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助老員上門為老人“刷臉”,就能獲知個性化需求并開始計時服務;老人家中的音視頻記錄儀,可監控服務全過程……近年,江蘇靖江市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臉識別等技術,探索網格+居家養老新模式,依托于社區網格化精細管理優勢,推出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讓“養老”變“享老”。據了解,這也是全國首家實體化運行的“互聯網+”虛擬精準居家養老服務系統,獲得了江蘇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的充分肯定。
(資料圖)
網格化管理,精細服務無盲點
2019年,靖江“12349”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上線,實現居家上門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機構養老運營“三重監管”。近年,在社會網格化管理的助力下,形成了集養老、便民服務、監管、評估等為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
網格員通過篩選和甄別,為有居家養老需求的老人建立數據庫,形成一人一檔,對每名老人的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子女家屬、個人經歷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動態更新,確保養老保障部門人員錄入平臺時“全覆蓋”。在日常工作中,網格員將居家養老人員列為重點走訪對象,及時掌握老人身體、思想和活動等情況,實現精準服務;依靠“人熟、地熟、情況熟、關系近”的特殊優勢,充分發揮老人與助老機構間“連心橋”的作用,全程陪同居家養老服務供應方上門開展獨居、空巢、留守及困難老人家的助餐服務、衛生護理服務、精神關愛服務等。
目前,靖江市已聘請近300名網格助老員、52家家政服務商,布置在245個城鄉社區網格內,豐富了居家養老體系“末梢神經”。
數據化管理,“刷臉”全程享服務
服務定位難精準、服務時間難保證、服務對象難核實,是居家養老面對的三大難題。靖江創新將人臉識別技術運用于居家養老上門服務中,老人不用再隨時“揣卡”,只要“刷臉”就能參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活動,極大地提升了老年人服務體驗的滿意度和順暢感。在省民政廳的抽查中,靖江30余萬件服務工單無一異常。
靖江還不斷強化科技支撐,拓展出“居家上門服務監管、養老服務中心監管、養老機構監管”三大監管服務渠道。通過紅外呈像技術,平臺能實時監測居家養老服務對象動態、超時無動態系統自動報警,在音視頻記錄儀系統的支撐下,可全方位、全時段、全流程記錄助老服務過程,而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可以統計社區活動流量,實現服務記錄信息化管理。養老機構每日實時上報系統后,還可以自動生成養老機構運營補貼報表,確保了服務質量不打折、服務時長不縮水、服務支出有據可依,監管方式全省領先。
“積分”兌換服務,讓養老更快樂
“你有多少積分了?”“我這個月參加了好幾次活動,馬上積分好換物品了”……運行過程中,靖江積極推行“積分”兌換服務,讓老人在快樂中享受養老服務。
老年人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參加了活動,就可獲得“積分”,“積分”多了就可以在活動中心內兌換服務或物品,極大地調動了老年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不再“冷清”,居家養老服務更加“鮮活”,老年人居家養老生活更加豐富熱鬧。
據了解,靖江民政部門和社區每月均會對網格助老員、家政服務商等開展業務培訓和監督,通過“積分”倒查養老服務質量,確保網格助老員提供足時、精準服務。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