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生態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
平涼市委、市政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始終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綠色平涼建設成效顯現。
平涼市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崇信縣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019年、2020年度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成效考核中連續取得優秀等次,“十三五”碳排放目標考核也獲得了優秀等次。
厚植生態文明發展底色
初秋時節,成群的白鷺在平涼市境內的涇水河畔覓食、嬉戲;崆峒山上,滿目蒼翠,如詩如畫的美景背后,是平涼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真實寫照。
平涼市林業和草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平涼市森林資源面積由“十二五”末的516萬畝提高到555.37萬畝,森林覆蓋率由30.9%提高到33.8%,果品產量較“十二五”末提高了28.8%,產值增長28.4%。
“十三五”期間,平涼每年以50萬畝的造林速度推進,新增造林和退化林修復改造面積261.45萬畝,造林面積和資金投入均比“十二五”末翻了一番。2021年,完成造林22.45萬畝,實施退化林修復11.8萬畝,森林撫育面積3.6萬畝,創建省級森林小鎮19個。平涼市2019年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榮獲甘肅省“省級森林城市”稱號,“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已申報國家林草局,進入審核評估、批準稱號階段。
同時,平涼市緊盯環境質量改善目標,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2021年底,平涼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較2015年上升6.3%,PM10、PM2.5濃度分別下降37.7%、57.5%,6項空氣質量監測指標均達到二級標準;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100%,土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這幾年,平涼天更藍了,水更綠了”,是市民最直觀的感受。
形成經濟生態雙贏格局
與其花錢事后治污,不如投在源頭治理。“十三五”以來,平涼市累計爭取環保專項資金6.92億元,實施了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業爐窯脫硫除塵改造、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等污染減排、環境治理項目275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7.98%,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圓滿完成。
敢于動真格是平涼直面時代課題、破解發展和保護之間矛盾的關鍵抉擇。平涼市持續深入開展重點用能企業能效對標、能源審計、用水定額管理等活動,突出抓好工業領域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2018年以來,先后淘汰平板玻璃落后產能4.5萬重量箱、乙炔落后產能40萬立方米、草漿造紙落后產能3.51萬噸,積極推進磚瓦輪窯淘汰關停,36戶磚瓦輪窯企業已完成整治27戶,剩余9戶正在加快推進整治工作。
十年來,平涼市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目標,堅持“改舊”與“育新”相結合,優化產業布局、培育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質量效益,工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平涼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數據表明,平涼市圍繞煤炭、火電、建材、裝備、造紙等行業,大力開發綠色產品,積極推進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創建。截至目前,平涼市共有國家級綠色工廠3戶,省級綠色工廠6戶,省級節水型企業2戶。綠色體系目前已經逐步構建成功。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平涼市完成工業總產值234.4億元,同比增長17.3%;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14.5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57.49億元,增長100.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3.26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51.06億元,增長97.8%。
同時,平涼圍繞建設隴東能源基地和國家傳統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的目標定位,積極推進“雙千億”煤電化冶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初步形成了煤電產業主導,綠色建材、農產品加工、智能制造、戰略新興產業梯次跟進的產業發展格局。
共建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為確保林草重點生態工程持續有力推進,平涼市確立了生態立市、綠色崛起、產業支撐的發展戰略,在全省率先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扎實推進造林綠化五年行動計劃,每年造林綠化50萬畝以上,大規模國土綠化已成為推動平涼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引擎。
這十年,公眾參與范圍之廣,前所未有。每年100多萬人次開展生態建設,徹底改寫了平涼市植被稀疏荒涼、水土流失嚴重、干旱少雨多災、黃風沙塵頻發的歷史,助力平涼步入一條生態與民生統籌推進、“金山”與“銀山”協調共建的綠色發展之路。
在今年前半年召開的平涼市林草和果業工作會議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平涼充分發揮林果產業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撐作用,并在林業產業培育、生態工程實施等方面出實招、求突破,取得了良好業績。
華亭市等縣(市、區)積極實施核桃、花椒、山毛桃等經濟林三年倍增行動,新植核桃0.58萬畝、花椒0.95萬畝、山毛桃2.3萬畝,提質增效5.63萬畝,生態經濟林果面積達到25.73萬畝。完成生態造林21.15萬畝,先后有5萬多名農民群眾參與造林工程。
平涼堅持生態林與經濟林建設相結合的方法,一手抓生態,一手抓經濟建設。據統計,平涼市蘋果種植面積197.12萬畝,果品年產量210萬噸,產值95億元以上;年貯藏能力107萬噸、加工能力16.5萬噸;年直接出口鮮果3萬噸以上,出口創匯超過3000萬美元。
經濟林的蓬勃發展,給農村帶來了巨大變化,實現了由輸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根本轉變,造就了不少千萬元村、百萬元社和十萬元戶,蘋果真正成為農民的致富果。
久久為功,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平涼市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一體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統治理,奮力建設綠色新平涼,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把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最亮底色,讓平涼的天更藍、地更凈、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城鄉更美麗!
(記者 胡旺弟 段睿珺)
關鍵詞: 污染防治攻堅戰 綠色低碳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