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 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加強創作規劃引導,推動微短劇創作繁榮發展。這一舉措,為微短劇的創作發展指明了方向。微短劇是指具有網絡文化特點,符合劇集創作規律,時長在十分鐘以內的敘事類短視頻,是碎片化、淺表化、娛樂化、感官化和垂直化的網絡文化產物。近年來微短劇創作在網絡視聽市場逐漸熱絡,成為短視頻平臺和網絡視頻平臺新的內容增長點。2022年上半年,取得備案號的微短劇高達2859部,總集數共69234集,機構制作微短劇數量同比實現超500%的增長。然而,和其他新興影視藝術樣態一樣,在發展初始階段,微短劇也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如何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微短劇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短視頻漸成潮流的當下,用戶的觀看經驗、方式和習慣都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微短劇填補了短視頻平臺由于缺乏中長篇劇集所帶來的用戶流失,成為短視頻在敘事藝術層面的新賽道。從產業角度來講,相較于中長篇劇集的投資體量大、制作周期長、盈利風險高,微短劇投資小、周期短、門檻低、上線快的特點顯露出一定的創投優勢。從受眾角度來講,微短劇能滿足受眾的三種需求。一是解壓。由于傳播方式的限定,微短劇主要承擔解壓治愈功能,要用短篇敘事和網感內容紓解生活壓力,愉悅身心。二是共情。好的微短劇能抓住觀眾的痛點、爽點和情緒點,以話題性和共情力引發互動傳播,獲得價值認同。三是伴隨。微短劇讓觀眾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在隨機性觀看時,打發無聊、緩釋孤獨、消磨時光。
目前,一些微短劇已在用戶中收獲較好的口碑和傳播率,制作品質不遜色于中長視頻。但從總體情況來看,起步不久的微短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有的作品立意不明、格調不高、邏輯不通、演技不真、剪輯不暢、視聽語言不成熟。還有的作品或以盲目跟風規避風險,或以抄襲克隆代替原創。微短劇不應該是倍速模式的高配版,也不應該是完整劇集的任意切割,更不應該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它應該是符合劇集創作規律,具有鮮明的主題立意、鮮活的靈魂人物和符合藝術邏輯的視聽產品。
未來微短劇的發展要摸索符合短視頻調性的創作規律。一是在內容上要注重社會話題的挖掘,關注大眾情緒點,引發有益思考。像《大媽的世界》聚焦經常發生在老年群體中的典型事件,如遭遇保健品推銷詐騙等。創作者靠著反其道而行之的奇思妙想鋪排劇情,讓觀眾在笑聲中獲得啟示。二是人物設置要個性突出且有觀眾緣。由于時長和體量的限制,復雜的心理描摹和多重的人物性格未必適用于微短劇的人物塑造。而漫畫式的人物更能夠讓觀眾快速接受,因此微短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行為方式、話語方式要有辨識度和記憶點甚至適度的夸張變形。當然,漫畫式不意味著神經質、無厘頭、缺少靈魂,在有限的篇幅之內,幾個關鍵的戲劇沖突點,輔以少量細節描寫,人物形象依然可以塑造出豐滿血肉。三是敘事線不能過于復雜,燒腦的情節和花哨的剪輯未必適合微短劇的調性,而故事簡潔、節奏明快才是微短劇的王道。四是視聽語言要擅長制造出彩但不出位的名場面。在互聯網思維主導下,金句、“爆梗”、名場面成為短視頻破圈而出實現病毒式營銷的關鍵。如《片場日記》用搞笑、無厘頭的“土味”喜劇風格,針對國產劇情節注水、邏輯不通等現象進行了一針見血的諷刺批評,收獲了較高的熱度和口碑。五是進一步拓展創作題材,目前的微短劇多集中在甜寵、古裝、喜劇等題材,所以創作者應打開思路,敢于嘗試,適當借鑒微型小說等短篇敘事的創作思路,促進短篇小說的IP轉化。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吸引流量的同時注意分寸,可以標新立異,卻不能出位雷人,不能放棄價值堅守。拜金炫富、獵奇狗血、低俗暴力等負面內容或許能暫時吸引觀眾的眼球,卻會對行業發展造成深遠的傷害。創作者必須堅持“內容為王”,重視正能量供給,加大精品創作力度,才能更好地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微短劇的健康發展需各界的共同努力。相關部門在針對微短劇題材、類型、風格、價值引領方面做出政策引導的同時,應建立評獎、資金扶持等激勵機制,提供行業標桿和樣板。各大短視頻平臺和網絡視頻平臺要提前謀劃、重點布局,優化分賬模式、激發市場活力,走垂直化、定制化的產業道路。制作機構應整合創作資源,組成更具專業化品質的創作團隊。挖掘微短劇的“帶貨”能力,注重與電商平臺、廣告平臺及傳統媒體平臺的內容聯動,并針對豎屏微短劇和橫屏微短劇采取差異化策略。大家同心協力,讓微而精、微而美成為微短劇創作的主旋律。
破界·共生|第24屆論道即將開幕,點擊了解會議詳情。
責任編輯:胡笑柯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