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的居家時光,影視劇幫觀眾打發了不少時間。回歸線下之后,影視IP的生命力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延續?沉浸式體驗已經成為影視創作者和商家的「流量密碼」,VR等虛擬現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也一定會讓沉浸式文旅成為游客最新的目的地。
但「沉浸式」潮流,席卷的不只是娛樂和文藝創作領域,我們會迎來怎樣的「沉浸式」未來?
《布里奇頓》(Bridgerton)體驗、《老友記》(Friends)體驗、《斷頭谷》(Sleepy Hollow)體驗等等,沉浸式體驗在近兩年成為了全球娛樂業的最新趨勢。
(相關資料圖)
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被稱作是一個「逃離現實」的機會,一個與觀眾最愛的影視角色相處的機會。
延續影視IP的生命力
今年夏天,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辦的「女王的舞會:布里奇頓體驗」(The Queen’s Ball: A Bridgerton Experience)中,參與其中的游客穿上攝政時期的華麗服裝,在19世紀的宮廷舞會上啜飲雞尾酒,與演員共舞;《老友記》體驗的舉辦方在市中心空置的快時尚門店中復刻了劇中的中央公園咖啡館(Central Perk),而這個地點將在一周后變成《辦公室》(The Office)中位于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的紙業公司。
今年10月,在英國受到廣泛歡迎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體驗將前往美國華盛頓特區。在這里,「魔法師」們會在「禁忌森林」(Forbidden Forest)里與馬人、獨角獸面對面,也或許會遇到自己的守護神。
互動游戲公司Immersive Gamebox與Netflix聯手,將在今年9月在紐約市推出《魷魚游戲》沉浸式體驗。這項體驗僅允許16歲以上的游客參加,每組2到6人,他們將利用觸摸屏和運動感應技術,參與劇中出現的游戲挑戰。
Immersive Gamebox的首席執行官威爾·迪恩(Will Dean)在聲明中表示,「人們不斷尋求新的方式參與到他們喜歡的節目當中。」
這樣的沉浸式體驗不僅為Netflix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也擴大了其原創影視IP的影響力和影響范圍,像迪士尼(Disney)利用主題公園那樣,將影視品牌進一步擴展到現實世界。
走進現實中的「虛擬空間」
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能夠更好的生活,沉浸式技術「優化」的也不止是娛樂體驗。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那不勒斯,Golisano兒童健康中心的全新虛擬現實治療室為正在接受化療的兒童癌癥患者減輕了一些痛苦。
在這個治療室中,270度環繞的投影讓孩子們能夠前往海灘度假、也可以在海底或外太空暢游,在外太空中,孩子們還可以通過點擊屏幕上的按鈕,與體驗中的虛擬宇航員互動。
這間治療室的目標是創造一個舒緩的環境,讓長達2至6個小時的化療變得沒有那么難熬。健康中心的首席執行官拉瑞·安東努奇(Larry Antonucci)博士說,「兒童應該在一個能夠緩解焦慮和恐懼的環境中得到創新性的護理,這正是這個虛擬現實沉浸式房間的作用。」
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市中心,沉浸式體驗公司Pixel Artworks為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打造了一次通勤路上的沉浸式正念冥想空間。
「呼吸空間」(Room to Breathe)是一次基于「風箱式呼吸法」(Bhastrika Breathing)的感官體驗,旨在幫助城市中焦慮的上班族和忙碌的人們放松身心。
Pixel Artworks的總經理湯姆·伯奇(Tom Burch)在采訪中說道:「我們的社會從未像今天這樣焦慮,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打造一種體驗,幫助人們平復心情,讓他們掌握減輕心理壓力的工具。」
在「呼吸空間」里,伴隨著飄過的云朵、平靜的天空、和煦的陽光以及馬修·威爾科克(Matthew Wilcock)創作的原創音樂,上班族和游客得以在全世界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忘記生活中的壓力,獲得寧靜。
沉浸式技術創造了內容與體驗互動的新方式,通過將虛擬與用戶的視覺、聽覺甚至觸覺相結合,為許多行業提供了令人激動的互動、分析和創作方式。在2021年年底發布的報告中,普華永道預測到2030年,沉浸式技術有可能為全球經濟帶來1.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萬億元)的增長。
離「住進」元宇宙中的虛擬現實世界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們已經能在現實生活中踏進「虛擬空間」。或許,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進行定制的沉浸式體驗已經在路上?
流媒體網最新上線《2022年7月各省(IPTV/DVB)電視業務活動匯總報告》點擊下圖 獲取PDF↓↓↓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