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選擇以《狂飆》作為開年大劇時,愛奇藝是已經預料到了如今的盛況,還是想要用一個好兆頭來迎接2023年,不論如何,愛奇藝的的確確實現了真正的“狂飆”。
首次實現全年運營盈利。這是2022年愛奇藝交出的最后一份成績單,也是最精彩的一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財報顯示,2022年,愛奇藝的Non-GAAP運營利潤為22億元,利潤率7%,其中Q4運營利潤為9.79億元,同比扭虧。與此同時,2022年愛奇藝會員服務營收177億元,同比增長6%,在全年總營收中占比高達61%。Q4愛奇藝會員數漲1.2億,會員環比增長超1000萬人,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15%。
祝賀聲從四面八方涌來,辛酸往事終于能就此揭過。愛奇藝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龔宇在《致投資人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2022年是愛奇藝的破局之年和奇跡之年,公司在極具波動性的市場環境下,成功實現了業績的標志性大逆轉,在市場份額、運營表現和財務表現上均實現了質的飛躍。”
但這份盈利背后,還有一些內容也無法被忽視。
財報顯示,2022年愛奇藝營收290億元,同比減少5%,是自愛奇藝自2018年以來,營收首次同比下滑。與此同時,除了會員服務同比增長以外,愛奇藝多項業務都在下滑:在線廣告服務營收53億元,同比減少25%;內容分發營收25億元,同比減少14%;“其他”營收35億元,同比減少11%。
愛奇藝盈利了——在營收并沒有增長的前提下。
當然,這些“劣績”沒有出現在公開信中。愛奇藝就像是一個離家遠行的孩子,帶著長視頻平臺的希望在外拼搏,報喜不報憂。
01
盈利了,但又沒有完全盈利
在愛奇藝的KPI國度里,10000分是一個分界線,只有超過它,才有資格登上愛奇藝的爆款領獎臺。
從2018年取消前臺播放量,更改為熱度標準以來,能夠成功進入愛奇藝萬級熱度俱樂部的,一共有七部,其中五部,來自于2022年。
去年,是愛奇藝爆款劇集全面爆發的一年。年代大劇《人世間》、仙俠甜寵《蒼蘭訣》、刑偵懸疑《罰罪》、輕喜古偶《卿卿日常》、勵志港風《風吹半夏》,部部精彩,樣樣不重。
毫無疑問,它們的成績經得起寫出一個龐大而精美的匯報PPT,里面密密麻麻都是“實績”——收視同時段全國第一,熱搜頻頻屢創佳績,年度豆瓣高分榜榜上有名……那一套被廣泛運用著的數據系統,忠實地記錄了每一部高熱劇集起飛的痕跡。
但與爆款頻發相對的是,愛奇藝2022年內容成本下降明顯。過去一年,“降本”幾乎是所有長視頻網站的共識。大幅縮減的營銷預算、大量裁撤的非核心業務,以及層出不窮的裁員消息,構成了“降本”基本面貌。
2021年底,愛奇藝走出了裁員的第一步,2022年,內容成本成了最大的靶子。
財報顯示,2022年愛奇藝全年營收成本共計223億元,相較2021年同比下降19%。營收成本的下降主要源于內容成本的下降。2022年Q4,愛奇藝內容成本為39億,同比下降19%。這是愛奇藝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內容成本下降。
曾幾何時,內容的開拓需要大量投入,“燒錢”也順理成章成為最通行的競爭方式。龔宇曾經這樣描述長視頻行業,“窮廟富和尚”——明星導演都賺了大錢,就視頻平臺虧錢。勒緊褲腰帶度日,何嘗不是一種“補血”。
如今,愛奇藝表明了要“更加專注于加大頭部原創內容的投入,減少投資低投入產出比的內容”。相比于愛奇藝去年“增加頭部內容,減少撲街內容,腰部內容不刻意去做”的說法,愛奇藝的決心更加堅決了。
但故事的另一面是,影視行業的周期性決定營收和成本是一對延時反應的組合。《人世間》《蒼蘭訣》《罰罪》《卿卿日常》《風吹半夏》五部熱度過萬的劇集,拍攝制作周期在2022年的僅有《卿卿日常》和《風吹半夏》。兩者都集中在2022年Q1季度。
彼時,“降本增效”的風還未吹至整個行業,Q1的44億內容成本,還是愛奇藝2022年內容成本支出最高點。在隨后的三季度里,內容成本逐步下跌,至2022財年Q4,內容成本僅為39億元。
伴隨著明星天價片酬的治理、影視項目資金收緊、平臺增加定制內容等一系列手段,內容成本會逐漸趨向于理性,成本的壓縮無可厚非。但隨之留下的難題是,內容成本一再壓縮后,未來的內容又將走向何方?
