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未來電視”戰略部署提出以來,引發了行業廣泛關注。在近期舉辦的CCBN2023期間,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詠雷在主題報告會上再次對“未來電視”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展會還舉辦了未來電視峰會,對“未來電視”作了深入的描述、探討和展望。未來電視,不止于電視。本文總結相關觀點,梳理形成有關“未來電視”的發展觀察。
一、 “未來電視”是什么?
【資料圖】
“未來電視”代表著視聽的未來發展圖景,是事關廣電視聽未來發展的行業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構建現代化大視聽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和關鍵支撐。“未來電視”首次提出于2022年7月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年中工作推進會上,時任中宣部副部長、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徐麟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未來電視’戰略部署”。在今年初的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上,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樂玉成代表廣電總局黨組對推動“未來電視”發展進行了深刻論述和全面部署。
在當前媒介和技術環境下,“電視”早已不單指電視機,而是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等泛內容與服務的總稱。“未來電視”即是指面向未來的泛視聽內容、服務、技術等方面總稱,涵蓋了視聽行業的內容、分發、交互、安全等多個領域,也將以視聽作為生產要素催化、驅動、融合多個行業,是生產組織方式、傳播服務方式、監管治理方式的系統性重塑。“未來電視”的發展愿景是面向2035年,以高品質視聽內容服務為切入口,通過構建新一代開放融合發展的生態體系,打造更融合的網絡、實現更便捷的交互、提供更多態的內容、更精準的供給、更沉浸的體驗和更智慧的服務。
二、“未來電視”有哪些特征?
從用戶角度看,“未來電視”的主要特征表現為“六化”,即“頻道定制化、呈現多樣化、視聽沉浸化、服務智慧化、交互人性化、網絡無感化”。以“六化”為引領,廣電發展將開拓新空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從生產傳播角度看,“未來電視”還應借助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行業數據治理,資源優化配置等多種機制配合,聚合協同智能的內容生產能力和高效智慧的內容傳播能力。未來內容生產將進一步向云端遷移,聯網邁入AI輔助生產階段,個人定制化和產業端內容數量將指數級增長,視聽也將繼續從文娛向工業、民生、安全等多領域拓展,推動視聽及相關行業降本提質增效。
三、“未來電視”處于什么階段?有哪些服務場景?有哪些實際應用?
目前“未來電視”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系統上下、行業內外的認識和理解正在不斷深化,但未來電視的形態已經萌芽,在部分場景得到初步應用。根據不同的服務內涵及其支撐技術特點,“未來電視”的服務場景可分為高品質視聽服務、泛視聽服務和數智化信息服務三大類。
“未來電視”的一個重要賦能方式就是通過運用新技術,視聽創作生產的質量、效率程度不斷提升。當前,不少視聽機構已經建立了基于海量數據的數智化內容生成和分發體系,實現智能創作、智慧運營、精準分發。如TTS(Text To Speech)技術助力多地應急廣播實現快速智能播報緊急消息,TTV(Text to Video)技術具備摘要提取、腳本改寫、素材檢索及智能匹配、內容情緒還原等能力;AI手語主播在新聞報道以及大型活動、賽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且理解度不斷提升;河南臺、愛奇藝、北京星光視聽產業基地等均建設了虛擬拍攝空間,已應用于節目錄制、影視劇拍攝等場景;多家廣電網絡公司基于廣電云、網、端基礎設施,通過“設備+平臺+服務+協議”,構建家庭網絡智能連接和設備智能互聯整體解決方案,實現娛樂、健康、安防等功能;華數的智能推薦頻道顯著提升了內容曝光率和用戶使用時長。
圖 華數智能推薦頻道收視數據
(來源:華數傳媒網絡有線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喬小燕在CCBN2023“未來電視峰會”上的發言PPT)
四、“未來電視”技術體系是怎樣的?需要哪些關鍵技術支撐?
