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較2021年12月增長3549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5.6%,較2021年12月提升2.6個百分點。
一、網民規模
總體網民規模
(資料圖片)
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67億,較2021年12月新增網民3549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5.6%,較2021年12月提升2.6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10.65億,較2021年12月新增手機網民3636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8%。
2022年,我國網民用網環境持續改善,用網體驗不斷提升,信息無障礙服務日趨完善,推動互聯網從接入普及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一是“雙千兆”建設持續推進,為民眾提供更高質量的用網環境。以千兆光網和5G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構成新型基礎設施的承載底座。截至12月,我國建成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 PON端口數達1523萬個,較上年末接近翻一番水平,全國有110個城市達到千兆城市建設標準;移動網絡保持5G建設全球領先,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231.2萬個,總量占全球60%以上。二是物聯網創造更多元的接入設備和應用場景,提升用戶網絡使用體驗。截至12月,我國移動網絡的終端連接總數已達35.28億戶,萬物互聯基礎不斷夯實;蜂窩物聯網終端應用于公共服務、車聯網、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領域的規模分別達4.96億、3.75億、2.5億和1.92億戶。海量的新設備接入網絡,進一步豐富了數字終端設備和應用場景,持續提升網民使用體驗。三是適老化改造及信息無障礙服務成效顯著,持續促進數字包容。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和《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水平評測體系》,并開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和無障礙專項行動,十余項適老化標準規范相繼出臺。截至12月,有關部門指導企業為老年用戶推出遠程辦理、故障排除等電信服務,組織648家網站和APP完成適老化改造。四是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持續提升。《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較2020年提升1.9個百分點。
2022年3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2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部署8個方面29項重點任務,進一步優化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發展的政策環境。在此背景下,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12月,40.7%的網民初步掌握數字化初級技能;47.0%的網民熟練掌握數字化初級技能;27.1%的網民初步掌握數字化中級技能;31.2%的網民熟練掌握數字化中級技能。
城鄉網民規模
截至2022年12月,我國城鎮網民規模為7.59億,占網民整體的71.1%;農村網民規模為3.08億,較2021年12月增長2371萬,占網民整體的28.9%。
截至2022年12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83.1%,較2021年12月提升1.8個百分點;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1.9%,較2021年12月提升4.3個百分點。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異較2021年12月縮小2.5個百分點。
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重要抓手,互聯網持續助力農業農村發展。一是鄉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鄉村振興數字底座不斷夯實。我國千兆光網已具備覆蓋超5億戶家庭的能力,實現了“市市通千兆”“縣縣通5G”。截止2022年底,全國農村寬帶用戶總數達1.76億戶,全年凈增1862萬戶,比上年增長11.8%,增速較城市寬帶用戶高出2.5個百分點。二是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環節深入融合,持續推進助力鄉村振興。智能農機、自動化育秧等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融合應用日益普及,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數據顯示,智能農機具備連續工作、全時作業能力,作業效率提升20%至60%。電子商務有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全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較2021年提升6.4個百分點。三是農村互聯網應用普及加快,數字化服務增強鄉村民生福祉。農村地區信息溝通及視頻娛樂類應用普及率與城市網民基本持平。截至12月,農村網民群體短視頻使用率已超過城鎮網民0.3個百分點,即時通信使用率與城鎮網民差距僅為2.5個百分點。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等數字化服務供給持續加大,促進鄉村地區數字化服務提質增效。截至12月,我國農村地區在線教育和互聯網醫療用戶占農村網民規模比例為31.8%和21.5%,較上年分別增長2.7個和4.1個百分點。
非網民規模
截至2022年12月,我國非網民規模為3.44億,較2021年12月減少3722萬。從地區來看,我國非網民仍以農村地區為主,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為55.2%,高于全國農村人口比例19.9個百分點。從年齡來看,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是非網民的主要群體。截至2022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非網民群體占非網民總體的比例為37.4%,較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17.6個百分點。
非網民群體無法接入網絡,在出行、消費、就醫、辦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數據顯示,非網民認為不上網帶來的各類生活不便中,無法現金支付占非網民的19.0%;無法及時獲取信息,比如各類新聞資訊占非網民的17.1%;買不到票、掛不上號的比例為16.1%;線下服務網點減少導致辦事難,占非網民的15.6%。
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設備不足和年齡因素是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因為不懂電腦/網絡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為58.2%;因為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為26.7%;因為年齡太大/太小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為23.8%;因為沒有電腦等上網設備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為13.6%。
促進非網民上網的首要因素是方便獲取專業信息,占比為25.7%;其次是方便與家人親屬溝通聯系,占比為25.2%;提供可以無障礙使用的上網設備是促進非網民上網的第三大因素,占比為23.5%。
二、網民屬性結構
性別結構
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男女比例為51.4:48.6,與整體人口中男女比例基本一致。
年齡結構
截至2022年12月,20-29歲、30-39歲、40-49歲網民占比分別為14.2%、19.6%和16.7%;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由2021年12月的26.8%提升至30.8%,互聯網進一步向中老年群體滲透。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