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澎湃新聞報道,有用戶發現在購買了優酷會員后,想將劇集投放在電視上觀看則需要額外購買酷喵會員,無法直接投屏。雖然這個舉措并不構成侵權,卻引來消費者的“詬病”。網友們紛紛表示“我購買的是視頻產品,用什么設備觀看是我的權利,二次收費真是荒謬。”也有更激動的網友直接表示“吃相難看,絕不入坑”。
話題#優酷回應投屏收費#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問題#你認為優酷這樣的收費模式合理嗎?也在知乎上引來超過117萬的圍觀。
而就在前幾日,長視頻與短視頻合作的消息也曾引發熱議。
(相關資料圖)
7月19日消息,抖音與愛奇藝宣布達成合作,將圍繞長視頻內容的二次創作與推廣等方面展開探索。其中,愛奇藝獎項抖音集團授權其內容資產中擁有信息網絡傳播權及轉授權的長視頻內容,包括“迷霧劇場”在內的諸多優質劇目,用于短視頻創作。
消息當日,騰訊也傳來和快手合作的消息。消息稱,“騰訊視頻也正在跟快手談判二創的戰略合作。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合作的誠意很足,目前已處于接近達成階段,估計很快也會官宣。”
不過,這條消息很快就被騰訊辟謠。7月19日中午,騰訊視頻官方微博發文稱關于與快手就二創合作的消息為不實謠言。
就在大家都“熱熱鬧鬧”的時候,優酷卻“靜悄悄”。
事實上,據澎湃新聞報道,一位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抖音最開始選擇的合作對象是優酷,優酷相關負責人起初答應“可以談”,但后來未能成行。最后,抖音選擇和愛奇藝合作。價值星球(ID:ValuePlanet)就此事向優酷相關負責人求證,截至發稿前,優酷方未給予回應。
在業務上沉默的優酷卻以這樣的方式被推上風口浪尖,不免讓人唏噓。
優酷為何弄丟民心?
別看優酷今天被拉出來“群嘲”,早年間優酷可是中國長視頻的龍頭。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3月,優酷移動端日視頻播放量達到1.5億,流量季度環比增長50%,日獨立訪問用戶高達2000萬,人均日訪問時長70分鐘,月度覆蓋用戶達到1億。
參考2021年第一季度B站的數據,其用戶日均停留時長是95分鐘,可以想象在2013年能讓用戶每天停留超過一個小時的優酷無疑是“受寵”的。
然而,如今的優酷為何從“萬人迷”變成了“萬人棄”呢?
“我從2019年左右就不用優酷了,此前我還算是比較忠實的粉絲,幾乎每天的瀏覽時長都超過一個小時。”網友小宇對價值星球說道。“要說放棄的理由,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但一點點的小事讓我的使用感不斷下降,到了最后棄用的地步。”
小宇舉例說道,比如當年的優酷如果不是會員的話放視頻很卡、最流暢的清晰度只能到720p,而且下載的視頻也不能離線播放,“還有,廣告似乎‘永無止盡’。”
而在優酷原地踏步的時候,其他的視頻平臺卻在崛起,“2019年,B站的影視資源已經逐漸成熟,而且優酷早期放棄的UGC似乎也被B站漸漸‘撿起來’,加之短視頻的‘誘惑’,我幾乎再也沒有用過優酷,現在優酷已經徹底被我卸載了。”小宇說道。
被其他視頻平臺吸引走的不止是用戶,還有創作者。
“多年前我在優酷上做游戲視頻,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名游戲‘up主’。不過后來,UGC戰略開始被優酷拋棄。”菲菲回憶道。
最開始,是優酷主頁的個人自我介紹功能下線,然后主頁背景自定義功能也下線了。再之后,我的主頁留言板粉絲給我的所有留言都被“下線”,幾萬條留言忽然就沒了。再再后來連視頻簡介也不能發了,完全失去了創作氛圍感。
而相比早前的優酷用戶,更年輕的互聯網用戶不選擇優酷的原因似乎更加簡單粗暴。
“因為優酷沒有爆劇啊。”00后網友一鳴直白地說。“我對視頻平臺毫無忠誠度可言,誰的劇好看我就買誰的會員,而且我幾乎只有在看劇的時候買一個月,等下有一個爆款劇的時候我再掏錢。”
圖源:老虎證券
據老虎證券的數據顯示,從月活規模上看,視頻行業格局從傳統的“3+2+N”轉向新時期的“2+3+N”格局。
其中,頭部平臺為愛奇藝和騰訊視頻,背靠百度和騰訊,具有豐富的片源,對內容投入了較高的成本,能夠持續的吸引和留住用戶。其月活規模數超過5億,而日活躍用戶數在9000萬到1億左右。
原本第一梯隊的優酷用戶規模有所衰減,跟第二梯隊的芒果TV和嗶哩嗶哩接近,月活規模在2億左右,日活躍用戶數在4500萬上下。
優酷的“錯位時空”
一鳴似乎道出了這屆網友選擇長視頻平臺的邏輯——內容驅動。而正如一鳴所言,優酷看劇的眼光,似乎也有待提升...
