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兩當縣5.07萬畝玉米迎來豐收。走進田間,大型收割機正開足馬力來回穿梭,伴隨著機械轟鳴聲,一排排玉米被收割機吞入“腹”中,一棒棒成熟的玉米則直接進入收割機的糧箱里,秸稈隨即被粉碎到地里成了有機肥料,拉運玉米的農用車也緊隨其后,有了機械化的加持,玉米轉瞬歸倉,收獲的喜悅洋溢在田間。
“以前秋收的時候我們都是找親戚朋友幫忙,費時又費力,現在修了高標準農田,機耕路也鋪到了地跟前,開著收割機,我們夫妻二人就能完成收割、去殼、粉碎、裝車,省時省力又省工,而且買農機政府還有補貼呢。”農機手王俊平對著筆者打開了話匣子,在他們小時候,那個收割機械還沒像現在這么普及的年代,秋收是一件復雜而又苦累的事情,從收割到晾曬,一家老小齊上陣也需要近一月之久才能完成,而現在機械化收割機駛過平整的機耕路走在田間地頭,既降低了勞動成本,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也能很好地規避天氣帶來的影響,降低損失。
兩當縣歷來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優勢,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引導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糧食生產,同時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機耕路修建,持續改善農田基礎設施,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節本減損,把“在田的豐收”轉變為“到手的豐收”,而農田基礎設施和農機補貼則是實行農業機械化的基礎。截至目前,兩當縣共修建高標準農田3.2萬畝,機耕路46.935公里,農技具補貼819.427萬元。
(通訊員 楊歡 韓靜)
關鍵詞: 農機購置補貼力度 因地制宜發展糧食生產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改善農田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