“未來電視”的技術體系包含業務層、能力層、數據層和設施層。位于最上層的業務層是視聽產業鏈上下游各類視聽文娛數字生活等綜合信息服務的業務主體為用戶和社會所提供的服務價值。能力層是視聽內容生產、覆蓋、傳播融合服務網絡分發呈現交互安全監管各個領域支撐業務實現所需關鍵能力為業務的創新和迭代提供基礎支撐。數據層所提供的數據要素在支撐能力層中各關鍵技術發揮作用產生業務數據,并提供數據流動的驅動力,同時通過對內容數據行為數據、消費數據、終端數據用戶數據等多源多維信息的融合分析調度協同設施層和能力層共同支撐生態層優化業務、挖掘價值。位于最底層的設施層主要完成對算力資源、網絡資源、存儲資源、呈現裝備等基礎IT能力的整合和調配。這些關鍵技術也可分解為共性基礎性、內容生產、服務集成、網絡分發、內容呈現、用戶交互以及安全與監管七個方面。
圖 “未來電視”技術體系框架
(來源: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張樹武在CCBN2023“未來電視峰會”上的發言PPT)
近兩年,支撐“未來電視”發展的網絡通信、算力、生成式AI、虛擬現實等關鍵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網絡技術方面,進入到“5G—Advanced”和IPv6+的主導期和AIGC預熱期,衛星技術持續融合拓展,北斗導航衛星實現全球組網、規模應用,為通信與廣電及計算技術融合增添新動能。算力方面,隨著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部署和“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保持快速發展,產業生態不斷壯大,向算力協同網絡發展,在國防軍事、基礎科研、互聯網、金融、能源、制造業等領域應用更為廣泛。人工智能方面,大模型進入爆發期,生成式AI持續落地,將推動增強視聽行業的生產制作能力、融合服務能力、用戶交互能力,并深刻改變生產方式、服務方式、交互方式。從發展現狀看,文字生成領域,基于語言大模型的開發者和應用生態已基本形成;圖片生成領域,基于擴散模型的技術發展迅猛,C端應用持續涌現;視頻及3D生成領域,已有實驗性成果,部分產品處于原型階段,是未來的重點方向。虛擬現實(VR,含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方面,華為、愛奇藝、字節跳動子公司PICO等多家公司均發布或升級其智能化穿戴設備。工信部、廣電總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有望拉動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顯示技術方面,MicroLED(微米發光二極管)技術日益成熟,具有低材料成本、超高對比度、超寬視角等優勢,在大型顯示器、商用顯示器、車用顯示器、車載軟性面板、穿戴顯示器、AR/VR微顯示器等場景逐步落地。
圖 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趨勢圖
(來源: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CCBN2023“未來電視峰會”上的發言PPT)
五、“未來電視”技術如何發展演進?
回顧視聽相關技術發展趨勢,電視的外形終端由顯像管構成的笨重正方體向更加輕薄的液晶電視機方向發展,傳輸方式由模擬信號向數字化、無線化方向發展,并與網絡、虛擬現實技術等電子媒介技術深刻交融。視聽行業一直以來都是技術綜合體,走在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前沿,視聽內容創作、終端呈現和交互,以及網絡的融合、算力的云邊端協同,都始終處于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持續升級迭代。
圖 視聽相關技術發展趨勢圖
(來源: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張樹武在CCBN2023“未來電視峰會”上的發言PPT)
以五年為期展望,未來五年,需要實現視聽行業的數智化轉型,推動專業級內容生產工具走向云化、IP化,推動超高清視頻、VR視頻、沉浸式視頻、互動視頻等“高新視頻”逐漸走向更廣泛的應用,進一步提升“大視聽”內容和服務的生產、分發、呈現等更環節的智能化水平。此外,還要推動5G與廣電網絡融合,實現更輕松的設備互聯,支撐更加豐富的場景應用。
未來十年,需要構建更多的數據、網絡新型基礎設施,推動視聽內容形態從二維轉向三維,推動觀看視角自由度由3DoF轉向6DoF,提升身臨其境的視聽臨場交互,推動視聽終端變為人性化智能助手等。
未來十五年及更遠的將來,應聚焦更專業、更引領性的技術和服務。隨著智媒互聯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完善,推動Web3.0透明服務網絡支持下的實現視聽服務去平臺化;推動更加豐富的感官呈現得以實現,視聽內容能夠呈現嗅覺、味覺、觸覺等視聽以外的感官體驗;基于更加多樣的呈現和交互,推動電視成為未來“元宇宙”的入口。
六、國際上“未來電視”是什么樣的?
