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臨問題
(1)頂層設計:數字鄉村頂層設計與基層實際結合不夠緊密,標準規范有待健全完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是數字鄉村頂層設計目前側重共性方法論,縣、鎮、村層面缺乏個性化、貼實際的發展規劃。很多地方尚未制定數字鄉村頂層設計,或規劃設計缺乏針對性的現象較為普遍,縣、鎮、村層面數字鄉村規劃,大部分沒有緊密結合自身情況和當地實際進行探索研究,對其他地方的數字鄉村經驗盲目照搬,影響了數字鄉村建設的實際效果。
二是數字鄉村領域的標準規范剛起步,數字鄉村標準體系有待明確,未來數字鄉村長遠堅實發展有賴于標準規范的健全完善。目前數字鄉村建設的標準基礎薄弱,不少已建設的數字化平臺存在數據整合難度較高、開放共享程度較低等問題,難以對數據進行綜合利用,制約跨區域、跨行業的協作協同和科學決策,數字鄉村建設未能形成顯著的協同效應。
(2)基礎支撐:農業農村數據要素價值未實現有效挖掘與釋放,社會資本引導和撬動不足
一是數字鄉村建設“好看不好用”是普遍表象,本質是數據要素作用發揮不足。農業農村領域蘊藏數據資源豐富,但目前數據要素價值挖掘利用不夠,主要表現為有效數據不足、覆蓋面不夠廣、數據資源分散、精準度較低等,難以利用數據進行整體性、趨勢性決策分析。總體上,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目前僅限于獲取零散實時數據、整合涉農歷史數據,形成淺層數據服務產品,數據加工分析能力較弱,數據、算力、算法三大環節要素的閉環運行、相互支撐的格局亟待構建。
二是社會資本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激活,建設運營的商業模式有待摸索創新。當前數字鄉村建設還存在過多依賴政府投入的現象,尤其是資金投入方面,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和撬動不足,多元化的協同參與、長久運營機制還未有效形成,建設力量相對薄弱,多方共贏、經濟社會效益好的數字鄉村建設商業模式還需要深入探索和挖掘。
(3)技術應用: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應用場景耦合面仍待拓展,技術創新活力待激發
一是技術應用場景待挖掘,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領域業務結合度的橫縱面仍需拓展。橫向來看,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治理的諸多場景仍然有待以數字化的方式來提升效能;縱向來看,目前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場景的應用大多以單項技術為主,技術集成應用場景較少,技術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化應用,提升效果。
二是農業農村數字化技術創新研發動力不足、效能較低。數字鄉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但市場創新活力明顯不足。整體上,農業農村數字化領域不少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不足,產品研發、技術創新核心力量較弱,升級換代速度也較慢,主要精力集中于技術的模仿復制,忽視應用和服務的及時升級和完善,導致數字鄉村應用日益趨同,無法滿足市場差異化需求。
(4)產品方案:數字鄉村建設方案差異度和性價比均有待提升,應用主體適配度較低
一是現有數字化方案與鄉村現實情境存在耦合失調,數字化應帶來的降本增效作用未能充分展現。區域間的鎮村分化和農村社會成員分層日益凸顯,目前數字化產品和方案傾向于將全域內各類村莊視為同質性的整體,數字化方案缺乏適應性。另外針對不同規模和需求的生產經營主體有待提供具有高性價比的差異化建設方案。
二是農業農村數字化應用的適配性不夠強,未能充分考慮農村居民數字素養基礎。常住農村居民平均年齡偏大、學歷層次偏低,對現代科技的接受能力較弱,普遍存在“數字鴻溝”,面向鄉村用戶提供的APP、小程序過于零散,應用便利性、簡易性不夠,對村民使用形成門檻,不利于數字化的普及推廣。
(5)實施落地:數字鄉村建設存在零散化、重復化、低效化困境,資源未得到有效配置
一是各地數字鄉村建設還處于自下而上的各地自主探索階段,規劃設計一體化程度較低,建設零散化。目前系統性的數字鄉村建設還比較少,各類數字化項目還處于各自為陣狀態,導致橫縱向數據共享困難,系統重復填報,信息獲取滯后、重復、遺漏等問題,有待進行系統性統籌。二是各地農業農村數字化建設存在重復化、同質化、低效化困境。現有相同定位、相關場景、相似功能的業務系統普遍存在同質化現象。部分地區的平臺、軟件和數字化設備存在重復建設現象,以及盲目跟風模仿建設數字化項目。已建設的數字化平臺利用不充分,資金、人才等資源未得到有效配置,平臺應用效率低下,同樣加重了數字化項目盲目、重復建設的問題。
2、突破路徑
優化頂層設計: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銜接發展,加快數字鄉村標準體系構建。
一是堅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自下而上”的基層創新推廣雙向互促,在數字鄉村頂層設計上充分考慮各地資源稟賦、產業特色、群眾素質等各方面差異,依托駐鎮幫鎮扶村觸點資源,把握當地實際情況與多層次需求,制定接地氣、切實際、有力道的數字鄉村頂層設計;通過以評促改、同臺競演等方式鼓勵基層創新,開展數字鄉村場景需求挖掘,打造建設樣板再進行復制推廣。
