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唱一首紅色歌曲、聆聽一段紅色歷史,重走一段東征路。”當日下午,采訪團來到天池店鄉孔河溝村,記者跟隨駐村第一書記任開云踏上了這條紅軍東征路。
1935年3月25日,紅軍東征軍團翻山越嶺從交城縣(今古交市岔口鄉)進入婁煩縣孔河溝村。從此,革命的火種播撒全縣……
孔河溝村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紅色產業,以“紅色線路”為支撐點,配套建設“紅色展廳”“紅色公園”“紅色食堂”,開發講好“紅色故事”,形成一條紅色產業鏈,讓紅色文化之旅成為該村的致富產業。
鄉村振興要多條腿走路。任開云告訴記者,孔河溝村地處呂梁山脈靈鐘山麓,處于亞高原地帶,依托自然資源優勢,村里修建了一條5.4公里的亞高原山地自行車標準賽道,并成功申報亞高原山地自行車訓練基地,每年能吸引體育團隊100余人次到此訓練,為村民創收增添了新渠道。
金秋九月,孔河溝村的千畝旱作馬鈴薯迎來收獲的季節,種植大戶張俊杰滿臉喜悅地在種植基地里忙碌著。一個個圓滾滾、帶著泥土氣息的馬鈴薯成為張俊杰家致富的源泉。
張俊杰說:“今年種植了300畝馬鈴薯,預計收入可達10萬元。”
對于銷路,張俊杰一點也不發愁。“今天上午,我還去了趟太原,給百姓漁村飯店送了250公斤馬鈴薯。我們基本上是訂單式種植,產多少就能銷售多少。”張俊杰高興地對記者說。
任開云介紹,目前,孔河溝村圍繞脫貧鞏固提升這一目標,努力打造“紅色+體育+旅游+農業”特色鄉村,村民的收入也在不斷提升。
“詩與遠方”其實并不遙遠。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婁煩人民正砥礪奮進,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秀美畫卷徐徐展開。
(記者 姚凡)
關鍵詞: 農村高質量發展活力 村民創收增添新渠道 城鄉融合發展 綠色自然資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