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嗜流量如命的互聯網行業,如今也不得不拋棄買量換增長的傳統模式。
在騰訊最近的內部講話上,馬化騰相當直白地表示:“以后大家不要跟我說什么買量的故事,我已經不信這個了。”這段話迅速在網絡掀起熱議,被大家解讀成“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相關資料圖)
沒過多久,劉強東也痛批京東中高層:“拿PPT和假大空詞匯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騙子。”在他看來,企業發展應當聚焦成本、效率、體驗等等,重新回歸用戶。對于流量,劉強東的表態是不必再提,“不是流量少了,是你的價格不足以吸引人!”
這些事情其實都指向了相同方向,即:買量廣告早已祛魅失靈。
哪怕是依靠買量發家的品牌,也重新回歸到了內容和用戶層面,探索新的營銷方法論。
在本周二,B站舉辦的“2022 AD TALK營銷伙伴大會”上,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提出“做品牌成長加油站”的新目標,以成長代替增長,讓商業賦能內容,以內容驅動商業,持續增值品牌的數字資產,陪伴品牌和用戶共同成長。
簡單翻譯下,就是B站要做廣告、做好廣告。我們看得到B站的韌性和抗壓能力,但問題是,在廣告業因全球疫情反復影響而長期低迷的趨勢下,它到底拿什么來圓自己的商業化夢想。
內容營銷能不能打?
既然是內容社區,我們理應先從內容說起。
從2018年開始,經濟增長的放緩,每個人都能切身體會。品牌的廣告預算和投放策略變得愈加謹慎,這對長短視頻的招商情況造成猛烈沖擊。
最明顯的變化是,三四年前那種令人震驚的天價冠名節目,如今是很少再見,沒廣告裸播的劇綜反倒越來越多。對此,視頻網站常歸因于內容排播的不確定性。可業內普遍認為,短視頻對用戶注意力和廣告主的搶占,才是長視頻營銷面臨的最大壓力。
于是,我們見證了長短視頻搶廣告主預算的漫長拉鋸戰。
近幾年視頻網站招商季,各家端上來的盡是“廣告主必買爆款”。與此同時,它們還對營銷手段進行花樣翻新,比如以技術賦能的互動視頻。短視頻也沒閑著,快抖兩大玩家通過孵化IP、聯合共創、引進版權節目等等,尋找更多優質資源來填充內容生態。
這背后反映的是,長短視頻在內容營銷上的優與劣。對品牌而言,長視頻的熱門劇綜具有國民性、話題性的特質,其可以通過與優質IP的深度綁定,來強化品牌認知,尋求長期主義的回報。但爆款是玄學,一旦賭輸,廣告主就會陷進被動局面。
相對而言,短視頻的內容及互動雖不如劇綜,卻能滿足用戶碎片化娛樂需求,搶占足夠多的注意力。在這兒做廣告,品牌方的可控性、自主性也變大,種草轉化的效果更可觀。
現實是,長短視頻都在嘗試突破自身限制,去對方的領地里玩玩。
不過,無論是長變短還是短變長,都有短時間里難以跨越的鴻溝,一不小心還容易失掉平臺調性。畢竟,這不光是視頻時長的鴻溝,更是用戶消費習慣的鴻溝。
作為兼具長短視頻的內容社區,B站無疑具有獨一份的優勢。
先看長內容。在AD TALK上,B站公開的2023年的招商版圖,就覆蓋了大型晚會、綜藝、劇集、紀錄片等項目,“最美的夜跨年晚會”、《盛夏之歌》、《零零職介所》等IP相當吸睛。
B站在這塊做出過不少成功案例。此前,蘭芝水庫系列跟B站國創內容《時光代理人》展開聯動,推出全新產品小藍盾,贏得粉絲高度好評,成功帶動蘭芝品牌指數的上漲。
PUGV內容上,B站優勢更大。據B站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每個月平均有380萬UP主創造1560條視頻,這里面就包含了廣告主青睞的內容。
在AD TALK現場,UP主“寶劍嫂”介紹道,六年時間她在B站發布了近500條視頻,其中有上百個廣告合作,品牌涵蓋時尚、生活、情侶、電子等等。不止一位UP主對虎嗅表示,他們慢慢告別“用愛發電”的時代,開始恰上飯了,不少還是粉絲幫忙爭取到的。
Story-Mode豎屏視頻的上線,則進一步補齊B站的內容生態。2022年第二、第三季度,豎屏視頻的日均播放量均同比增長400%以上。據說,B站豎屏視頻廣告互動率是橫版廣告的五倍。
以上種種,都還只是“內容”的部分,B站還有“社區”的優勢。
一來,用戶和UP主相互陪伴、共同成長,這種深度關系的發展和維護,能夠養成基礎的信任度,更有利于品牌營銷的展開;二來,B站的優質內容都是從社區生態里來,再回到社區生態里去,本就跟年輕群體的興趣密切聯系,以此為紐帶也容易完成高效營銷。
交易接入社區,B站到哪一步了?
