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隨著短視頻侵權《云南蟲谷》一案的宣判,短視頻平臺的侵權問題再次引發行業熱議。日前由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辦、陜西省法學會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法學研究會協辦的“短視頻平臺法律責任”學術研討會線上舉行。
伴隨著視頻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優質影視綜進行剪輯、切條、解說、搬運、速看的短視頻內容充斥著網絡空間,這些未經授權的侵權盜版視頻屢禁不止,不僅破壞了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更擾亂了視頻行業的正常發展秩序。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張楚認為,短視頻平臺迅速壯大,得益于人工智能和算法推薦,用戶從原來的手動搜索內容變成網絡平臺的個性推薦。在短視頻業態中,人工智能、算法推薦顛覆了內容的傳播方式,短視頻侵權內容也隨著算法推薦迅速擴散,這也給內容版權帶來新的挑戰。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陳兵也表示,短視頻平臺算法推薦下的侵權視頻泛濫,最終將會導致創作、傳播的源頭枯竭,最終損害用戶利益,也有損鼓勵創新的市場競爭文化的生長,更不利于數字文化的繁榮發展。
通過權利人的維權,短視頻平臺上雖然有部分侵權短視頻內容被下架刪除,但仍有大量盜版侵權視頻在不斷上傳、傳播,讓權利人和平臺之間陷入“通知—刪除—再通知—再刪除”的無意義循環。
基于權利人普遍維權困難、成本巨大的現實情況,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原庭長姚兵兵認為,權利人追究上傳者責任非常困難,而短視頻平臺提供了作品的存儲、傳播和取得收益等行為,讓平臺承擔相應侵權責任,更加有利于保護權利人合法權利,也符合激勵創作和鼓勵作品傳播的目的。
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原資深法官宋健說:“司法定價是知識產權客體市場價值的最終體現和保障,高價值的知識產權應當獲得高判賠額,才能夠減少侵權,普遍侵權現象才能夠得到有效制止。”
在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理事盧海君看來,為了遏制侵權行為的大量發生,制止侵權需要多種手段并用。短視頻平臺應當履行過濾、刪除、斷鏈等必要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侵權的發生。
“讀史明智,鑒往知來”,期望流媒體網梳理的歷年中國IPTV政策能給同仁們做市場決策提供參考!點擊下方獲取資料PDF。
責任編輯:胡笑柯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