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電圈兒超過十年的人,很少有不知道《即將消亡的電視》和《吃屎趕不上熱乎的廣電人》的,畢竟,這樣驚心動魄的標題真是想讓人忽略都難。而這言辭激烈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廣電老兵情真意切的吶喊——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
2022年,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積極推進,這位久未動筆的廣電老兵再次激情發聲,發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將給我們一個全新的生活》為廣電建言。這次廣電算趕上熱乎的了?這是不是最后的機遇?廣電應如何把握以及需要回避哪些坑?
【資料圖】
流媒體網獨家對話這位廣電老兵、思考者王明軒。
很少有人去看《即將消亡的電視》副標題
回望過去十年,廣電踩過哪些坑?錯過哪些窗口機會?
王明軒苦笑:“我本來是想作為敲警鐘的人提醒大家早點行動,完成轉型,或者實現我書里所說的涅槃,但是沒想到這一路下來,我們掉進去了所有的坑,錯過了所有的機會?!?/p>
視頻網站沒做起來;社交類的應用沒做起來;后來又做直播平臺,也沒有一個能達到大型直播平臺的量;再后來以字節跳動為核心的企業開始做智能化推薦引擎,廣電也沒做起來。王明軒直言,“走到今天,我們其實一直是跟著隊伍跑,人家做成熟了,甚至快過季了,我們才沖進去”。
王明軒表示,窗口出現的時候,廣電總是反應慢那么一、兩拍。但是“互聯網技術是不允許慢一拍的”,互聯網的邏輯是做任何一個東西要做好做透,做一個word全世界都用它來做文字編輯,還用做十個八個各種各樣的word嗎?騰訊做一個微信,全中國七八億人、十幾億人都在上面了,還會有第二個微信嗎?他反問。
“跟著走,沒戲!”王明軒強調。
《即將消亡的電視》出版于2009年,距今已有13年,其中很多數據和案例因為歷史原因已經失去現實價值,那么,觀點是否也要修正?畢竟,OTT、短視頻等在成書時尚未出現。
王明軒表示,沒有修正——正相反,發生的事實恰恰驗證了當初的判斷。
據王明軒透露,該書準備工作是從2002年開始的,他的一個同學做三網融合,并且也是那位同學最早把比爾蓋茨請來中國做維納斯計劃,正是在跟他的接觸中,王明軒發現電視要出問題了,于是開始關注,一直到2008年的圣誕節晚上把最后一個字寫完。
其實,這本書是有副標題的,全標題叫《即將消亡的電視——網絡化與互動視頻時代的到來》,甚至,副標題才是王明軒原本的主旨。只是“那時出版社的編輯希望我用勁爆一點的標題讓大家有所警醒”,于是有了這個“醒目”的書名。
除了被自動忽略掉的副標題,還有很多人是對著這個正標題“望文生義”的,王明軒感慨,很多人提取到的關鍵詞都是“電視消亡”,卻根本沒注意書中所說的:人類可以離開火柴,但人類不能離開火;同樣,人類可以離開基于電子技術所形成的廣播式的視頻傳輸、傳播,但人類不能離開視頻?;陔娮蛹夹g所形成的廣播式的電視,包括圍繞它所形成的產業將逐漸的萎縮和消亡,而視頻將以一種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表情達意的工具的方式,廣泛的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IPTV曾是傳統電視上游第一大堰塞湖,誰是IPTV上游的堰塞湖?
《即將消亡的電視》中專門用一章內容講述傳統電視上方的五大堰塞湖,其中,IPTV被列為“懸在傳統電視上方的第一個堰塞湖”。如今,當年的“新媒體”IPTV用戶數超過3.6億,成為電視媒體主力,誰又是它上方的堰塞湖?
