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瀘州堅持把工業穩增長作為重要任務,全力筑牢經濟“壓艙石”,工業經濟總量大幅躍升。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全市工業增加值總量從486.3億元增長到817.5億元,提高1.7倍,總量居全省第5位,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提升至42.9%;規上工業企業由574戶增長到789戶,規上工業年均增速達到11.3%,高于全省增速2.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全市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51戶;新增培育上市公司2戶(目前上市公司達到5戶),總市值突破4000億元;15戶企業納入省級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
質量效益實現新突破
瀘州堅持以優勢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為重點,深入推進工業經濟結構調整,企業效益大幅提升。
看工業經濟總量——全市規上工業營業收入總量連續4年居全省第6位,2021年達2551.3億元;利潤總額總量連續3年居全省第3位,2021年達369.2億元;2021年工業企業稅收達92.3億元,稅電指數112.78。
看產業高速發展——白酒產業營業收入突破千億,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現代醫藥、能源化工和紡織新材料等產業增加值增速實現兩位數增長。三產結構從2012年的13.9:60.6:25.5,調整優化為2021年的11.0:49.3:39.7。
看企業創新升級——2021年,全市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4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91戶。建成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3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超65%。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438.6億元,增長15.7%。
項目投資取得新成效
十年來,瀘州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全市成功引進恒力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華為公司等一大批帶動性強、投資效益好的企業(項目),謀劃生成了一批20億級、50億級、100億級的重大項目,形成了竣工投產一批、加快建設一批、盡快開工一批、論證儲備一批的“四個一批”良好投資態勢。
同時,成功招引恒力集團、中國電子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落戶瀘州,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瀘州已覆蓋32個;瀘州老窖釀酒工程技改、郎酒濃香基地、鑫陽鋼鐵重組整合和升級技改、中國長城(瀘州)信創、恒力紡織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
5000余億元!這是十年來瀘州累計完成的工業投資總額,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5.1%,劃出一條工業經濟飛速發展的上揚曲線。2021年,瀘州制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工作成效位居全省第3位。
園區平臺邁向新高度
瀘州,堅持擴面、提質、增效并重,做大做強工業園區,提升平臺承載能力,形成“3個市管園區+7個區縣園區”的發展體系。
高新區成功入圍“全國百強園區”、創成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酒業園區、長開區創成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合江臨港工業園區創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酒業園區、納溪經開區、瀘縣經開區、合江臨港工業園區、敘永資源綜合利用經濟園區、古藺經開區等6個園區被命名為省級開發區,合江臨港化工園區、瀘縣神仙橋化工園區被認定為省級化工園區,酒業園區、高新區創成全省“5+1”重點特色園區。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全市產業園區建成區面積由45.64平方公里擴大到98.56平方公里,年均增長8.93%;營業收入由1058億元增加到3812億元,年均增長15.31%;入駐企業由1209家增加到308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352家增加到620家。
如今,產業園區已成為承載產業的主要載體和城市建設的重要空間,基本實現了從工業主導型園區向有一定產業基礎的主導產業集聚區的轉變,部分園區正逐漸向產城融合現代經濟區邁進。
產業生態鏈建設開創新局面
