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綜藝,是什么樣的體驗?」
這個問題「很知乎」,也勢必要由知乎作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知乎自制綜藝《我的高考笑忘書》《我所向往的職業啊》《荒野會談》陸續上線。
三檔定位均以20-30分鐘的片長走輕量化路線,選題結合知乎熱門與社會熱點話題,主打思考與知識分享、重內容型的節目主題,符合知乎社區知識與精英的調性。
但非視頻平臺做綜藝,需要功課一系列的難題:如何找準綜藝定位?如何培養用戶的看片習慣?如何實現內容的破圈?如何讓綜藝與社區良性循環,并有助于知乎更好地往商業化發展?
這些都是知乎試水綜藝在邊走邊看的問題。
知乎的Z世代綜藝夢
知識類視頻越發成熟的時代,知乎將「綜藝夢」照進現實。
知乎三檔自制綜藝,分別是定位將圓桌搬到荒野的青年談話節目《荒野會談》、聚焦高考失利者的紀實人物訪談節目《我的高考笑忘書》、每期一個新體驗的職場青年紀實觀察節目《我所向往的職業啊》。
從欄目的選題上,能夠清晰感受到要與Z世代產生連結的訴求與目標。而從受眾定位引導的節目效果與實際反饋來看,這三檔綜藝均以相似的內核,達成與Z世代的平視。
首先是定位清晰。
三檔綜藝通過不同形式的呈現方式,還原Z世代真實的生活困惑以及處事態度。清晰的定位在于話題的選擇上。從Z世代關注的話題中進行挖掘,進而圍繞個人、社交、高考、職場等值得討論的具體議題展開。例如《荒野會談》中的議題「如何定義Z世代的酷」,直接將聚光燈照向Z世代群體。
也還在于嘉賓的邀請。《荒野會談》邀請了李雪琴、章若楠、席瑞、李浩源、蔣先貴,以及知乎優秀答主李松蔚、劉博洋擔任嘉賓,整體年齡年輕化,角度多元化。
其次是真誠與真實的觀感。
延續知乎社區一直以來的調性,鼓勵真誠的表達也是知乎綜藝追求的基調。
例如《我所向往的職業啊》盡可能把真誠與真實的觀感放大。不做事先編排,沒有預設情節,用與其他職場類綜藝不同的紀實手法,將知乎社區中備受熱議與關注的職場模塊內容,進行視覺化的呈現,也打破刻板印象。
第一期主題是「在硅谷當程序員是怎樣的體驗?」,跟隨全球頂尖互聯網公司程序員展開一天的工作日常,包括了工作內容、會議討論,甚至工作環境、休息安排等,沒有特意安排情節,而是直觀呈現。
如同谷歌程序員黃玄下班后在家里跳起poping,反差帶來的程序員真實的有趣與浪漫,又是一種讓人倍感真誠的呈現,也真正傳遞出值得信任的觀看體驗。
觀察團也處于一種開放包容的狀態。嘉賓分別扮演著資訊科普、情感共鳴、情感分析、職場解讀等角色,他們談論各自的觀點,而非說教,也能夠自然地話題往更深入、更高度的方向做延伸。
也因為這樣真誠表達方式,不斷碰撞出引發共鳴的金句,并引發知乎社區中再次熱議討論——
在谷歌程序員說「做巨輪里的一個螺絲釘也很好」,這是當前職業環境中的普遍心態嗎?
楊天真說「專業能力決定職業長度,而自驅力決定職業高度」,你認同么?
這些因節目中自由討論而生發出的話題,在知乎社區被二次發酵,通過文字的互動與傳播,再次生產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優質答案。綜藝與社區的良性循環在這里達成。
最后是滿載的干貨。
作為知識型平臺自制的綜藝,它們建立在了知乎高質量、專業等社區標簽基礎上,以硬核的專業輸出,有深度的思想分享,不晦澀的表達方式為成片要求。
在《荒野會談》中,一群對現實生活有見解與思考的年輕一代KOL圍坐,從當下年輕社會面臨的社交、生活、愛情、工作、自我等問題出發,多角度、多元化地闡述還原年輕人的真實想法,再通過群體交流的碰撞,大家紛紛列舉切身的經歷進行討論,反而使得話題更加深入淺出,對當下社會現象的諸多探討,也達到了干貨滿滿且不晦澀難懂的高度,也有效引導觀眾加入思考。
縱觀三檔綜藝,雖然整體弱化了綜藝感的節目效果,但放在知乎社區中卻比較契合用戶的口味,并且也嘗試在用20分鐘左右的短節目形式,迎合碎片化觀劇的需求。知乎綜藝展現了在高度聚焦年輕人的同時,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包容當下青年群體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點。所以在這些跨世代的交流中,依然能夠達成與Z世代的平視。
很知乎,但不僅知乎
這三檔綜藝,本質都是很知乎的內容表達。
它們分別為談話類、訪談類和紀實觀察類,準確聚焦于思考與知識型的綜藝賽道。
作為高質量的問答社區和創作者聚集的原創內容平臺,知乎一直以來都堅持著「生態第一」的發展理念,知乎綜藝定位在「知識型」也可謂是水到渠成。