王明軒表示,自己當時列了幾個堰塞湖,還評了星,并認為IPTV是沖擊最大、最先沖擊的一個,結果也證明“它確實是對傳統電視沖擊最大的,幾乎奪走了有線電視的絕大多數用戶和收入”,但“IPTV、OTT它們的上游已經不存在堰塞湖的問題了”。
因為“IPTV和OTT都是過渡性的視頻傳輸技術”,王明軒說,它們面臨的不是新的視頻技術的沖擊,而是既有市場的一種博弈。既有市場大概有哪幾塊?他說,除了有IPTV、OTT,還有暫存的一點有線電視用戶,還有一大塊是愛優騰等長視頻網站。現在的視頻市場就是由這幾家“在博弈一個不大的存量市場”。
王明軒指出,愛優騰占了大多數收入都不能盈利,其他的就更困難,同時也證明這個市場其實很小?!斑@場博弈最后誰能勝出,現在還看不太清楚,最終的結果會很復雜,有運營的因素,有政策取向的因素,還有市場的因素?!?/p>
“真的挺難判斷的,因為IPTV是以省際為單位來傳播的,直接違背了互聯網的傳播邏輯和盈利邏輯,其實就是把有線電視那點小錢兒給分回來一些而已?!蓖趺鬈幪寡?,如果IPTV是一套全國傳播體系,他會看好 IPTV。而一旦以省際來傳播,“它的市場規模就指數性下降”。
王明軒感慨,自己對這事也很焦急,為此,2017、2018之交燈少寫IPTV“盛世危言”系列時,他還專門跟進過一篇文章,詳細算過這筆賬:31家IPTV省平臺平均每個平臺擁有1/31的用戶數,套用互聯網應用價值公式,(1/31)2=1/961。這就意味著如果每個省級平臺每年有3億收入,深度融合成一張全國統一的大網,將擁有3╳961=2883億的市場空間價值。這同時意味著,如果全國一張網, 2883億的市場,每個省其實可以獲得2883/31=93億的收入份額!可惜“位卑言輕沒人搭理”。(關聯閱讀:給“燈少”的《危言》添點油、加點醋! ——IPTV必須越過這五道坎兒;【燈少】IPTV“盛世危言”系列之一:市場的進擊和隱患)
“分省的模式改起來可能也沒那么容易,走到了這一步已經不是技術之爭了,是人性之爭。”王明軒表示,誰也不愿意把主導權把平臺控制權交給別人,都想自己控制,還是小農思維。
“難道我們傳統媒體真的就跳不出這宿命,摒棄人性的弱點,收斂我們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控制欲,壓抑一下私欲與利益,通過分工協作,拯行業于危瀾嗎?非要把它徹底玩殘了,爛透了,然后各奔東西嗎?其實,突破人性,這也恰恰就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講分工協作,講共享共贏?!?/p>
視頻媒體的未來——誰走誰留?
王明軒指出,我們現在所說的視頻媒體是基于當時的電子技術和無線電技術形成的媒體形態,當時的信息傳播通路非常少,人類又有非常強烈的信息需求,所以就把所有需要傳播的信息全部都搬到了電視上。而現在,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傳播技術的進步,“大量不適合放在電視里的內容會逐漸被剝離出去”。他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天氣預報。如果播報顆粒足夠細,比如以縣為單位,全國2000多個縣加上區,可能有將近4000個播報單位。一個播報單位給10秒鐘就需要4萬秒到5萬秒,而全天一共才不到8.7萬秒,也就意味著12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一次全國的信息播報。在新的互聯網時代,傳統電視沒有優勢了,改成每十五分鐘更新一次的“墨跡天氣”。
第二個例子:交通臺。以前我們用多個節目甚至用一個廣播頻道來做交通路況節目,起個名字叫交通臺,還派人到二環三環去做路況播報員,現在百度、高德、滴滴打車結合在一起就取代了所有的交通臺。
第三個例子:美食探店。類似于《快樂生活一點通》之類的做菜的小竅門,找哪一家的餐館好吃這樣的節目,現在都變成了“大眾點評”、“餓了么”。
王明軒說,大概有百分之三四十是這樣的節目,這種信息更新快又要雙向互動的所有的內容,都不會再是視頻媒體未來的“菜”,它們將被剝離出去變成互聯網應用。他認為可以長期留下來的就是兩大塊:第一大塊是影視劇場再加上體育賽事的直播。這些,傳統電視在爭,愛優騰咪咕也在做;另一塊鐵定屬于傳統視頻媒體的就是新聞和時政——只要人類社會還以國家形式存在,國家必然要由政府來管理,政府就必須要有政策的宣達、民情的反應、民族的動員,就必須要有時政和新聞,這一塊是傳統視頻媒體一定能守得住的東西。