去年愛奇藝的爆款,大部分來自一兩年前的儲備。而根據愛奇藝在去年公布的2023年的片單來看,其近半數的內容尚未與觀眾見面,內容儲備幾乎可以覆蓋今年一整年。那么今年之后呢?
真金白銀的盈利固然令人欣喜,但無論如何降本,內容支出都是長視頻平臺的重中之重。內容市場不進則退,搜狐視頻血的教訓在前,誰也不想重蹈覆轍。
在有限的成本下,如果2023年愛奇藝還想要復制2022年的內容奇跡,接下來每一步都要走得更加謹慎。
02
愛奇藝“守城”
愛奇藝該花的錢已經能省則省,能賺的錢還是屈指可數。
廣告營收的持續低迷,依舊是愛奇藝逃不脫的命運。2019年至2022年,愛奇藝在線廣告收入分別為82.71億元、68.33億元、71億元、53億元。
在影視行業,廣告創收的主力軍一直是綜藝節目。2020年之前,影視行業最常說的話是,綜藝要比劇集的日子好過很多。不論是小眾的說唱、街舞、樂隊,還是推動內地造星模式的顛覆性變化的偶像選秀,都能輕而易舉地成為資本和流量競相追逐的對象。
而現在回頭來看,這些似乎已經是再遙遠不過的曾經。過去,綜藝市場還有“虛假的繁榮”,如今,龔宇在公開信中,只字不提綜藝。失去選秀后的愛奇藝,頹廢了整整兩年,依舊未找到下一個能與之相提并論的綜藝題材。
在降本增效的大環境感召下,平臺紛紛縮減綜藝成本,贊助商的考量也顯得更加謹慎。中途有金主爸爸上車已經算是幸運,無贊助“裸播”的節目已成為常態。
最終撐起愛奇藝盈利目標的,還是會員。
2022年Q4,愛奇藝最核心的會員業務收入創歷史單季收入最高值,同比增長達15%。12月底留存會員數更是達到1.2億,較9月底凈增超過1300萬。愛奇藝會員服務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15%。全年會員服務營收177億元,同比增長6%。 一定程度上來看,這一成績愛奇藝對于“月度會員”論的有力回擊。
但在會員數量的喜訊之外,平臺提價、限制會員投屏功能等變相提價,也是愛奇藝繞不過去的故事。
在財報發布的兩天前,愛奇藝終于就投屏服務和登錄設備的爭議做出了回應和調整:2023年2月20日仍處于訂閱狀態的愛奇藝黃金VIP會員,恢復720P和1080P清晰度的投屏服務。另外,愛奇藝黃金、白金、星鉆VIP會員可在5臺設備上登錄,不再限制登錄設備種類。
在壓力面前,愛奇藝和用戶之間的“戰爭”再次以失敗告終。但結合聲明中的“文字游戲”,愛奇藝并沒有就此完全投降,它的新打算放在了臺面上。
從聲明透露的信息來看,不再限制投屏的范圍并非針對平臺的所有用戶,而是針對“2023年2月20日仍處于訂閱狀態的愛奇藝黃金VIP會員”和“連續包月/包季/包年的會員(如后續不斷訂)”,也就是說2月20日之后才訂閱愛奇藝會員的用戶仍舊不能享有720P、1080P清晰度的投屏服務。
言下之意,老人老一套,新人新一套,兩套邏輯的同時運營。這一策略某種程度上是愛奇藝十年會員運營的一大心得:存量競爭的狀態下,守城比攻城更重要。
當視頻網站的目的,依舊是會員增量時,用戶的去留問題還不明顯。但一旦最初的紅利消失,如何提高老會員的留存率就變得至關重要。在過去幾年里,人隨劇走、爆款之后會員流失是視頻網站共同面對的難題。
因此,在變相提價的同時,愛奇藝也將目光瞄向了會員權益,借此提升會員的地位,減少用戶“單次付費”的趨勢。
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信號是,“會員專屬劇集”的概念誕生。娛樂圈是一個善于創造新名詞的地方,在過去,非會員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一睹愛奇藝自制劇集的真面目。但從2022年愛奇藝迷霧劇場的《回來的女兒》開始,“會員純享追劇”登上舞臺。
同樣享有這一機制的,還有《狂飆》。“會員純享”代表著當辦公室同事都在為“強哥”和“大嫂”癡迷的時候,如果你沒有會員,就會被這場狂歡排擠在外。
以前,會員主打的是“先人一步”,如今的賣點是“只有我能看”;曾經,投屏的規則一視同仁,如今的老用戶則“高人一等”。顯而易見,愛奇藝的會員,不僅僅是“為內容付費”,更意味著“特權”。
很難說,愛奇藝Q4留存會員數的大幅增長,是否與會員分級制度的默默執行相關。不過不論如何,當用戶還在爭論“投屏限制”是否合理時,愛奇藝的會員制度,已經走入了全新的階段。
03
盈利故事,能否就此穩下來?
