視頻內容創作。2019年11月26日推出的“媒體大腦3.0融媒中心智能化解決方案”,以區塊鏈技術和AI內容風控方向為特色功能,能提供一套完整的融媒中心智能化解決方案。
許多省市級媒體也在加速媒體融合發展步伐,例如廈門日報社推出的人工智能資訊平臺——潮前智媒APP,這款APP立足于本地,實現了智能化采編、智能化咨詢、智能化寫作,也運用了人工智能實現了智能化專題的搭建和個性化推薦的可行性。濟南時報·新時報APP,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對采寫編發等流程進行再造,構建形成“專業化內容生產+用戶互動內容生產+機器人生產”優質內容生產體系。通過MGC機器人生產,提高快資訊的響應和傳播速度,讓用戶擁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另外,深圳報業集團·晶報APP也通過新一代的智能融媒體解決方案——智搜·智媒平臺,為用戶帶來能“看”、能“聽”、能“寫”、能“交互”的全新體驗,實現傳統內容媒體與AI智能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縣級融媒體中心陸續掛牌成立,在業務、機制特別是技術方面進行了各種創新嘗試,善于運用大數據、與技術公司合作打造出了像浙江安吉傳媒、湖北長江云、北京縣融云平臺等一系列典型模式。
2、縣級媒體智能化發展的“痛點”分析
成立于2014年的浙江安吉新聞集團,緊緊圍繞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堅持“融合、創新、跨越”發展思路不動搖,在內容生產、外宣影響、平臺融合、產業拓展和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構建了縣域范圍的全媒體平臺,實現了廣電臺和廣電網絡一體化發展,同步推進了內容生產與傳輸平臺建設。此外,安吉新聞集團進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和運行,搭建了一臺六公司的架構,個性化實行目標考核,綜合實力位列浙江省縣級媒體前列,特別是對新技術的應用一直站在潮頭。他們的實踐對人工智能在縣域媒體的運用具備一定的研究典型性。
雖然人工智能如浪潮般洶涌而來,但縣級媒體對于人工智能的運用,我們還需要冷靜思考,保持理性的態度去對待。近日,筆者專程考察了安吉新聞集團并對此進行深入實地調研,發現該集團并未在新聞生產、傳播環節投入大量人工智能技術予以輔助。與當地負責人深入交流后,了解到該集團的顧慮和人工智能在縣級媒體運用的困境。在此,通過安吉新聞集團的典型案例或許可以給人工智能在縣級媒體中的運用提供一個借鑒。
首先,人工智能在媒體行業的應用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安吉新聞集團在人工智能對報道內容審核方面,基本可以準確對新聞的文字和節目音量進行監測和審核,但對于畫面的內容就很難進行判斷,還需要人工的輔助。另外,在用戶管理方面,人工智能的重要運用是促進人機互動,許多媒體已經使用機器人客服代替了傳統客服,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對于語義識別困難,有時反倒會增加交流的障礙,降低用戶的體驗感。
其次,人工智能在縣級媒體融合應用上存在的最實際的問題便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無論是前期的研發還是后期的運營維護,一些AI機器人、算法等技術裝備,動輒就要上千萬。這些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的確能給用戶帶來更沉浸式的體驗,但并不能給媒體帶來大量實際的收益。此外,因為技術迭代的速度實在太快,技術改造永遠不可能超前。常常會出現等一個產品、技術剛剛完成研發,呈現在觀眾眼前時,就又被另一種技術所取代的情況。
第三,AI主播普遍存在語音機械化嚴重、缺乏情感溫度等現象。呈現有溫度的新聞內容一直是記者的追求,不一樣的稿件有著不一樣的特點和背景,因此主播需要對其充分理解,充分使用和稿件相適應的情感來進行報道。比如知名主持人董卿會跪著采訪老翻譯家、汶川大地震時主持人會流淚播報傷亡人數。這種新聞的“溫度”,可能是人工智能目前還無法企及的。
3、人工智能視域下,縣級媒體融合發展的反思
智能技術的缺陷并不意味著縣級媒體在融合發展進程中要放棄智能技術,而是應該跳脫出內容生產、僵化的體制以及單打獨斗式的運營模式來解決問題。人工智能和媒體行業有著天然結合的優勢,尤其在探索媒體融合新模式方面。但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運用并不是媒體融合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它必須與體制、機制三輪聯動,技術研發與業務創新螺旋支撐,才能真正實現智能化,才能更加適應時代變化。
1. 跳脫內容生產,融入智慧城市
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將給媒體帶來一種新的可能性,就是將人機交互的界面同可接觸的物體相連接,形成應用入口。而5G技術的成熟和運用,可以促使物聯網產生新的人機交互界面,為媒體提供新的用戶積累渠道。
