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4月21日舉辦的首屆超互聯新算力產業暨第三屆中國IDC行業DISCOVERY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表示,AI算力是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基建和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關鍵任務抓手。
鄭緯民指出,人工智能計算在海量數據、實時響應、極端條件等場景下相較通用計算優勢愈發明顯。預計到2025年,我國人工智能算力總量將超過1800EFlops,AI算力占整個算力的比重超過85%。
“以后的計算機中AI計算機和處理人工智能的計算機將占很大比例,特別是隨著ChatGPT的發展,算力需求大幅提升,迎來了高速擴張時代。”鄭緯民表示。
在談及AI計算與HPC(高性能計算)的區別時,鄭緯民指出,HPC通常應用在天氣預報、核聚變模擬、飛行器設計等領域,而AI計算是做分類、回歸、自然語言處理等,二者應用場合不同,運算精度也不一樣。
鄭緯民認為AI算力基礎設施的設計需要遵循計算平衡、網絡平衡、IO子系統平衡的原則。
“傳統的高性能計算機的測試結果與人工智能需要的性能不完全一致。高性能計算算力測試程序主要使用雙精度浮點數運算,即64位浮點運算,人工智能訓練以單精度浮點數,即32位浮點數為主。”在鄭緯民看來,現在要做符合語言模型的訓練,就要考慮半精度平衡性,即設計中主要考慮半精度運營性能,又要注意雙精度運算能力不能過低,所以雙精度與半精度運算性能之比為1:100較好。
“現在很多廠家都已經在考慮這三個平衡設計,國內也有差不多30個城市在建或者建好了AI超算中心。”據其預測,HPC+AI+大數據中心在未來不超過5年的時間內將會融合到一臺計算機中,“既可以做HPC,又可以做AI,也能處理大數據”。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