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2年結束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各大衛視12月黃金檔的排播劇還未塵埃落定,備受關注的《縣委大院》將領銜發起年末攻勢。
CCTV-1播出的《山河錦繡》即將迎來收官,CCTV8播了抗戰劇《虎膽巍城》,江蘇衛視和浙江衛視拼播了年代創業劇《風吹半夏》,北京衛視播的是去年飽受贊譽的《功勛》,湖南衛視在播的《天下長河》即將收官,東方衛視播的是諜戰劇《信仰》。
回望一下,可見今年電視臺劇集的排播圖景:注重導向,貼合氛圍,總臺央視在新劇采購中的份額繼續加大,省級衛視的戰線繼續收縮,多輪劇、積壓劇上黃金檔已成常態,能實現拼播的新劇數量減少。
【資料圖】
也有些新現象正在發生。總臺出品的脫貧攻堅劇《山河錦繡》于11月15日在CCTV-1首播,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V同步播出,廣東衛視聯合播出,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特約播出,在單個劇目上形成了一臺牽頭、多臺聯動的局面。
總臺央視從容邁進
地方宣傳部門心向總臺,省級衛視購買力下降,總臺央視在劇集市場中的選擇更加從容。
過去一年來,開春打響頭炮的《人世間》播成了爆款,主旋律與商業元素并舉的《超越》《警察榮譽》《大山的女兒》《山河錦繡》等劇收獲了口碑,低價采買的填檔劇依靠穩固的基本盤守住了收視,而《親愛的小孩》《風起隴西》《天才基本法》等劇既豐富了類型,也彰顯了總臺的創新之心。
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講,總臺央視的優勢都不可撼動。
自從重回電視劇第一播出平臺之后,總臺央視在宣傳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無論是“大劇看總臺”的口號還是“滿屏皆精品”的宣言,漸漸深入人心。
這樣的成績,正是總臺央視在購劇上實行“掐尖戰術”后的回報。事實上,除了賣相佳的頭部劇集,總臺央視一直有一套內部循環機制,像《人世間》《大山的女兒》《新居之約》這三部劇,在央一播出后又在央八黃金檔重播。在總局大數據統計中,《人世間》不但在央一創下了單劇年度最高記錄,在央八重播時也創下了頻道的年度最高記錄。
除此之外,像《大決戰》《武當一劍》《高興的酸甜苦辣》《老閨蜜》《海之謠》《香山葉正紅》《紅旗渠》《太行山上》這樣的老劇也在非黃檔重新播出,降低了總臺的購劇成本。
原本,“降本增效”是視頻平臺的口號,但今年年中總臺也加入了戰團,開啟了新一輪的降價行動,隨之省級衛視跟進。
降價之后,就算是頭部大劇,也很難在電視臺拿到兩百萬一集的價格。一百萬一集成為常態。而那些宣教色彩濃郁、制作成本不高的劇,以及那些制作完成多時的商業劇,只能拿到“白菜”價。
具有位勢優勢和回款優勢的總臺央視,與省級衛視形成了降價的聯動,這種調整勢必會給制片方帶來新的盈利壓力,進一步倒逼影視行業的“降本增效”。
除了壓縮成本,總臺央視在招商上也有新招。
總臺的“品牌強國工程”早有規劃,曾在“大劇看總臺”的片單發布會中被多次重點提及,今年又率先出場。
這意味著,總臺往后不僅要在頭部大劇的選購中持續爭先,還要集中力量對廣告商實行“掐尖戰術”。
在“降本增效”的大趨勢下,各視頻網站已經形成微妙的平衡,在制作規范、成本控制等多個層面上達成默契,在某種程度上組成了“過冬”同盟。
總臺央視和省級衛視也在今年形成了更復雜的競合關系。降本增效是共同的訴求,做起來有默契。而在具體的劇目選擇上有合作有競爭。央一將更多的頭部主旋律劇招納進來,今年的8部重點主題創作劇,大部分在央視一套首播,部分劇目在省級衛視實現了聯播和跟播。
央八則在創新型劇目(比如《風起隴西》《天才基本法》)和現實題材大劇(比如《警察榮譽》《關于唐醫生的一切》)上強力切入,擴大了觀眾面,提升了市占率。
五大衛視在嬗變中抉擇
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北京衛視今年來也播出了不少亮眼的劇目。
比如,《幸福到萬家》賦予了農村題材劇更立體的表達,《底線》為中國司法劇提供了一套頗具特色的組合拳,《天下長河》中書寫的治河故事讓人熱淚盈眶。
只不過,輿論場上關于疫情的話題一浪接一浪,很多往常人們關切的事情在今年顯得都不那么重要了,不少品相不錯的劇集都沒播出理想效果。
對五大衛視而言,排播時必須回答四個問題:拼播還是獨播?頭部劇還是積壓劇?首輪劇還是多輪劇?少更還是多更?
