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 王小溪)
打造自主可控、傳播力強的新型傳播平臺是媒體融合戰略部署,也是行業共識和實踐需求,對廣電全媒體建設和重塑主流媒體新優勢具有戰略意義。在國家廣電總局“廣電媒體融合新品牌”評選中,平臺品牌十分耀眼,一批廣電主流媒體客戶端脫穎而出,其實踐經驗值得借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廣電移動客戶端的建設成效明顯,CTR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8家主要央媒自有APP產品中,共有8款自有APP產品累計下載量過億,整體累計下載量較年初增長3.17億,38家省級以上廣電媒體機構共有120款自有APP產品下載增量超過7.7億次,主流媒體平臺在內容和技術的雙重加持下實現傳播力升級,廣電主流媒體對互聯網輿論陣地的攻堅獲得明顯成效。從近年主流媒體平臺建設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們還進一步看到媒體深度融合的進階和媒體戰略的轉移,廣電主流媒體客戶端在發展模式上,已逐步向一體化、全局性的融合平臺邁進,構建服務于國家治理、經濟社會的生態級綜合平臺,在新陣地上不斷開辟新未來。
一、做強內容產品,發揮核心優勢
廣電媒體的核心品牌價值始終圍繞著內容來打造,廣電主流媒體客戶端通過激發制度優勢、挖掘特色資源,并以互聯網思維加強內容運營、打造內容產品,以突出的內容優勢贏得傳播優勢。
做強新聞主責主業,以權威聲音響應社會民生
權威專業、真實準確的高品質信息資訊,是主流媒體客戶端用戶的明顯偏好,也是廣電媒體的第一價值體現。廣電媒體客戶端做精做強權威發布、主題宣傳、新聞欄目、深度報道、熱點銳評等,成為廣電主流媒體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引領思想、服務人民的新型主陣地和主平臺。總臺“央視新聞”借助獨特的新聞資源優勢打造高品質的原創時政新聞產品,并充分運用“5G+4K/8K+AI”技術成果,以沉浸感十足的超高清融媒體直播、AR互動視頻、VR全景報道、AI智能主播等為用戶帶來全新視聽體驗。省級廣電主流媒體客戶端大多確立了“立足區域,放眼全國”的新聞視角,山東臺“閃電新聞”、四川臺“四川觀察”、江蘇臺“荔枝新聞”、廣東臺“觸電新聞”等均將主力向移動端傾斜,組建形成了快速反應的融媒體報道團隊,全面關注社會民生熱點,成為省內新聞資訊第一發布平臺。市級廣電媒體客戶端充分挖掘本土化的內容、視角、觀點,在接近性上做文章,如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越牛新聞”以優質內容、貼心服務強力“吸粉”,成都臺“看度”貫徹“看得見的視野、感受到的溫度”品牌理念,提供本地要聞和政務資訊。
激活內容資源,深耕垂類,做強內容品牌矩陣
廣電主流媒體客戶端在打造內容優勢、吸引用戶方面,有幾大招式。一是注重內容的高品質、獨特性、差異化。如湖南臺“芒果TV”堅持高門檻的長視頻內容戰略,以高品質的自制內容培植核心競爭力,在自有平臺進行“獨播”,通過優質節目的稀缺性吸引用戶。“第一財經”強化專業財經媒體定位,客戶端日活和用戶使用時長在原創財經資訊類應用中名列前茅。
二是整合和激活優質資源為平臺發展提供內容保障,加強IP再開發,擦亮廣電媒體內容品牌。河南臺“大象新聞”融合全臺資源,成為河南廣電音視頻的匯聚平臺、優質內容的展示平臺、強勢IP的首發平臺和名牌欄目的互動平臺,強化對河南臺“中國節日”系列的重點宣推,并托自有技術賦能品牌欄目,對《梨園春》《華豫之門》《武林風》和“中國節日”等臺內優質IP進行數字化定制開發。
三是順應信息移動化、視頻化、社交化、分眾化趨勢,通過挖掘特色資源打造系列垂類頻道,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內容品牌矩陣。如“觸電新聞”打造大灣區、聯播、黨史、廣東21地市和廣東民聲熱線以及近期熱門的世界杯等聚合、垂直頻道,提供個性化、特色化服務體驗。
開放內容生產邊界,豐富內容生態體系
為構建更加豐富的融媒內容體系,一些廣電主流媒體客戶端除了專業的融媒體采編團隊,還通過開放內容板塊來豐富內容生態,得以突破內容發布體量的“天花板”。如“央視新聞”的央視號、“閃電新聞”的閃電號、“四川觀察”的觀察號等,通過集納各類信息資源,將內容生產發布能力集成至移動客戶端,聚合優質內容創作者,打造媒體“朋友圈”,充分激發內容創新活力。此外還與商業平臺達成戰略合作,開展內容合作開發與定制等。
二、面向社會、面向用戶、鏈接市場,不斷拓展“媒體+”
如何吸引更多用戶、增強用戶黏性,是主流媒體客戶端始終求索的問題之一,現階段一個有效答案就是做好服務,不斷拓展“媒體+”。在發揮媒體綜合體功能上,一些廣電主流媒體客戶端已經取得了良好成效,向著“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生態級融合平臺發展,有望成為廣電主流媒體功能融合提升并重獲用戶和營收的關鍵路徑選擇。
融入社會治理體系,打造便捷有效的政務服務線上通道
