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有66處地名與《西游記》中的地名相同。圖為高老莊。(資料照片)
齊天大圣誕辰祭典“過火山”環節(資料照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齊天大圣孫悟空是國人心中當之無愧的“頂流偶像”。但“齊天大圣”在福建的出現,其實比吳承恩的《西游記》早幾百年。為什么順昌會成為“大圣祖地”?此“大圣”又與《西游記》中的齊天大圣有著怎樣的聯系?大圣信俗文化傳遞著怎樣的精神力量?走進順昌,讓我們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靈猴“封神”
在順昌境內的寶山山頂,有一座寶山寺。寺廟的圣祖祭臺,是由自然造化的“猿頭”圣祖峰和人工砌筑的祭臺以及香爐共同組成,堪稱“天造地設”。
地處武夷山脈南麓的順昌縣,山多林密,為猿猴的生存繁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南平地區志》記載:“閩北民間信仰源遠流長,有閩越先民動植物崇拜的殘余形式,有中原漢民族早期南下帶來的中原神祇信仰。”在順昌特殊的自然地貌和傳統文化習俗之下,人們漸漸形成了靈猴崇拜的觀念。
隨著數次中原人士入閩,順昌的原始崇猴習俗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通天大圣”信俗。
據統計,目前順昌境內登記在冊的大圣文化歷史遺存達120余處,登記在冊的“通天大圣”祭壇66處、“通天大圣”祭壇遺址18處、廟宇9處。全縣還有以“通天”為地名的地方共72處。
大圣信俗,不只在民間有影響力。
明正德版《順昌邑志》“貢賦志”中記載:“通天神會課鈔二十三錠三貫二百文”,說明通天大圣信俗由于受眾廣泛、活動眾多已上升到官府的日常管理事務,并特設“通天神會”這一獨具順昌特色的稅種進行征收,所得專項用于舉辦通天信俗活動。
“大圣”走紅
經過歲月洗禮,靈猴崇拜漸漸上升為一種文化。這也得益于閩北發達的印刷業和建本的傳播。
順昌大圣信俗中的神猴形象逐漸被刻印故事家所吸納、采用和改造,并廣泛流傳。據專家考證,朱鼎臣本《西游記》(即《唐三藏西游釋厄傳》),楊致和本《西游記傳》(即《新鍥唐三藏出身全傳》)均為建本。
民間文藝總是不斷演化和豐富。“通天大圣”,又演化發展出了“齊天大圣”,而“齊天大圣”神通更為廣大,自然更為人們所喜愛,又反過來影響了順昌大圣信俗文化。
在順昌寶山南天門右側有一石頭小屋,內為“雙圣”墓,兩通石碑分刻“齊天大圣”和“通天大圣”。斷損的石建筑構件上陰刻紀年款“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維大明嘉靖二十七年”,以及墓冢形制、碑銘圖案等。
由此可見,“雙圣”墓為元末明初之際的歷史遺存,早于吳承恩《西游記》成書200多年。
有研究顯示,吳承恩在創作《西游記》作品的時候,不僅是改良了前人作品,還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吸納順昌大圣信俗文化元素,來豐富書中人物形象。
“偶像”標桿
時至今日,大圣信俗文化已與現代精神文明相結合,釋放出滿滿正能量。
在歷史演變和文化傳承傳播過程中,大圣信俗文化凝練成以“自由靈動、打破束縛”的開拓精神和“不畏艱險、自信勇敢”的冒險精神為靈魂的精神內核。
這樣的精神內涵,在順昌代代相傳。
如在順昌各鄉鎮,一直保留著祭祀“齊天大圣”“通天大圣”的民俗活動。每年農歷七月十七,鄭坊鎮峰嶺村的男女老少,都會舉行“大圣”慶典活動。從凌晨開始,一天的活動安排得滿滿的,巡游、打糍粑、過火山、打油鍋、化替身,直至深夜方散。這其中,“過火山”“打油鍋”的表演,表達的就是不畏艱險的精神。
因其滿滿的正能量,大圣信俗文化在海峽兩岸、東南亞等地區有廣泛的影響力。
歷史上有順昌人去到臺灣后,把大圣信俗文化等也帶到了臺灣。
遠離家鄉開辟新生活,大圣信俗文化中的開拓精神和“不畏艱險、自信勇敢”的冒險精神,極大鼓舞了在外游子。
時至今日,大圣信俗文化交流活動已成為兩岸覆蓋面最廣的聯誼活動之一。順昌組織的兩岸大學生“大圣文化研習營”活動,目前已被國臺辦確認為全國對臺交流重點項目。
在東南亞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大圣信仰也較為流行。
新“七十二變”
保護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近年來,順昌縣以弘揚大圣信俗文化為核心,積極探索文化與產業相結合的發展新路,讓更多百姓能夠共享大圣文化的發展成果。
當地不斷對大圣信俗文化歷史遺存、非遺資料、非遺傳承以及民間信仰文獻進行收集、整理,還與福建師范大學、華僑大學等院校進行學術合作,挖掘整理順昌大圣信俗文化內涵、提煉大圣文化精神。
2021年6月22日,“齊天大圣博物館”項目落地順昌。博物館占地面積為1886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5086平方米,還計劃設置齊天大圣文化的展示廳、多媒體展廳等,給大圣信俗文化安個“家”。
去年8月,順昌舉辦了大圣信俗文化活動周系列活動,再現了圣火采集儀式,以及過火山、打油鍋等原生態大圣信俗傳統表演。大圣信俗文化表演的同時,還有大圣文創產品暨非遺項目成果展臺,吸引了市民、游客6000余人次。
順昌特色大圣信俗文化品牌持續打響。當地還致力于把大圣信俗文化打造成城市IP,依托“大圣”文化品牌,探索開發了眾多“大圣+”產業。
據介紹,目前,順昌正在開展大圣信俗文化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工作。
大圣信俗文化發展至今,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福建“山尊大圣、海祭媽祖”民間信俗格局的組成部分,也是福建民眾敢于拼搏的精神體現。
(記者吳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