二是加快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制定,引導各方協同推進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建立統一、融合、開放的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固化有助于“三農”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數據資源體系,加強各地數字鄉村數據資源庫建設。
深化技術應用:充分把握技術特性與業務特征的融合性,打造多層次數字化應用場景。
一是發揮數字技術優勢,加快農業農村關鍵場景營造和迭代升級,深度融入鄉村產業、治理、民生、生態、文化等領域更高層次、更多樣化的需求場景,加快線上線下資源融合,推動優質服務資源向鄉村滲透,持續迭代更新應用場景。
二是以破解問題為導向提升創新研發水平,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整合科技創新要素資源,為數字鄉村建設的技術和應用場景創新提供良好環境和基礎支撐;聚焦農業農村典型場景,通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實現市場價值與競爭力提升,突破產品同質化困境。
具化解決方案:瞄準不同領域業務痛點,形成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數字鄉村解決方案。
一是探索符合鄉村發展特色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尊重不同地區特點及其信息化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分類別、分階段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鼓勵企業發展面向農業農村定制化應用場景的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實行產品差異化推進戰略,提升數字鄉村領域相關產品應用的實用度和性價比。
二是開發符合農村居民使用習慣和數字素養狀況的輕量級產品,搭建一體化農業農村服務門戶,整合零散的細分場景應用,降低農村居民操作難度,提升使用便利性、簡易性,切實解決問題;同時加強數字鄉村應用宣傳和示范,開展數字技能培訓,提升農村居民數字素養。
亮化運營模式:加速運營模式創新,推進數字鄉村從“建設”到“運營”的轉變。
一是建立數字鄉村運營機制,從根本上解決當下數字鄉村建設“建成即結束”、使用體驗不佳的問題,通過長效運營及清晰的盈利模式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的良性循環。
二是創新數字鄉村建設運營模式,例如選取本地國資背景企業和具備數字鄉村建設運營能力的企業合資組建地方數字鄉村運營公司,承擔本地數字鄉村的統一建設運營,實現數字鄉村的統籌、健康、有序發展。
活化社會資本: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領域,激發社會資本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積極性。
一是搞活投融資方式,在數字鄉村領域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數字普惠金融等多種投融資方式,積極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和產融結合平臺作用,鼓勵各級國資國企到農村投資,進一步放大社會資本支持鄉村振興的撬動效應,打造典型。
二是創新商業模式,積極摸索可盈利、可持續的數字鄉村商業模式,實現造血功能,是調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數字鄉村建設運營的根本。三是為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提供一攬子、全方位投資服務,積極制訂有利于鼓勵企業投入數字鄉村建設運營的投資返還、資金補貼、捐贈抵稅、企業冠名、區域公共品牌等優惠政策,從市場、技術、資金、品牌等方面給予幫扶引導。
強化資源保障:加強組織、人才等資源保障,為鄉村數字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提供支撐。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推進。鼓勵縣、鄉鎮各級基層政府成立數字鄉村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管理體系;建立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切實形成數字鄉村建設工作合力,強化上下聯動,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二是夯實人才基石,形成數字鄉村發展的凝聚力和執行力。調整人才結構,推動基層政府人才轉型;利用社會資源優化人才培訓,開展校企聯合,打造全方位、多主體、多元化的培育模式;盤活存量、培訓農村現有人才,培育新型農民,提升鄉村居民的數字素養。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