正如《我的高考笑忘書》聚焦知乎上最熱門的垂類之一——高考。并且從知乎關于高考的上萬個問答中,挖掘出「高考失利」這個別具一格的角度。
節目在此基礎上延伸探索出「高考失利,我做出了什么選擇?」、「考砸了,爸媽對你是什么態度?」、「復讀三次都失敗,還要再來嗎?」等議題。并邀請到十二位曾經高考失利,但活出不一樣人生的講述人,將矛盾與和解的人生經歷陳述展現。其中有太多戳中普通人的共鳴點,接地氣的呈現方式,也最直白地回扣了「直面失利、逆光前行」的節目主旨。
這是從社區中找到的方向,也因為知乎的巨大財富之一是已有、并不斷持續沉淀的專業內容。所以在維持社區原有生態的前提下,進行思維發散。
于是,知乎綜藝在選準主題之后,篩選出社區中高質量的、專業的文字問答進行可視化,這也使得知乎綜藝在知識型賽道,有豐厚的資源優勢。
《我所向往的職業啊》關注于職業本身,每一期都以「知乎體——xx職業是一種怎么樣的體驗?」作為主題。不同于其他職場綜藝制造的濾鏡與情節,它更傾向于真實展示主人公的工作與生活,嘗試更有深度地進行價值分享。
《我所向往的職業啊》每一期都像是一次將知乎的文字問答,進行沉浸式紀實片呈現的過程。這也讓這檔節目,在職場類綜藝賽道上,以精細化打出特色與差異。
這樣的形式,是貼合「知乎er」的審美和需求的。它既能滿足求職探索的欲望,又帶來了迎合視頻時代,比閱讀文字更放松的體驗。
知乎推出的這三檔綜藝,在高考、職場、社交、情感、生活、心理等多個垂類聚焦討論,重新挖掘出了知乎沉淀下來的諸多有價值的資訊。而極重視內容的玩法,也給綜藝賽道提供了新的思路——跳出追求流量的固有思維,將已有的專業UGC盤活。
但不可否認的是,專業嚴肅與輕松搞笑的兼得依然是「重內容」綜藝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
三檔綜藝在知乎的累計播放量已破億,但在豆瓣卻均無評分。由此可見,這依然是一次圈內狂歡,知乎堅守的「生態第一」、專業輸出的路線,使得節目的娛樂性較低,成為破圈力量疲軟的一大原因。
同時,對比主流視頻平臺頭部綜藝,知乎綜藝的營銷宣傳薄弱、話題討論圈層化明顯等,也使其仍從屬于小眾范疇,破圈的議題仍待繼續探索。
新嘗試后的良性反哺
非視頻平臺知乎試水綜藝,其實有跡可循。
隨著不斷的積淀發展,知乎已經擁有了超過4400萬條的提問,超過2億4千萬條的回答,年訪問人次超過30億。
如何讓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被更多人看見,而不是只局限于檢索時的偶然路過?
這是知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知乎綜藝的制播,正是以一種新的嘗試,讓好的內容有機會擁有更適應傳播的載體,有更大可能性被看見。
從另一個角度看,綜藝的制播也激勵著知乎創作者持續輸出,拓展著創作者的表達形式。
綜藝中對知乎高贊問題的討論,激發了這些問題的二次發酵。許多觀眾借由綜藝關注到某些問答,重新回到社區尋求答案。而不論是創作者的再次發言,或是觀眾的再次閱讀、尋找答案,都刺激著社區生態的活躍與生機。
從節目探討中衍伸出的共鳴熱點、熱議金句等,又反哺著社區的互動與討論。《我所向往的職業啊》延伸出對職場情感、職場技巧、職場感悟的探討;《荒野會談》延伸出個人情感、精神追求、社會社交等的金句討論等。
甚至是嘉賓在節目之后,主動進入社區進行互動,參與到相關的問答中,將節目中的觀點進行文字內容的再創作,以更加深入和系統的方式進行梳理,最終形成更為完整且有價值的資料留存于知乎社區中。
這種良性的反哺,讓知乎自制綜藝有了更高的價值——
知乎社區沉淀有大量內容的,有巨大想象空間和挖掘潛力;借由自制綜藝,以適應時代、符合調性的呈現形式,被更多人看到;因此產生的影響力和綜藝探討帶來的延伸力,又回饋著盤活了知乎社區更多的領域,刺激輸出和積累更多專業的討論內容和優秀答主資源。
行到此處,知乎8月以來的三檔自制綜藝,實則為知乎社區進行了一次十分有意義的嘗試,借用綜藝實現的合理閉環,或許將有機會成為注入知乎汩汩能量中的其一。
「知乎追劇指日可待」在知乎綜藝的彈幕里,1號不止一次看見這句話。
當硬核的知識輸出,與綜藝碰撞后軟著陸,「很知乎」的節目,或許也有機會被更多人接納。
也許在未來的某天,當我們在引擎中檢索:「有什么好看的綜藝值得推薦?」。彈出的詞條里,會有一則來自知乎社區的問答,而高贊答案寫到:「我推薦的是一檔知乎自制綜藝」。
2022年《智能視聽產業月報第8期》重磅上線!點擊下圖 訂購 ↓↓↓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