廣電主流媒體客戶端利用權威優勢,通過政務號、政務大數據、問政平臺、智慧城市建設等,整合盤活政務信息及社會治理大數據等稀缺資源,成為區域輿論的引領者、社會治理的協助者。貴州臺“動靜新聞”橫向整合全省教育、醫療、氣象、交通、應急等各方資源強化服務社會能力,黑龍江臺“極光新聞”開通黨風政風熱線、開辟“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網上專區,“觸電新聞”推進“媒體+問政”輿論監督新模式,全天候搭建政府部門和市場主體、群眾溝通對話橋梁。此外,近年廣電主流媒體還在疫情防控、暴雨災害等突發事件中聯動應急機制、開通緊急互助平臺、上線疫情地圖服務功能等,在打造新型公共服務平臺方面涌現出不少創新做法,有效發揮主流媒體溝通民眾、聯動社會的天然紐帶作用。
打造立足本地生活的“生活場”,從用戶需求出發提供多樣化民生服務
主流媒體客戶端通過精準識別和實現多樣化用戶需求,搭建本地數字化生活入口,既發布權威信息和本地資訊,也可以輕松辦理各種民生服務和業務,成為主流媒體平臺增強用戶黏性的法寶,也形成了相較于商業媒體平臺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如德陽臺“德陽市民通”成為本土第一用戶流量平臺、應用賦能平臺、支付融合平臺,江西臺“今視頻”以打造“江西人的數字家園”為使命愿景,開通社區版塊并陸續上線了互動直播、情感問答、詩詞市集、同城相親互選、云上招聘等實用性功能模塊,讓媒體融入百姓煙火生活。
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創新探索商業模式
廣電媒體緊緊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動媒體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探索數字文創、直播電商、智慧教育等新產業新業態,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如北京臺“北京時間”積極探索多種商業經營,以“品牌+用戶+文創”為核心建立了“品牌輸出+用戶拉新+經營創收”三位一體的市場窗口;多渠道開拓電商業務,建設商城系統、打造電商品牌;舉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品牌活動,打造全場景運營。
三、放大一體化效能,推動融合質變
通過高層次的戰略規劃與統籌,主流媒體平臺成為構建資源鏈接的重要樞紐、發揮媒體價值的重要通路,部分廣電媒體客戶端通過集約整合、協同互聯、開放共享,推動放大一體化效能、實現更高水平協同,融合發展效果不斷彰顯。
融全臺——客戶端作為廣電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的龍頭,將主力力量向新媒體陣地匯集,基于融媒業務協同理順關系并重新布局,致力實現一體化傳播目標。廣電媒體客戶端與傳統廣電雙向賦能,客戶端作為品牌IP,承接并拓展了主流媒體的資源和影響力,獲得政策、資源、技術、品牌、業務等多方面賦能,同時以創新運營不斷拓展業務領域、拓寬經營邊界,打破了傳統廣電媒體封閉式發展困局,重獲與用戶和市場的連接,從而反向挖掘和盤活廣電媒體資源,實現造血能力提升。例如四川臺以戰略級部署將“四川觀察”客戶端打造成上下聯通、區域聯動、資源集約、協同高效的資源平臺,整合“大小屏”,加速生態布局打造。進一步深挖自身在全媒體融合傳播、整合營銷上的優勢,“四川觀察”于2022年起開始主打“互聯網品牌全鏈路服務商”定位,品牌效益日益凸顯。
融區域——省級廣電主流媒體在區域性平臺建設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通過平臺化融合生產、聯動傳播、運營合作,帶動區域內各級媒體融合發展,推動構建了區域性媒體融合新生態。如湖北臺承辦的“長江云”通過整合全省主流媒體力量,以平臺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方式,打破了省市縣三級媒體在媒體融合進程中單打獨斗的局面,形成湖北特色的全媒體傳播體系。隨著發展的深入,區域性平臺建設已經超越了媒體本身,融合的邊界在不斷突破,逐步實現不同行業領域的跨界融合,推動全方位產業合作。
融全網——主流媒體著力做大做強新型網絡傳播平臺,把自有客戶端建設作為重點的同時,也在第三方平臺上打造了很多訂閱量和關注度極高的賬號,以全媒體發布矩陣實現全面覆蓋、立體傳播、精準觸達。廣電主流媒體的賬號數量、發布數量及傳播力影響力均保持在全網前列,形成特色鮮明的移動傳播矩陣,“現象級”爆款融媒體產品不斷涌現,構建起全網一流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如山東臺“閃電新聞”客戶端的下載量突破6000萬,在40余家聚合平臺、短視頻平臺開通近百個賬號,平臺覆蓋用戶超4.5億,全網年均流量達100億+。2022年僅前10個月,上海臺“看看新聞Knews”的視頻全網總傳播量就達到了726億,總互動量 2.5億。部分廣電主流媒體已突破性地具備了全網議題設置能力、全網整合營銷能力,有力推進了新型主流輿論陣地建設,并不斷創新開拓商業化路徑,切實增強營收能力。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