關于大小屏,王明軒說,新的介質,比如AR/VR/MR/XR這些會沖進來一大批,會增加新的屏,但人類社會將長期擁有一大一小一靜一動,一大是大屏,一小是移動屏,一靜是大屏,一動是移動屏。
關于長短視頻,王明軒表示,長視頻短視頻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不專業的說法,甚至不是行業內的說法,它應當是做互聯網視頻的人想出的一個名詞,是考慮流量成本才去強調長視頻短視頻。“這是一個很不科學的說法”,因為視頻只是人類的一種表情達意的工具,嚴格上講,除了劇情邏輯特別連貫的電視劇或者體育直播、現場綜藝,剩下的都不是長視頻,都是短視頻。“我們廣電做的內容嚴格上講,就是把短視頻拼在一起形成的長視頻的欄目。”
同時,王明軒強調,他不認為用長視頻短視頻來判斷未來趨勢是合適的,而是應當把它回歸到表情達意的工具。如果必須通過很長的篇幅才能講透就用長視頻;如果非常小的小事件,一個小笑話,就用短視頻,應該適合用什么表達就用什么表達。
“視頻是人類用來表情達意的工具,不能簡單用長短來預判未來,甚至現在都不能把它們當成一種文化形態。將來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才可能科學貼切地歸類出這類視頻叫什么,那類視頻叫什么,就像文字里邊這類文字叫詩,那類文字叫詞,這類文字叫散文,那類文字叫小說?!?/p>
王明軒攝影作品
文化數字化——文明的躍遷
王明軒感慨,一次次吶喊叫不醒大家,剛開始確實是無奈, “我也算是一個老電視人,我都能跳出來,2009年親自到互聯網領域帶隊伍做技術、做手機電視,其他人為啥就跳不出來!”
但是后來我就變得平和了,釋然了。因為反觀一下歷史,我發現人類在重大技術變革導致的產業升級時,全都不是由傳統行業的人做出來的。”“比如現在的交通運輸業,有汽車、飛機、輪船、火車,這些東西沒有一個是傳統運輸業的駝隊、馬幫還有劃船搖櫓的師傅們做出來的,全都是由掌握新的機械技術、發動機技術的工程師們做出來的;現代的銀行業也絕對不是山西票號轉型過來的。”
口中說著釋然,看到自己認同的方向,王明軒還是在積極發聲。這個他看好的新方向便是文化數字化,他認為這是一個“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
王明軒表示,廣電市場規模其實是很小的,最輝煌的時候也就是3000億的規模,這3000億其實只是我們過去所說的“小文化”的一部分。什么是小文化?比如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圖書館、博物館、公園、演出劇團這些,廣電只是這里的一小部分。他提醒業界關注高書生提出的“大文化”概念。
所謂大文化是什么概念?王明軒說,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各種觀念,飲食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社交文化……方方面面都有凝結成的文化,是一個比上述“小文化”大得多的大概念。以前人類考察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維度,主要有經濟、政治、環境等,而“‘文化’未來將是下一個維度”?!皬男∥幕酱笪幕且环N文明的躍遷”“信息文明是把人類所有的跟文化、觀念相關的所有東西全部數字化”“廣電如果能夠跳出小文化,投身大文化,就等于把小池塘的空間拓展成大海的汪洋”。
王明軒表示,由于生產力的提高,人類物質生產水平和物質產量越來越多,產能已經完全超越人類的需求——父母那一代有件新衣服平時都舍不得穿,過年過節才拿出來,現在的人們幾乎衣柜里裝滿了衣服,好多買完沒打開就扔了?!柏敻皇怯上∪毙詻Q定的,當物質的稀缺性急劇下降,人類就會尋找新的稀缺性來做財富標的——空間最大的就是文化,特別是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讓信息有了傳播、存儲、交易的空間以后,文化就變成了一種重要的財富?!薄笆且环N細分以后就變成了能夠自洽、能夠產生稀缺性,有人愿意交易,愿意存儲的非物質財富?!?/p>