比如,拿大火的《司藤》置換《你是我的城池堡壘》,結果前者大火后優酷失去了獨播權;分銷現象級劇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給愛奇藝和騰訊,帶來大量流量的分流;就連當年大火的《來自星星的你》也被業界傳出當年最先找到優酷,然而被優酷“擦肩而過”。而后來優酷花重金買下的《奶酪陷阱》卻被詬病爛尾。
如果說,選劇眼光是個玄學,那么優酷反其道而行的戰略決策則是另一個“失誤”。
2014年,優酷正在如火如荼的那一年也是國內內容競爭逐漸激烈的一年。后來者愛奇藝買下大火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并且開始自制當年火熱的綜藝《奇葩說》。騰訊視頻則向好萊塢影片下手,大量買入好萊塢電影,并且引進全球現象級美劇《權力的游戲》。
而2014年,優酷依然在堅持其用戶生產內容的UGC策略。
并且,2013年日活達到2000萬人后,優酷開始推出廣告業務,在其廣告業務的新聞稿中,稱其“引領行業快速、穩健地步入移動端視頻營銷元年。”誠然,在種草、短視頻等KOL廣告崛起之前,展示廣告從2013-2018年經歷了高速增長的五年。
然而,這五年也是長短視頻和各大娛樂內容崛起的五年。優酷在內容沒有更強吸引力的同時,卻較早的開始了貼片廣告,造成了競爭的劣勢。
但似乎諷刺的是,如今抖音、小紅書、B站等依賴用戶創作內容平臺的崛起對長視頻造成巨大沖擊,而這項戰略正是優酷為了與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斗爭”放棄的。
優酷似乎在長短視頻的較量中,出現了令人惋惜的“錯位”。
減速的營收
投屏收費并不是優酷近日來唯一的“收割”手段。
就在上月,優酷宣布,于6月21日零點調整會員價格,月卡調至30元、季卡78元、年卡258元,88VIP不受影響。
據公開報道稱,這是優酷繼2017年上調會員價后,時隔五年的首次提價。不過,從去年開始長視頻平臺會員價均有提升——去年12月,愛奇藝月卡漲至30元,季卡漲至78元;今年4月,騰訊視頻季卡漲至78元,年卡漲至258元。因此,這次優酷的漲價也似乎不是意料之外。
不過,漲價背后是優酷增收與盈利的壓力。
根據阿里巴巴財報,2021年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一季度(自然年),阿里巴巴數字媒體與娛樂板塊的收入分別為80.47億元、80.73億元、80.81億元、81.13億元和80.05億元。環比幾乎沒有增幅,且在2022年第一季度反而有環比1.33%的降幅。
從同比增幅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除了主旋律劇集《山海情》和短暫爆款《山河令》推出的2021年一二季度有超過10%的同比增幅,直至今年第一季度,這部分業務同比增幅幾乎為零。
增收不利的情況下,盈利也是優酷面臨的難題,據公開消息稱,優酷仍在虧損狀態。
但沒有好內容做基礎,只是增收會員費,可能短期內能夠通過提升毛利潤而收窄虧損,卻并非利好長期的持久之計。
正如一覽科技合伙人王磊所言,“所有內容型產品的本質都是全網用戶的注意力競爭。”
短視頻崛起之前,長視頻是用戶的不二之選,但隨著選擇的提升,用戶的注意力也被分散。長視頻本身就需要更久的時間和注意力,如果內容質量不能“完勝”,必定會被“拋棄”。
這不只是優酷,更是整個長視頻平臺面臨的問題。
也許從用戶的選擇中不難看出,長視頻野蠻生長的時代早已過去,沒有好的內容,任何操作長遠來看,可能都是“失誤”。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