歸根結底,不論是內容成本壓縮,還是會員制度分級,愛奇藝進入“全新紀元”的信心都足夠堅定。
在過去一年,愛奇藝共完成了3輪融資,總募資額近13億美元,成功解決了債務問題,現金流壓力得到了極大的緩解。愛奇藝Q4自由現金流超8.4億元,較Q3增長超過4.7倍,自由現金流連續兩個季度為正。
在任何一場游戲里,人民幣玩家都是easy模式。愛奇藝收獲了更為健康穩定的現金流,讓其擁有了更加充分的信心,“跨入2023年,我們的目標是‘高質量增長’。在此策略下,公司的目標是實現收入和運營利潤雙增長,為實現高質量增長,我們將繼續聚焦發展愛奇藝的核心主業,同時理性投入新業務;專注于加大頭部內容投入,保持高品質且多樣化的內容組合;在確保效率的前提下,適當加大市場投入。”
這意味著,未來,愛奇藝的頭部內容將獲得更大的支持,中腰部內容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留給劇集的試錯機會越來越少。
最終的問題,依舊落到對內容本身的押注上來。
龔宇對此充滿信心:“內容生產和運營進入良性循環,即‘這進一步驗證了我們的內容飛輪效應,穩定優質內容供給——驅動會員增長和成本效率優化——帶動盈利提升——產出更多優質內容’。因此,我們堅信這樣的成功是可復制的,未來我們還能不斷超越自我產出更好內容。”
但內容的吊詭之處在于,沒人知道,下一個爆款究竟在何方。
在《狂飆》大結局時,愛奇藝為《顯微鏡下的大明》留足了牌面——觀眾還沉浸在對高啟強的結局唏噓之中時,《顯微鏡下的大明》的預告片就已經擠在片尾曲前閃現了出來。
在騰訊視頻、優酷齊齊祭出古偶劇、耽改劇的當下,愛奇藝獻出新麗、馬伯庸、張若昀的聯手之作,質量毋庸置疑,愛奇藝借此延續《狂飆》熱度的野心一目了然。
然而,這部原本可以預料中的爆款,并沒有能成功延續《狂飆》的奇跡。在愛奇藝,《顯微鏡下的大明》最高熱度為2月19日收官當天的8866。
野草無心栽植卻茁壯成長,被種在花盆里,外邊甚至罩著一層玻璃的花,被端上臺給所有人看卻無人欣賞,這是所有身處娛樂行業中的人,都可能經歷的迷茫與變革。
大眾的喜好不知不覺中也在變化。理想的狀態下,此刻梳理出《狂飆》的有效經驗,起碼也要在兩年后的劇集制作上反映出來。到了那時候,《狂飆》的爆款公式,是否依舊奏效,仍未可知。
觀眾們敏銳卻不自知地驅動著娛樂產業一步步升級與變換。
在《顯微鏡下的大明》播出的同時,一檔名為《種地吧》的綜藝悄無聲息地開播了。這是一檔記錄10位年輕偶像組成“種地小隊”,在190天時間內踏踏實實地耕耘起142.8畝土地的“奇怪綜藝”。
在這檔節目開播之前,沒人能想到它會成為綜藝市場的小黑馬。
一定程度上來看,《種地吧》和《偶像練習生》分的是同一塊蛋糕——偶像。一群高顏值的娛樂圈新人們,組成一個臨時的組合,通過練習、實踐、合作,完成一個屬于自己的作品。
只不過,閃耀著燈光的舞臺,變成了樸實的黑土地。在過去,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偶像選秀盛行的那些年里,練習生們最受歡迎的人設,是微服私訪、逐夢娛樂圈的富家子弟。他們背后的財富故事往往在粉圈流傳,“哥哥不努力就要回去繼承家產”的豪言,被津津樂道。大家樂意看闊少們在舞臺上播灑汗水。而如今,《種地吧》贏得觀眾稱贊的一面是,他們夠淳樸、夠真實、夠接地氣。
互聯網從不打烊,擺在售貨架的熱門產品,卻不復從前。長視頻網站需要更多高光時刻,愛奇藝贏了第一仗,但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責任編輯:胡笑柯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