過去,B站扮演的更多是品牌營銷主陣地的角色。企業通過對平臺優質內容的占有和聯動,或是自制廣告內容的投放和傳播,來呈現品牌的勢能、厚度和高度,從而順利占領用戶心智。
然而事情正在起變化。
種種案例證明,B站做效果廣告其實也不錯,從種草到轉化的距離比外界想象的要短得多。
典型的例子是徠芬。通過在B站深耕內容,在生活、寵物、科技等多圈層進行種草,投放創意商單配合起飛工具打造爆款視頻,并結合藍鏈帶貨完成效果轉化,徠芬取得了品效合一的營銷效果,成為年輕群體追捧的國貨家電品牌,其爆款產品轉化率高達2.5倍。
據此次 AD TALK透露,B站將在交易上進一步向合作伙伴開放,做大開環,把交易接入社區。目前,B站已與天貓、京東、拼多多及眾多品牌主合作,在站內進行“種草消費——交易轉化”,包括視頻帶貨、直播帶貨和特色廣告投流。
這是順勢而為的打法。以往B站的商業生態側重種草,繪畫、手工、美食、健身等領域的UP主,在發布完測評、打卡、開箱一系列視頻后,就常有同好粉絲在評論區“求鏈接”。但用戶需要通過社區到電商的跨平臺操作,才能完成最終購買,轉化鏈條比較長。
因此,自2021年起,B站上線多種轉化能力,包括評論區藍鏈、直播帶貨等。在承接用戶消費需求的前提下,進一步幫助第三方平臺接入平臺,給品牌提供曝光到轉化的完整鏈路。
這些動作在當時并不被看好,直到B站不斷完善視頻帶貨和直播帶貨兩大功能,真正有了拿得出手的“實績”,這才回擊了外界的質疑。在直播帶貨方面,今年第二季度,B站向首批1500名UP主開放了直播帶貨功能的測試;10月14日,站內直播分區正式上線購物標簽。雙十一期間,許多UP主試水直播帶貨,平臺也展開了規模化的商業品牌帶貨直播。
眾所周知,直播帶貨的頭部效應尤為明顯,腰尾部主播生存比較艱難。
然而,在直播帶貨上,B站取得的成績不只有一張張銷售戰報,還讓外界看到了這種商業模式的更多可能性。比如,數碼UP主 @樂購測評工作室僅5000多位粉絲,日均銷售總額卻能達到27萬;家居家裝UP主 @Mr迷瞪 的單場帶貨總銷售額更是破億,表現遠超預期。
數據顯示,雙十一當天,B站廣告收入逆勢增長47%,效果廣告收入同比增長超過80%,電商行業商業化收入同步增長超100%。
消費、交易和社區的打通,也讓B站醞釀出更多的營銷價值,且也已被廣告主看見和欣賞。重點是,它能否就著這么好的開頭,把這條路走下去,走更寬。
B站商業化的底氣
品牌廣告也好,效果廣告也罷,探討營銷價值最終仍要回歸用戶本身。
在AD TALK,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提出一個觀點:營銷行業中的機會,大多是由消費者成長所帶來的,只要人的成長不會倒退,滿足新需求的商業機會就會永遠存在。
事實上,很多廣告主和營銷從業者也表示,品牌越來越看重流量的生命力,能夠覆蓋到各年齡層用戶,且消費結構保持動態變化的社區,更得其青睞。
說白了,企業追求的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真正穩步穿越周期,跑得更遠。
從這個角度來說,月活用戶數達到3.33億,日活用戶數超過9000萬的B站,能給品牌提供一個可持續增長且健康的流量,是適合做營銷的。
最早那批注冊B站的老用戶,相繼邁進而立之年,多數正經歷著畢業、求職、買房、成家立業的人生節點,他們的內容偏好也在慢慢變化。李旎介紹道,B站用戶的關注點正從娛樂消費轉向生活消費,這也是B站種草效率越來越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種變化直觀反映在數據上。2022年,B站汽車、家裝家電、母嬰類視頻播放量均同比增長超過100%。今年第三季度,B站廣告業務創下13.5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6%,而前五大廣告主行業分別是游戲、數碼家電、美妝護膚、汽車和食品飲料。
而誰最先抓住消費者成長的機會,誰就有可能實現價值膨脹。從今年的 bilib Z100榜單——一個直觀反映年輕消費者興趣的風向標來看,林肯、徠芬、觀夏、追覓等品牌都吃到了紅利。據追覓相關負責人透露,他們與UP主@陳抱一 合作的創意視頻,就曾讓一款預估要賣五到六周的產品,一周時間就銷售一空。
相較于短視頻、視頻網站、生活社區,B站商業化的節奏雖說不錯,但起跑時間畢竟晚了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更多些。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對B站來說,除了用戶養成和優質內容外,還要自己去摸索如何將營銷生態數字化、標準化,盡快對社區商業基建查漏補缺、全面升級。
以“花火”平臺為例,這個于2020年上線的平臺,旨在為UP主和品牌主的商業合作提供專業服務,短短兩年時間,已服務數萬的品牌主,給UP帶來數十億的收入。
接下來,“花火”將聚焦于售賣標準化、營銷網絡化和效果評估專業化,進行新一輪的能力升級。其中,B站推出的UP主優效選擇模型,能讓不同發展階段的品牌找到合適的創作者,從而提升商單植入的鋪量效果。
為了讓品牌的獲客更加精準,B站在今年AD TALK營銷大會發布了“MATES人群模型”,旨在幫助品牌更準確識別目標用戶,提供科學的投放策略和投后度量,找到更切實有效的增長之路。
營銷玩法的花樣翻新也是廣告主考察重點,但很多平臺明顯忽視了技術層面的創新。B站顯然注意到了這一點,故而在虛擬偶像等賽道努力,搭建起品牌營銷的新陣地。此前,老牌車企林肯就開進B站打造的沉浸式虛擬世界,跟UP主和用戶來了場快樂偶遇。這或許也是林肯奪得Z100出行領域榜首的關鍵之戰。
在B站描繪的未來里,品牌主在發展的任何階段,都能在平臺的商業生態里得到滋養,獲得高質量數字內容和品牌資產后,實現成長。
對當下的B站來說,這是條難而正確的道路,而在走穩第一步以后,它能否繼續挖掘社區營銷價值,真正長成品牌成長的加油站,時間會給出答案。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