信息文明啥意思?能用5G方便的打電話就叫信息文明嗎?不是的。王明軒說,那種躍遷類似人類社會從農耕文明前進到工業文明。
工業文明是人類把整個農耕生活形態、生活方式全部都搬到了工業上——現代農業是工業文明的產物,現代教育是工業文明的產物,現代媒體是工業文明的產物,現代醫療是工業文明的產物——工業文明導致了農耕生活形態的方方面面的躍遷。信息文明也是這樣,它將把工業文明的絕大部分都搬到互聯網上。
“文化只是這種變化的一個方面,是典型的非物質財富,而非物質財富會變得極其龐大。再換句話說,每一次這種大的變革都會導致社會財富的幾何式增長?!蓖趺鬈幣e例,農耕文明的時候是以糧食、土地還有牲口作為衡量財富的標的,財富規模很小,一兩千年只是十分緩慢的增長;而工業文明是以工業原材料和工業制成品為財富標的,財富規模迅速爆炸式增長,百年時間就超越了過去千年的財富總量;未來信息文明時代,物質產品將只是財富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一部分,大量的數據、信息,以及個人的影響力都將化身為財富,非物質財富。一個人通過自己的能力、思想、觀點去影響別人,這就是他的非物質財富。
王明軒攝影作品
只要廣電別躺平,幸福在后頭
王明軒指出,這一次以文化數字化為代表的這種產業升級,只要廣電不躺平,幾乎沒法說清楚有多大的機會,但實現這一切的先決條件就是“這回,我們廣電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否則我們依然會成為二流技術和落后技術的‘回收站’?!蓖趺鬈帍娬{,我們之前之所以總是掉進所有的坑里,就是我們這群駝隊馬幫的老師傅吃了沒有技術的虧。
為此,王明軒特別期待建設中的中國廣電。他說,中國廣電要建“新型廣電媒體傳播網、國家文化專網、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網”這三網,而且宋啟柱董事長特別強調了要做云計算,要在超算上下功夫。如果把這幾者結合在一起,“網建起來了,又能超算又是云存儲,若再加上區塊鏈技術的確權,不就是文化數字化的核心技術體系嘛!” 王明軒表示,“有了這些核心技術,廣電就不再是二流落后技術的回收站了。它就是文化數字化的發動機啊!”
在這臺發動機的驅動下,文化信息的采集、生產、存儲、傳輸、消費就形成了自洽的產業鏈,廣電在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將有自己巨大而獨特的機會。王明軒說,我們隨便舉個例子,比如信息采集,在文博領域,他們的專家對一件瓷器的歷史文化淵源肯定如數家珍,但若讓他們用數字影像技術把這件文物所有信息記錄采集下來,甚至做成高清3D,可互動欣賞“把玩”的數字產品,就不是他們的強項了。而電視人天生就是從事影像視覺工作的,即使有些數字技術需要學習,視覺方面的修養也是得天獨厚的。
因此,僅僅在文博領域就有一個我們可以參與的百億千億的信息采集市場。何止是文博,名山大川、文化村寨、傳統工藝流程呢?又何止是采集,采集以后的加工生產、傳輸存貯、還有消費運營呢?空間簡直沒法想象,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發展階段,都會讓我們電視人夠吃夠喝。
“你只要現在別躺下,一直跟著技術走,好好活著,幸福都在后頭?!?/p>
王明軒
國內知名傳統電視與新媒體跨界人士,暢銷書《即將消亡的電視》作者。
先后供職于大連電視臺、光線傳媒、銀漢傳播、永新視博,現任國廣星空總裁、國廣東方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多次被邀請到新華社、求是雜志社、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新媒體機構,南方都市報、湖南、上海、江蘇等各大媒體機構,及北京大學、CTR等科研院校授課。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