近年來,瀘州實行重點工業產業生態鏈鏈長制,聚焦白酒(食品)、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最具特色的“七大工業產業”延鏈強鏈補鏈,聚焦最具活力的企業優化服務,組建駐企業(項目)服務專員和駐外招商專員隊伍,強力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和企業家健康成長。
同時,組織構建了“1+7”工作機制,推行“1+6”服務模式,制定產業生態鏈圖譜,開展精準招商,強化駐企服務,鏈長帶頭走訪企業200余家,推動產業強鏈延鏈補鏈。
2021年,七大重點工業產業鏈在庫規上企業680家,實現營業收入2379.7億元、同比增長18.8%,利潤總額353.6億元、同比增長55.2%,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102%,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個百分點。
提質發展白酒(食品)產業鏈。成功爭取國際蒸餾酒品牌中心落戶瀘州,郎酒技改、仙潭技改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6戶企業獲評“四川省原酒20強”。抓好茶產業重點基地建設,構建形成以納溪為主的特早茶產區,敘永、古藺為主的烏蒙山優質綠茶產區和古樹茶產區。
融合發展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產業鏈。以新經濟產業創新園、生態園、信創園為重點,推進新經濟產業集聚發展。中電(瀘州)產業園一期項目加快建設、中電(瀘州)產業數字經濟港累計拓展企業80余戶,與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顯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西南地區智能制造新高地。
振興發展裝備制造產業鏈。大力建設工程機械及液壓元件、汽車零部件、油氣鉆采裝備、智能裝備、航空航天裝備和現代制造服務業等產業體系。成都豪能汽車差速器總成生產基地、智通自動化公司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有序推動川南航天能源上市及研發(總部)基地、華宇鉆采公司上市等前期工作。聯合永川、江津成立瀘永江裝備制造聯盟,發展高端裝備集群。
加快發展現代醫藥產業鏈。加大醫藥企業培育力度,扎實推進科瑞德制藥、眾邦制藥上市培育,著力將瀘縣醫藥產業園區培育為全省“5+1”特色產業園。科瑞德二期、醫藥產業園產城融合二期等項目有力推進,榮和唯真生物科技功能性復合飲品生產基地、中醫藥院內制劑研究轉化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
轉型發展能源化工產業鏈。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頁巖氣探勘開發、可降解高分子新材料等項目建設。上半年,頁巖氣累計產氣達10.3億立方米,延伸拓展頁巖氣鉆采裝備制造、LNG及其配套等下游產業,引進遠豐森泰能源LNG和氦氣及液氦項目。大力推進化工園區項目建設,力爭北方化工纖維素醚項目10月動工。
集聚發展紡織新材料產業鏈。緊盯“鏈主”企業加強服務,幫助恒力解決產業扶持資金、技改資金、重點排污單位服務等問題,正全力協調企業納入全水電交易,紡織項目產能加快全面釋放,功能性纖維新材料項目加快推動。加快編制瀘州市紡織產業發展規劃,聚焦紡絲、織造、紡織品生產,優化存量,培育增量。
低碳發展綠色建筑建材產業鏈。推進優特鋼鐵、新型水泥、環保玻璃和裝配式建材、家裝建材產業發展,打造“3+2”產業體系。積極推進敘永綠色新型材料環保產業園等11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促進鑫陽鋼鐵配套物流產業園、賽德水泥水泥粉磨技改等項目加快建成投產,力爭鑫陽鋼鐵汽車拆解、紅獅水泥等項目盡快開工建設。積極支持武駿光能主板上市,鼓勵發展總部經濟。
綠色轉型邁出新步伐
推進綠色制造示范創建,打造一批節能節水模范企業。
十年來,瀘天化公司成功創建為國家級水效領跑者和省級節水標桿企業,高新區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綠色園區,瀘州老窖公司創建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古藺經開區創建為省級綠色園區,金田紙業等5家公司創建為省級綠色工廠,青島啤酒等8家企業成功打造為省級節水型企業。
同時,瀘州加快水泥、平板玻璃、鋼鐵、造紙、制磚等重點領域落后產能淘汰步伐。2012年至2021年,全市共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共181戶,其中整體退出101戶,淘汰工藝設備的企業80戶;共淘汰煉鐵產能3萬噸、平板玻璃374萬重量箱、燃煤鍋爐505臺共約1100蒸噸、中頻爐11套共計110萬噸、造紙產能3616.41噸、落后電機149臺、制磚產能172341萬匹、液氨產能2萬噸、合成氨產能8萬噸、發電機組1.8億千瓦時、化工產能1萬噸、印染產能1400萬米、水泥98萬噸。
擊鼓催征,奮楫揚帆。瀘州正多維發力,打造工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記者 茍邦平 唐千惠)
關鍵詞: 筑牢經濟壓艙石 工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新興產業培育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