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資深的行業觀察者,燈少是一個總要打破人們糊給電視新媒體產業的美顏濾鏡,給大家看原圖的人。
【資料圖】
回顧過去十年,這樣的往事比比皆是。甚至在2017年行業一片欣欣向榮時,他也撰寫了多篇“盛世危言”,直言市場的冒進與隱患。
在此次“視聽·這十年”系列訪談中,他一面感嘆過去十年是“從0-1的創世紀”,一面諫言“產業各方要有‘有為才有位’的覺悟”。
網絡上有這么一種說法曾被套用到各行各業——今年可能是過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燈少覺得這話用在電視新媒體產業雖不完全對,但后半句沒準兒真說中。
其實這種焦慮用一種更直白的方式表達,可能是這樣的:如果產業再不忙著求生,就是等著消亡。
“到現在還認為電視的未來僅是視聽內容的話,一定是走了一條下坡路”,燈少說,“過去十年,是電視視聽變革,推陳出新的十年;而未來十年,電視應不止于視聽內容,而是開啟電視內容+服務的十年?!痹谀壳癐PTV、OTT、DVB三足鼎立的大屏格局中,燈少認為IPTV最具備能代表未來電視的潛質,但他又補充,具備潛質不代表一定能走完這條路。
表面上看,這是一位行業觀察者在制造焦慮,但如果聯系上燈少的從業經歷及當前的產業背景,或許這些預測背后真是一片洪水滔天。
從0-1和從1-N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在回顧視聽產業過去十年時,燈少引用了李白的這句詩。雖曲折蜿蜒,卻處處風景,經歷過艱辛,也收獲了成長——IPTV從2200萬到3.7億,成為電視媒體傳播主渠道;OTT則通過產品和體驗升級,激發了用戶看電視的熱情。十年間,以IPTV、OTT為代表的中國視聽產業實現了從0-1的蛻變,也推動了中國電視機行業的智能化升級。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這十年,燈少認為是“技術破壁”。視聽行業的成長離不開技術破壁帶來的支持,不管是從模擬到數字的傳輸演進,從ADSL到光纖的網絡升級,從電視到智能電視的產品升級,從標清到4K的體驗升級,還是從EPG到智能推薦背后的AI計算、大數據技術的服務升級等等,在燈少看來,過去十年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技術破壁帶來的紅利,“技術打破了視聽產業原有的管制壁壘,推動了視聽的產業變革,通過商業格局的新構,重塑了產業的新形態,甚至再度引導了政策的錦上添花。”
當產業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新業態的崛起就是必然結果。
但時代在變,一方面中國視聽產業的人口紅利期已經結束,另一方面宏觀環境也在發生巨大變化。在規模完成積累之后,如何讓規模變現,已經成為這屆視聽平臺們的普遍困境和焦慮。局面已完全不同于十年前。
“如果說過去十年是技術破壁的十年,那么未來十年則是商業破界的十年”,燈少說,“現在視聽行業需要打破固化的舒適區,破界尋求合作的新機會,需要構建從1-N的百花齊放。”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技術跑太快,商業化進程明顯跟不上。燈少感嘆,往往一個技術的商業價值尚未被激活,就已經急于推廣下一代技術,4G到5G,4K到8K都是典型代表。燈少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如果技術忙于不斷迭代升級,沒有給商業落地留下有效空間,,那技術突破的價值何在?
燈少說,“我更希望我們對于技術與商業化的結合更緊密些,也更踏實些,而不是技術盲目求新求快,迫使商業化的立足點不斷變更,造成技術下的產業內卷?!?/p>
跳出視聽看電視
內卷可能源于技術,也可能源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