放在以前,拼播還是獨播一直有標準答案,湖南衛視獨自美好,其余四大衛視兩兩聯合,各取所需。但在今年,這種局面早已被打破,成功拼成的劇目不超過三分之一。
無法拼播自然是因為部分衛視出現了掉隊情況,最直接的結果是多輪劇的數量較之前明顯增多。在力不從心的背景下,播多輪劇可能會上癮,而且播著播著就習慣了。
除此之外,衛視排播變得比劇情還難猜。以前,人們默認的是衛視在周六日只播一集或者干脆不播。今年也變了,不但周五到周日可能少播或停播,就連工作日也不一定上新,且每周播出的集數都不固定。
像湖南衛視的金鷹獨播劇場,原來每周更新13集,但從《好好說話》到《憑欄一片風云起》《遇見璀璨的你》等劇都變成了11集,后來到了《少年派2》和《二十不惑2》時更是減少到了10集。
就算是拼播,衛視間也能達成每周減少更新集數的合作,比如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聯播《勇者無懼》時就打破了慣例,由每周13集變為了12集。
其實觀眾也理解,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買部大劇不容易,少播就是省到,就算每周只少播一集,一年下來就能省出幾千萬。
今年,省級衛視進一步成了積壓劇的釋放地。諸多2017年左右制作的高成本劇目在此低價“泄洪”。這對衛視和制片公司都不是心水之選,但至少都避免了更壞的結果。
今年,省級衛視多年來百試不爽的都市話題劇的播出效果失靈。女性視角的、熱搜敘事的劇目不受歡迎了,“土味”的中年偶像劇也失去了魔法。衛視劇亟待開發新的王牌類型。
其實,除了自身經營的困難,五大衛視還要承受輿情帶來的壓力。五大衛視的稱號是地位的一種體現,也是枷鎖,觀眾會時刻拿著放大鏡審視,播多輪劇會被笑話,收視率低會被群嘲,每周減少集數會遭到辱罵,想必每家衛視都在今年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心臟。
結語
因為疫情的擾動,業內最受矚目的上海電視節今年停辦,其他的行業展會有的改在線上,有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有的無限期延后。
一位資深制作人曾在朋友圈說:“縱觀會議全貌,央視沒有洽談室;網絡平臺不見蹤跡,就連各衛視總監、主任也罕見身影。各制作公司的老板們,除了個別人急匆匆趕來出席論壇,說上幾句不疼不癢的客氣話外,絕大多數不再親臨……現在早已進入前期合作,定制自制已成市場主流,哪里還需要什么交易?”
電視臺和視頻網站已基本形成雙向輸送,比如愛奇藝一直和CCTV-8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央視輸送了《親愛的小孩》《風起隴西》《天才基本法》等一批互聯網屬性濃厚的作品,改變著總臺劇集的氣質。而總臺自制出品的部分劇目也能在視頻網站上賣出不錯的價格,攤薄成本。
不少劇集在臺網聯播時采取了同步更新的節奏,但更多的是先網后臺,網播進度領先于臺。比如,正在熱播的《風吹半夏》,視頻平臺就領先衛視兩集。
接下來,總臺央視仍是維持臺網播劇平衡的主力軍,省級衛視跟播網絡和總臺的劇目也不會減少。總臺出品、芒果出品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品質保障,其他省臺的自制計劃也在陸續發布。
總之,“電視劇”的電視屬性越來越不明顯,“劇集”已經成為長篇連續劇的準確命名。臺網競合將進行下去,“降本”容易“增效”難,什么時候供求之間真正平衡了,市場收益托住生產成本了,這一輪回調才能結束,行業才能企穩回升。
附:今年以來總臺央視和五大衛視播出劇目
【創意征集令】誰說電視只能“看”?萬萬沒想到智能電視還能這么玩——創意征集大賽!火熱進行中,打開創意腦洞!獲取豐厚獎金!
責任編輯:胡笑柯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