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善可陳”。
包冉用這四個字總結視聽行業過去的十年。
在流媒體網近期推出的“視聽·這十年”系列訪談中,這大概是鮮有的來自另一個側面的評價。不是“規模增長”,也不是“格局顛覆”,而是剝離表象拷問內核——在基礎設施發生巨變的十年里,沒有全新的革命性暢想出現。
【資料圖】
如果說二十世紀初,視聽產業迎來過一場充滿野性的萬物生長,并為此后的產業發展埋下了伏筆。那么過去十年,就是伏筆照進現實的過程。4K/8K/超高清,VR/AR/XR,以及移動視聽與客廳視聽的融合等,這些在過去十年里逐步落地的視聽技術路線,其實最初的萌芽,都在十年前。不管是技術范式,還是商業模式,包冉認為產業一直在走十年前就規劃好的路,還沒有找到新的路。
但能把規劃好的路走好,也是一樁大事,且不是一件易事。過去十年中國視聽產業確實在飛速發展,IPTV/OTT也于此間崛起。家庭大屏似乎格局初定,但包冉不這么認為,他判斷未來十年產業還將洗牌,而OTT才是終極形態。
技術被鎖死了
“就像《三體》里一樣,技術被鎖死了”,包冉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
視聽產業飛速發展的十年,其實是基于十年前的規劃路線按期達標的十年,即使是這兩年風頭正勁的元宇宙,也并不是一個新概念。而非要探究下一代視聽技術的萌芽跡象,那也只能說是有人在研究,但還非常不成體系。
在包冉看來,下一代視聽模式的基本技術依托應當具備全息顯示的特點,包括但不限于裸眼3D、空間操控等。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基于AR技術的智能眼鏡又掀起新的一輪創業潮,包冉認為這是目前值得關注的,但還沒看到什么令人激動的革新。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技術被鎖死了,這和視聽領域本身的關系其實并不大。
計算機網絡OSI體系結構分為七層: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層級越低越基礎。
視聽產業屬于應用層,而應用層是較為靠上的層級。問題的癥結在于,在基礎的層級里,技術被鎖死了。當基礎層級技術被鎖死,就必然看不到視聽技術有全新的革命換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