視聽產業已經躍升為全球文化產業戰略高地,數字化智能化進程提速,市場規模、用戶數量、企業數量持續擴大,各國的傳媒和技術公司都進行了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和技術研發。如用戶領域,Newsbridge公司推出生成式AI索引技術“MXT-1”,AI-Media公司推出基于自動語音識別技術的實時字幕,以色列Yes公司推出用戶體驗管理器;制作領域,歐洲Sky公司正使用基于AI的自動化技術制作體育集錦包,韓國三星集團正利用大型視頻墻技術開展虛擬制作,日本廣播協會(NHK)開展自由視角拍攝技術的研究;分發領域,意大利Rai Way公司近期在進行首次5G廣播試驗,巴西Globo公司在DTT內實現HDR-10bit畫質直播,美國辛克萊廣播集團成功完成了下一代廣播(ATSC 3.0)的現場車載演示,ATSC3.0標準支持的NextGen TV服務已覆蓋超過60%的美國人群。
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局第六研究組(ITU-R SG6)近期審議通過的報告《未來廣播電視框架》,探討了視聽行業的未來用戶體驗、未來媒體制作、未來節目分發以及未來研究方向。報告認為,當今世界消費需求的迭代加速了制作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全連接世界的持續構建,日益成為視聽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也正在深刻改變廣播電視用戶期望和喜好,傳統廣播電視的概念正在被重新改寫,并通過泛在網絡和智能設備實現與游戲、流媒體等內容服務的相互融合。
報告聚焦地面廣播電視的演進,將未來用戶體驗分為七類:一是集體體驗,這也是廣播電視誕生以來帶給用戶最初的體驗,雖然現在個人媒體消費者趨勢越來越強,但是還有很多人喜歡與家人和朋友一起觀看和收聽節目。二是根據用戶個性化數據的預測實現的個性化體驗。三是泛在媒體消費體驗,用戶在任何地方可以享受廣播電視內容和個人媒體的消費服務。四是基于自然交互和情景感知技術的數字助手和環境計算生態技術體驗。五是具有普遍可及性的無障礙體驗,自動語言翻譯、人工智能輔助字幕、自動手語播報服務都屬于這一類體驗。六是高自由度和多樣化的沉浸式體驗。七是AR云、嵌入式芯片、腦機接口等技術帶來的數實融合體驗。
未來媒體制作分為軟件化制作、虛擬化制作、云制作、復雜媒體制作、數據驅動制作、自動化制作、沉浸式和無障礙媒體制作、可持續制作八類。未來節目分發則是從廣播電視業務的頻譜、全球業務平臺、綜合廣播寬帶系統、未來分發趨勢、由用戶驅動的分發趨勢、新分發系統的基礎設施變化、新分發系統的覆蓋要求等七方面作了陳述。
圖 未來媒體制作
(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院長袁敏在CCBN2023“未來電視峰會”上的發言PPT)
七、“未來電視”存在哪些風險、挑戰?
推動“未來電視”發展關鍵是以技術變革驅動全行業煥發新生,但當前視聽技術領域還存在一些瓶頸和難點。一是視聽關鍵領域研發和應用能力不足,在CMOS、GPU、視聽制作軟件等領域還存在一些“卡脖子”的技術環節,研發與行業需求的匹配度還需進一步提升。二是各級各類云網、媒資、數據等技術資源較為分散,整體利用率和效能不高。特別是數據作為核心要素的作用發揮還不充分,影響數字化轉型和治理能力升級。三是廣播電視的部分服務滯后用戶需求,新頻道、新業務吸引力不足。四是安全形勢更為復雜嚴峻,數據、身份、隱私、內容、金融、炒作等風險隱患交織,影響入局者、投資者、消費者信心。五是新業態存在“規則”真空,比如生成式AI可能引發的“機器傷人”、內容生態安全、版權歸屬等問題。
八、怎樣才能加快實現“未來電視”?
未來廣播電視不會消亡,而會越做越大。在未來電視峰會上,廣電總局科技司指出,謀劃和推動“未來電視”發展,需要強化互聯互通共享能力,建設大協同體系;需要強化綜合精準高效能力,打造大服務體系;需要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能力,構筑大生態體系;需要強化自主實時預防能力,夯實大安全體系。這些工作涵蓋了科技攻關、產業支撐、生態建設、行業治理、機制創新等多個方面、多個領域,涉及全鏈條和較長時間的跨度。這是一項面向未來10-15年的復雜系統工程,必須處理好當前與長遠、整體布局與局部突破之間的關系。
實現“未來電視”的發展愿景,既不能急,以為可以超越現實,一步建成“未來電視”的供給體系和生態體系,一步實現行業的革命性重塑;也不能等,必須在對“未來電視”進行系統性構劃的基礎上蹄疾步穩把很多基礎性工作先做起來。
全行業要進一步深化“未來電視”內涵外延和推進路徑研究,系統研究適應未來媒體新形態的管理制度和體制機制。現階段應重點在夯實行業技術基實,增強創新發展能力上用功發力。從今年開始,廣電總局科技司將有組織、有重點、步驟地開展“未來電視”試驗試點,突破“未來電視”技術瓶頸和發展短板,探索“未來電視”場景生態和實現路徑,為推動“未來電視”行穩致遠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責任編輯:房家輝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