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連接城市、小區、家庭的重要橋梁。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政府的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無不與社區的管理服務能力緊密相關。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粗放傳統的社區管理服務已遠遠不能適應數字經濟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生產生活需要。
“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智慧社區,是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構建和諧宜居環境的必要途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聯通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分公司南城城市綜合網格智家班長張施慧在工作中經常與社區接觸,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她表示,“要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舒適、便捷、低碳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形成智能化的社區管理服務模式。”為此,她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設計。結合本地社區實際和特點,做好智慧社區建設可行性、需求性分析,加強統籌普適的整體框架體系設計,以數字化、網格化、智能化、互動化、協同化為基本特征,將服務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融為一體,推動形成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智慧社區長效運營和管理模式。
二是多方參與,共建合作生態。智慧社區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建設和發展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協同合作。要緊密結合區域實際,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智慧社區建設體系,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尤其要發揮電信運營商本地服務能力強、生態合作豐富的優勢,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項目融資、建設和運營。政府應出臺并落實相關政策,加大對智慧社區建設的投入。
三是需求導向,挖掘社區資源。在政務服務、公共安全、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等領域充分挖掘與社區相關聯的資源,打通數據流通通道,讓百姓辦事更加方便快捷。在社區養老、社區醫療、社區教育、社區購物、社區物流等領域打造智慧化的社區服務配套生活圈,讓社區居民享受到智慧社區服務的便利,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
四是創新模式,試點先行先試。社區之間差異很大,應因地制宜,切合實際,立足當前需求,適度超前謀劃。可結合區域特點,采取試點先行的模式,在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小區進行探索推進,優先考慮新建樓盤、老舊社區改造,逐步分期分批打造智慧社區應用試點,總結經驗做法和建設模式,復制優化全面推進。
五是加強培訓,提升人員能力。智慧社區建設是一項技術性強、涉及面廣、關聯度高的復雜工程,對社區人員素質要求高,需要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社區工作人才。因此,要注重人才培養,逐步培養集技術、業務和行政能力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為智慧社區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儲備。
【重磅】冰城論道PPT資料來襲,“碼”上下載: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