縣級融媒體很有可能作為新技術的匯集點,以其身處最基層的方位優勢、深入受眾的獨特地位,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縣級媒體融合要想走得長遠,不能單純從技術層面闡明怎么建,還要思考如何去運營。縣級媒體不能僵化在固有技術體系架構的生產流程環節,必須為媒體的未來即數據+服務的模式奠基,在信息服務、政務服務、生活服務和產業服務上做出延伸。盡管當下,浙江安吉已經試水這一項目,整合全縣視頻監控系統,及時傳播突發情況,但縣級融媒體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想象遠不止此。
2. 跳脫僵化體系,實現場景創新
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的縣級媒體,應該要擺脫僵化的體系,實現場景的創新。按照內容生產的全流程來說,傳統縣級媒體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主要分為四個方向:智能策劃、智能生產、智能分發、智能評價。但是對于縣級媒體而言,作為離用戶最近的媒體平臺,對技術的運用不應該只局限于媒體本身,而是要實現與技術深度結合,擴展到融媒體平臺,場景應用也應當延伸到政務新媒體、企業新媒體中。
在這一方面,央視網建設的線上脫貧攻堅主題專欄“決勝——脫貧攻堅智惠媒體平臺”或許可以給區域媒體的場景搭建提供一些思路。首先,從該平臺的內容來看,其大量采用了VR等全景界面,以立體化、全方位的空間視角展現當地擺脫貧困后的新面貌,是對時政主題報道資源進行深度開發、提升產品質量的典型代表。其次,在一個時期來的脫貧攻堅報道實踐中,央視網利用自身的全媒體資質推動“億萬智慧屏”戰略初見成效,通過統籌鏈接能力更強的流量入口,與IPTV、OTT、手機電視、移動傳媒等多終端相連,將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傳播給千家萬戶。這是一個“屏屏可傳播,萬物皆入口”的時代,把握時代的主題,實現場景創新,成為新形勢下占領新聞輿論陣地的戰略關鍵。
3. 跳脫各自為營,實現合作共贏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再加上人工智能的開發和使用更是價格不菲,縣級媒體融合要想真的借用人工智能,不能單靠財政支持,要尋求合作,實現成本最小化。我認為可行的聯動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縣級媒體與企業的內外聯動,二是縣級媒體和省市級媒體的上下聯動。
事實上,目前已經形成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優先的融合新格局,與一些掌握核心技術的技術型企業合作,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這種模式已不再是以往的甲乙方項目合約制,而是將媒體的內容、資源優勢與技術公司的技術優勢形成互補,面向媒體本體業務外的“藍海”共同運營和收益。很多純粹的技術公司此前已經參與眾多省市級及以上層次的媒體融合項目的建設,具有豐富的經驗,如新奧特集團就已承建湖北長江云、河南大象融媒、江蘇荔枝云等眾多省級副省級融合媒體。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中,許多技術公司為加快媒體融合發揮了關鍵作用。如河南項城市融媒體中心采用了大洋FAST快融全媒體采編平臺。新奧特集團則開發了Wesphere“微融”縣級融合媒體解決方案,已經承接了十幾個縣級融媒體中心項目。
另外,一些中央媒體、省市級媒體不僅在資金、技術上占絕對優勢,同時又有“中央廚房”的成果先例,二者合作建設是當下最有效的方式。比如新華社成立的縣級融媒體專線項目,就是依托全媒體采編發系統和全媒體供稿系統,通過供稿網站、RSS、FTP等互聯網接口,連接用戶內容生產系統或發布端,擬解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權威、優質內容供給不足等問題,整合內部新聞信息、技術保障、用戶服務等資源,打造一條專門為縣級融媒體中心服務的新型供稿線路。
4、總結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于縣級媒體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對于人工智能的運用,縣級媒體難免會存在技術開發不到位、資金不足等問題,但縣級媒體若想在大融合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改變傳統觀念,對內容和運營形式進行創新。當然,縣級媒體融合決不是為了融合而融合,更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縣級媒體融合根本目的是切實提高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更好地為黨和人民服務。所以各個縣級融媒體應著眼于當地,量力而為、貼地而行,打通走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責任編輯:胡笑柯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